漫步狄更斯“荒凉山庄”
2012年06月01日 17:01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2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伦敦法庭会馆

  如果不是跟随“狄更斯博物馆”的这次“狄更斯伦敦漫步”,还真淡忘了,在伦敦金融城边,在圣保罗大教堂的西侧,还有一个“法律城”。

  “格雷会馆”(Grey’s Inn)、“林肯会馆”(Lincoln’s Inn)、“斯坦伯会馆”(Staple Inn)、“老楼宇”(Old Building)、“新广场”(New Square)、“钟院街”(Bell Yard)、“法院大法庭街”(Chancery Lane),这些在狄更斯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地点,从13世纪起,就是伦敦的“执法圣地”。背靠英国高等法院,那些大法官、大律师居住、办案、审判的楼宇院落,如今虽然有一些已改作他用,但大多依然是法律界人士办公要地,门前仍如几百年前一样,挂着QC们的大名。

  “阴冷的午后再阴冷不过,浓雾再浓厚不过,泥泞的街道再泥泞不过。靠近圣堂石门,林肯会馆的大厅里,就在那浓雾的中央,坐着那位最高法庭的大法官。”

  这是狄更斯法律题材小说《荒凉山庄》(Bleak House)开篇部分的字句。这部抨击、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黑暗的作品,有很多部分的场景正取材于这个大法官、法庭和法务人员出没的“法律城”。比如,小说中戴罗德家族(Sir Leicester Dedlock)的律师特肯豪(Tulkinghorn)就住在林肯法庭会馆宅院58号的一楼;走过林肯法庭会馆宅院,在其中新广场(New Square)的南侧,落魄商人库鲁克(Krook)的布料和瓶子商店就开在那里;而小说中描述的被拖延了20年的遗产诉讼案,正是在大法院法庭(Chancery)进行审理的。

  不仅仅是《荒凉山庄》,狄更斯的众多作品都有法律和法律人的影子,显示了他对法律的“热衷”。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不仅仅说他15岁时,在伦敦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格雷会馆附近的查尔斯·莫洛伊律师事务所的“助理”,之后还做过法庭的速记员,还曾穿行于伦敦的“法律城”窄巷小道中,在各个法庭会馆之间为律师楼的律师们“快递”文件。还有记载称,在创作《荒凉山庄》的过程中,狄更斯本人还是“中殿律师学院”成员(The member of The Middle Temple)。这些经历,无疑让他对集中了众多法庭会馆的伦敦大法院法庭(Chancery Lane)和豪本(Holborn)地区相当熟悉,不仅在小说描写法律场景和人物时得心应手,惟妙惟肖,也为他的那些法律人物“安置”了最合适的处所。

  英国学者霍尔兹沃斯在他的著作《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中提出:狄更斯“卓越的观察能力,最切身的体验和第一手资料”,其“范围之广泛,数量之可观,描述之精确”足以充分展示给人们他那个时代的“法律图景”。

  如今,四大律师会馆,即林肯会馆(Lincoln’s inn)、格雷会馆(Gray’s inn)、内殿会馆(The Inner Temple)和中殿会馆(The Middle Temple)仍旧是“法律城”中最瞩目的建筑。这些红棕色墙面、四五层楼高的联体建筑,或成排或围成一面开放的“口字”形,规整而坚实。

  当行走其中时,或许会看到狄更斯的身影,或许会巧遇匹克威克式的人物,在著名的“喷泉法庭”(Fountain Court)喷泉前,或许会像《马丁·朱述尔维特》中露丝·平奇(Ruth Pinch)和约翰·维斯特洛克(John Westlock)一样遇到一段爱情。沉浸在狄更斯创造的光阴故事里,谁能断言“荒凉山庄”的主人不会从眼前走过?

下一页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2页)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