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探索家的更多可能性
pchouse佚名 2017-3-10 11:25:44

  【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日籍设计师青山周平长着一张偶像派的脸,却是不折不扣的实力派。因为在《梦想改造家》里逆天改造胡同老房成为焦点人物,可他在意的并不仅限于改善某个家庭的生活,而是对城市居住空间的思考。2017年,青山周平受邀参加设计上海ideat理想家的演讲,他分享了设计理念,正在研究的项目,为当下城市理想的居住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以下是PChouse采访实录。

  【设计师简介】

青山周平:探索家的更多可能性
青山周平(Aoyama/Shuhei)

  主要职务: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个人经历:

  198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

  2003年毕业于大阪大学

  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现于清华大学建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5-2012年间工作于SAKO建筑设计工社,在“塘沽远洋国际小学校”项目中任主设计师

  2008年曾获得日本商业空间协会设计大奖赛银奖

  2012 年应邀成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2014年于北京创立了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6年被评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十大新锐人物、40 UNDER 40中国设计杰出青年(2016-2017)

  主要作品:

  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获得2016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银奖)

  灯市口L形之家(获得2016年金堂奖年度最佳住宅公寓设计 )

  失物招领家具体验店

  house vision理想家 400盒子的社区城市

  原麦山丘(西单店、望京店、富力城店、华贸店)

  关注更多请点击:PChouse设计师俱乐部@青山周平主页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您今天在2017设计上海的论坛演讲中提及,之前为“CHINA HOUSE VISION 2025”项目而设计的模型作品“400盒子”在今年会落地,能否透露这个项目的具体细节?

  【青山周平】这是在福建泉州的一个项目,原本是一个住宅楼的一二三层,一层是一个商业空间,二三层是办公空间。然后他们就想做我们400盒子这样的概念,主要是作为出租公寓使用,大概是长租和短租结合在一起吧,有点像酒店,有的人可能会一两天两三天地用;一部分人可能就租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

  【记者】这个项目具体什么时候完工?

  【青山周平】 我们现在在做方案,顺利的话也大概是今年年底吧。

  【记者】昨天在设计上海的活动里,自如CEO熊林透露,您今年也有与自如的合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呢?

  【青山周平】自如现在也在做酒店民宿这块,他们拿到了北京一个比较大的院子,希望把这个院子改造成胶囊酒店,像一个两层的盒子。这个完全是短租的,适合那些从外地来北京的年轻人。但这跟普通的酒店不一样,普通的酒店强调私密性,房间和房间是分开的,游客间不会有交流。但因为是针对年轻人的,我们希望有所突破,所以在房间外面会有很多公共的空间,让他们一边看院子,一边跟游客一起交流。这也是我做的第一个胶囊酒店的设计,大概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完成。

  【记者】能不能透露一下这个项目关于设计方面的想法?

  【青山周平】就是把房间最小化,公共空间最大化,让更多人在房间外面活动。

  【记者】除了年轻人的共享社区外,您还对什么样的共享社区有兴趣?

  【青山周平】其实日本现在也有很多共享社区,大部分都是为单身的年轻人提供的,但一部分是给家庭的。其实不一定是单亲的,两位父母和孩子也还是可以选择共享社区。那在我孩童时期我就觉得,跟朋友的家人去共享一些住宅的话,其实感觉很好的。但提供给年轻人的共享社区的建筑特点跟提供给家庭的共享社区的建筑特点,还是不一样的。不过我觉得共享社区这个概念本来就可以提供给不同的家庭使用。但我现在觉得我目前还是先关注年轻人的共享社区吧,因为这个也还没有做完。

  【记者】您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会是共享社区这块吗?

  【青山周平】其实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项目,不会专小户型,不会专门做改造,也不想专门做共享社区。因为建筑家跟艺术家是不一样的,艺术家可能是自己做自己的作品,建筑师是有客人找到我们,客人想做什么我们就设计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什么规划的。比如说400盒子这个概念,其实不是我自己提出的,是因为当时有一个展览,需要我们考虑未来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思考这个概念之后就成型的一个项目。很多项目做完之后,就会发现有一种理念的发展或者一些概念的延伸,所以更多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记者】看到您在2017设计上海与理想家合作的项目“Re-Design Shanghai

  ”是说’用过去表达上海’,那为什么想到上海会联系到过去?

  【青山周平】首先理想家找我们做空间设计的时候就有一个展览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就是把上海十几家老字号的logo重新设计,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那我们就是根据他们的这个理念做了一个空间设计。因为上海这座城市一直是我们生活的载体,无论是生活、文化还是那些老字号的品牌,都存在与这座城市,都是关键字。我希望通过一种可以代表上海过去城市的材料--红砖和青砖,做成上海现代城市的风貌。所以其实是上海老城市和新城市的一个结合。

  【记者】对未来上海建筑的发展或者城市的发展有什么期待吗?

  【青山周平】 我还是很喜欢上海法租界的感觉,就是那种老上海的建筑与城市空间,以及上海最时尚最年轻的建筑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特色的。所以我希望这种法租界的空间可以越来越多。

  【记者】你在论坛中分享的极小空间大多数是与自然环境相关,那如果是放到密集的都市环境,是否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舒适感?

  【青山周平】 因为现在房价越来越贵,所以我们城市的房子也越来越小。尤其像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可以生活的空间也越来越小。那这个小空间需要我们好好利用和好好设计,小空间有小空间的价值,我们需要好好挖掘,不然我们的生活品质会下降。这其实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我自己的小空间要怎么做好,这是我探索的方向;另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不一定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房子,像健身房就可以放在城市的公共空间,跟大家共享。这是城市正在发生的一个变化,就是城市中会越来越多像家的空间,把很多生活空间的功能放到城市的公共空间里去,跟别人一起共享。

  【记者】你们公司的名字是B.L.U.E,译成中文是‘北京城市环境研究所’,那您觉得建筑设计是怎么影响环境的?

  【青山周平】这其实是两个意思,一个是我们设计的很多灵感其实来源于城市环境,比如说大城市里那些胡同的生活状态,这些变化都是我们做设计时的灵感来源。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我们希望做设计可以影响生活环境和城市环境。(记者:城市环境是指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会有,城市环境的意思就是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记者】您在日本、中国、欧美都有接受过教育,那这三个地方对你设计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青山周平】其实日本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毕竟我在日本接受教育和生活的时间是最长的。日本的建筑教育偏概念,因为在日本实际性的项目已经越来越少,比如说他们会有一个关于博物馆的课题。那在中国,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怎么设计博物馆,比如说规划、结构、功能布局等。因为中国的学生毕业以后,一般马上都要接手实际的设计项目,所以在学校的教育偏实际一点。那在日本很少一毕业就可以接触实际的项目,所以日本的教育会偏概念。像博物馆的课题,他们可能就是在说博物馆的状态是什么,博物馆的社会意义是什么。那欧洲的学校更注重前期的调研,有时候整个设计课题的一半甚至超过一半是前期的调研,然后后面的一部分时间是实际的设计。就是他们前期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比如说这块地周围的环境,它的历史等等,研究的时间很长。这个比例跟中国的学校也不一样。中国的学校可能是开始的一两周做调研,然后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是设计的时间。

  【记者】您为什么会选择到中国来发展自己的事业?

  【青山周平】其实当时有很多不是中国设计师设计当发生在中国的一些很有趣的建筑项目,也就是说大家都开始意识到中国在设计方面开始有所变化,所以我就想到这边看一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那来了半年的时间都是在休息,休息的时间也比较自由,然后就用这半年的时间去探索,最后就决定留下来了。

  【记者】您对中国年轻设计师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青山周平】其实像刚刚所说的,我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来源自我身边,像我在马路边会观察城市的细节,在家里面会看到城市的细节。如果我不关注这些东西,就会稍纵即逝;那一旦你关心这个细节,你就会想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所以,平时可能需要多从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周边找到一些灵感。

  【记者】您参加过北京设计周,现在又来到了设计上海,接下来您还会参加深圳设计周的活动,怎么看待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的一些差异呢?

  【青山周平】我觉得深圳还是一个很开放的地方,有很多新的想法是可以及时体现的。因为它离中央很远,离香港很近,人口也很密集,也有很多年轻人,尽管没有很深厚的历史传统,但这是一个新的地方,会有很多新的理念,也很开放自由。

  上海是一个商业气息很浓厚的地方。我刚到北京的时候,觉得上海跟北京没有太多的区别,那这10年,上海越来越时尚,那北京就跟之前差不多。

  北京是一个,有时候很难做事情的地方,因为它比较严格,如果想做新的东西是比较麻烦的。但同时它也有很多可能发生的事情,像媒体、文化还有高科技、高校都集聚在北京,那还是会发生碰撞,有新的东西发生。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