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Yana
“城市里头某个地方,总会有那么一位仗义诚信敢担当的守护者,守护着胡同的一方安宁。”
电影《老炮儿》片中满是老北京的胡同情怀,人物、情节、台词,处处让人觉得玩味。而电影中出现的这些场景,以及场景中诉说着的故事,你都看懂了么?
壹. 店铺门脸
▲ 影片中第一个清晰出现的白天场景,便是“六哥”胡同里面的小铺面。不修装饰的灰色砖墙是北京胡同的一个特色;门口放着的扶手椅其实并不常被主人用到,椅子上方,挂着的鸟笼子已经暗示了“六哥”曾经的身份和现在的个性。
这样一处场景似乎是北京胡同一景的完美还原,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胡同里的老人在这张搭着床单布的椅子上歇歇脚,把手杖斜靠在椅子边儿上,点一支烟,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影片彩蛋里,这里完全变了太多,尽管是一样的鸟笼子、问路人,不过鸟儿不是那只鸟儿了,人也不是那些人了。
贰. 住家儿院子
▲ “六哥”的住家儿场景在影片中总是显得有些凌乱。不过也正是这凌乱才更可以体现“六哥”对生活的追求在内容而不在形式。院子里的鸽舍也是北京的又一特色之一。这个场景中,鸟笼依然出现了,影片开头情节里出现的这几个地方,“六哥”总是和他的鸟笼子分不开的。当然,分不开的自然不是笼子,而是“六哥”的这只“波儿”。
▲ 这个情节中,我们可以发现,“灯罩儿”和“六哥”是住在一起的。虽然在正片中并没有给出原因,但是在一段花絮中,演员有提到,“灯罩儿”的人物设定是改革开放后做小生意失败把房子赔进去了的一个人,他现在住的这间屋子,便是“六哥”腾出来的一间房子。
这个“六哥”帮“灯罩儿”重新撺着煎饼车的地方,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北京大杂院,有人刚出门儿,有人正做饭,普通得所有住过胡同的人觉得,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自个儿家隔壁,仿佛那位借葱的便是自己的母亲。
叁. 院门口
▲ 相比于其他场景,院门口就气派许多。不出意外,鸟笼子又和“六哥”一起出现了。
不知这个场景的选定是否是故意,在“六哥”嘲笑车夫们把自己当做“骆驼祥子”,就是“给一吨”也不拉车去的时候,导演选择了在院子的正门进行拍摄,用这灰色砖墙灰色瓦片,还有改革开放后不久,北京胡同里先后出现的这些两三层的小楼作为背景。也许这样的设定会让人少体会些心酸,更专注在“六哥”对生活的态度上。
肆. 家
▲ 影片中段、后段各有一些场景在“六哥”家中拍摄。这是一间囤满了货品的小屋,面积并不算小,只是因为码放了太多货品,才让人觉得凌乱不堪。
这个场景的布置一眼就能让人看出“六哥”并不是生意人,货品的摆放并不上心,十分随意。而另外一方面真能看出“六哥”的仗义。倘若“六哥”家财万贯,分一间房给自个儿兄弟我们多少也会觉得有点理所当然。可影片中六哥就只剩下这样一间房了,那么现在看来分出去给“灯罩儿”住的这一间可真正算得可贵了。
伍. “话匣子”的酒吧
▲ 绿色的墙壁,红色系的家具,家居产品中大部分又采用了复古造型。与近些年流行的复古风格不同,这间酒吧不算是“与时俱进”的,甚至可以算的上是“旧复古”风格了。但有趣的是,这里就是后海附近许多小酒吧和小咖啡馆的一个缩影。
尽管并不能说得上“时尚”,这里的装饰却让人觉得十分舒服,客人不多也是原因,这样一个商业空间似乎更像是大家伙儿的私人空间。
一层通往二层的梯子和 “门”也是影片中一个有趣的地方。后海、鼓楼附近,有好些个酒吧、餐厅的小二层是这样与一层连接的。尽管简陋了点,但确实有点儿意思。
浴室的空间刚出现时,相信很多都会以为这是一间地下室,直到片子尾部“六哥”将身家卷好从酒吧二层的窗口扔进来才发现,那间浴室其实位于酒吧一层。
陆. 鸵鸟四合院
▲ 放着鸵鸟的大院子也是片中的一个亮点,与“六哥”的大杂院不同,这算是一间十分讲究的四合院了。而这个场景里最不讲究的,大概就是这个与环境最无法融合的铁笼子了。原本造景的太湖石也被圈进了鸵鸟笼子里,或许也是一种讽刺,而这讽刺的是本家儿还是“六哥”,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片中结尾鸵鸟的出逃与“六哥”马路上的“对手戏”,也是一个泪点,许多观众从逃走的鸵鸟身上看到了“六哥”的影子,更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回过头来再想想院子里六哥和鸵鸟的对戏,才真的发现,原来“惺惺相惜”从这里便开始了。
柒. 小飞家
▲ 看过影片的的人多少会有点感动于这个看着《小李飞刀》长大的小飞和“六哥”之间的情感,尽管有人觉得这段情感表达有些突兀。
也许是因为有一段十分重要的剧情被删减了的原因,总之,导演在拍摄时是将这个小辈人对“六哥”的钦佩的戏份留足了的。
从这里残留的装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现代并带有很多工业元素的室内空间,所以我们猜想,这应该是小飞一个人住的地方,而并不是他家人居住的地方。这个全片中最时尚的家,并不属于片中的北京人,而是属于相对于“六哥”来说外来的“小飞”。仿佛《老炮儿》世界里排斥着时间的流逝,停在了“以前”别人的世界里,才有“现在”。
捌. 胡同
▲ 这是影片中拍摄胡同最美的一幕,雾中的胡同,或者说是雾霾中的胡同。告诉大家,这是现在的北京,现在的故事,时间是流逝了,北京不是以前的北京了,“老炮儿”也确实老了。
可这一幕依然美好,雾霾里的人不是捂着嘴巴带着口罩。 “老炮儿”或许不会在了,但爱他敬他的人会在。尽管是变了的北京,可爱它的人们,你看,不是还在这里奔跑吗?
“把我的父辈、我的哥儿们的故事讲给这个社会听听。”这就是管虎对于《老炮儿》的创作动力。这个电影本身,就不是没有希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