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侃侃而谈的林学明,实在不会相信他就在不久前与死亡擦肩而过,在西藏的旅程中,高原反应引起的肺水肿差点把他带离这个世界。生与死的瞬间往往给人太多的感慨,而林学明却轻描淡写的说:“如果真的走了,那一刻也是安详的。”那一颗敬畏自然的心是如此的坦然,经历了死亡线上的挣扎,林学明对自然有了新的感悟:大自然每秒都在变化,我们看到的美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瞬间。如果我们只会赞叹它的美丽,而放下了对它虔诚的心,轻视它、破坏它,我们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在二沙岛集美组的办公室,记者和室内设计师丁力学一起与林学明展开了一场从自然说起的,关于设计的话题。
集美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记者:说到集美组,自然会想到林学明;提到林学明,也会想到集美组。站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您认为当初创立集美公司的激情还保留多少?
林学明:我们一直保留着这种激情。但是我们从学院迈出这一步起,集美组与集美公司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企业的性质已经不同。学校能把产、学、研这三部分都抓起来,是众多学院包括国外很多大学院所梦寐以求的事。在与国外学院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国外认为这种模式既新鲜也可行,对教学是有帮助的。如果两者关系理顺了,学院能与产业很好的结合,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国际先进的模式。
记者:从集美公司演变到集美组,外部的环境变了,那么集美组的运作模式还能走多久?集美组内部如何顺应环境的变化?您认为集美组的瓶颈在哪?
林学明:以前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而现在就大不一样了。但是目前我们竞争的压力是来自于国际大公司。面对入世带来大大小小的国外公司,我们要虚心学习,并在这种竞争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现在很多项目我们也在跟这些国外公司合作。随着国力的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我们也在思考设计、文化的方向。以前在生存的阶段,我们或多或少的屈服于市场的要求,但站稳脚跟后,也应负起社会的责任:文化的传承和自然的保护。
记者:如何让集美组更大产业化?
林学明:如何让创意、团队、公司真正产业化?这是目前困扰我的问题。现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这是一个培养自己设计航空母舰最好的时机。如果我们不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市场还是会被别人抢占。把创意转化成生产力,就是要有一定的规模,这不是个人劳动所能完成的,因此集美组的扩张是必然的。中国设计师不能再埋头做自己有兴趣的一点点事,如果我们做的能转化成一种动力,扩大自身平台,为更多人服务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