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对家具行业抄袭现象SAY NO
2014年08月13日 09:33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3页)
大品牌抄袭具破坏性

  与小作坊的无处追寻相比,一些大品牌的抄袭更让原创企业愤怒。北京家具品牌联盟理事长、荣麟世佳董事长戚麟表示,在抄袭现象中,小品牌的抄袭并不能迅速产生影响,反倒是一些大品牌的抄袭对原创企业伤害很大。戚麟认为,行业内真正研究设计的很少,更愿意抄近道,而有些大企业越来越多的走抄袭路线,这让其倍感无奈。“这些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大品牌有相当的规模和渠道,其抄袭产品的速度有时甚至超过了原创企业的推广速度。”


  而当原创品牌与抄袭品牌在渠道发展方面发生重叠“共处一室”—同在一家卖场的时候,这种伤害尤为明显,不仅影响销售,还伤害品牌。双叶家具常务总裁高非对此深恶痛绝:“有的不仅抄袭外观,还会抄袭工艺,时间一长,会与原创越来越接近,这个时候会反咬原创品牌一口。”抄袭者的“口头宣传”对“品牌的伤害是最致命的”,“这对整个行业的诚信和发展都是一种莫大的破坏性影响。”

探因1:知识产权认识仍待提高

  不单是家具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高,从大的政治经济环境来讲,我国整体的知识产权认识处于一个渐进的阶段。有人士表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倡导的是“一家引进,百家享用”,知识产权概念与之是相互矛盾的。直到发展中期,随着认识的提高,才慢慢有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意识。

  中央党校副教授张汗飞表示,目前国家处于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我国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但却没有成为世界企业。”他指出,随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传统要素对知识产权的增长日趋不重要,应把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重要手段,这也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