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设计师大器晚成 那些年少成名的设计师都是怎么做到的?
pchouse佚名 2017-9-21 16:02:59

11

室内设计师需要灵感需要创意,但同样还得要解决问题,这要求设计师们不但有着天生无敌的好审美以及敏捷才思,超强创作力,还需要有一定的丰富阅历。毕竟,实践出真知,经历越多当然对生活与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就解决得更有方法。

不过,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出一些才华横溢的人,颠覆你的固有的思维,说设计师大器晚成,但偏偏有人青春年少时便展露头角,这绝非有意而为的哗众取宠,聪明才智和个人的努力总是相辅相成。然而仅仅一句话就概括他人的成功显得太没诚意,我们选择了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80后知名设计师,听听他们怎么说。

 

问题一:一个设计师的成长、成名,需要具备很多因素,比如专业能力、机会、表达能力、文化底蕴、经验经历、设计价值观......对于青年设计师来说,哪些因素更为重要?

 

积极入世才是设计师应有的姿态

室内设计师吴巍始终相信,自己一直以来能在设计行业走得顺利,除了自己个人努力外,身边的高手指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个人的思维会受年龄与经验的限制,当陷入死胡同里出不来的时候,不妨多与人沟通,封闭自己,对于设计师而言是不可取的。

11

“设计师需要敞开心扉,去认知这个社会,认识这个世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我们不但需要影像、书籍、音频等方面进行学习,也要深入其境去感受,同时还要结交你认为对的人。我认为自己一直以来事业发展得如此顺利,除了自己个人努力之外,也是因为身边不乏高手朋友在一个刹那的指点迷津。有些东西或许你看了十遍,高人们却已经看了一百一十遍,他的感知可能是你的几何倍数,他将自己的感知告诉你,可能你就会有更多发现,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巍私宅设计作品

11

 

作品、人品以及经验都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一位室内设计师,他的成长需要具备的因素有很多,室内设计师池陈平认为在专业能力之外,个人品行也是其能够立足的必须,设计价值观则是多年经验集结的外化传递,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11

“设计师的成名需要很多东西来维系,人品要好,作品也要好,人品好作品好肯定能成名;作品好,人品不好,无法很好地在设计圈内立足。但是我们做设计并不是为了混圈子或是完全为了成名,我们需要在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地思考问题,钻研我们所从事的设计领域里包括设计手法、设计逻辑、对空间的思考,以及作品呈现的形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设计一直在变,作为一名设计师,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作品和人品以及经验的积累都是非常不能忽视的。”

池陈平作品《融》

11

 

问题二:成长历程中影响自己的节点,重要的人或事,未来的规划。

 

工装到家装,一次触动改变人生轨迹

“黄全的家”这套案例最近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带我们看到一位室内设计师的居住空间。但多年前黄全刚入行时,并没接触过家装设计,直到从业两三年后遭遇了一次碰壁,才意识到自己在关于“人”的内容研究不足,开始潜心钻研。

11

“大概发生在自己从事室内设计两三年后,当时一直在做工装,认为没有什么自己做不了的设计。直到后来接触了一个家装的项目,当设计围绕着人来展开的时候,发现自己反而不会做了。

至于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目前设计行业都比较焦虑,大家都习惯做快题,我希望能够慢慢的沉淀下来,深入的做自己喜欢的设计。”

黄全的家

11

 

家具匠人告诉我们,文化的传承讲求方法

当自己渴望设计上寻求转变,该怎样去做,室内设计师崔树讲到的一位家具匠人老师的话,可能对你有些启发。

11

“对我自己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是一位家具匠人。他给我的启发是‘任何的我们自身的中国文化,其实也可以变成特别当代的一种设计智慧。其实文化的价值在于如怎么把文化转化成当下的当代智慧’。这让我更加清楚,自己应该去不断地学习与提高,并且打破自己固有的经验认识,忘掉自己,去做更新的设计。”

崔树作品 葡萄牙SERIP灯具展厅

11

 

问题三:作为一名青年设计师,面对当下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是否感到焦虑,如何化解焦虑?

 

设计师如何适应城市更新的新趋势和市场

建筑设计师申江海因为设计北京东四共享际和《暖暖的新家》里的空间改造项目为更多人所熟知。对于焦虑这个词,申江海有着切身体会,或许平时更多地在接触改造项目的他,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不到最后一刻不会盖棺定论。即便如此,还是要在探索中被变化的时代追赶着前行。

11

“我是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改造项目本身就比较琐碎,如果每天一条条回复微信,或许这一天都无暇做其他事情,所以也强制自己每过一小时集中回复一下所有问题,从早上醒来一直要到后半夜睡觉。

同时,改造项目本身所要面对的问题比较多,你永远不知道老建筑的犄角旮旯会有什么状况,比如我们本来想好怎样设计,但是拆完墙后,发现现实的样子与想象中的差别甚大。改造项目的开发难度要高很多,业主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盘活原有的空间,每个业主都希望自己的项目是独一无二的,实际上我们这些设计师也是这样希望的。

上面说的是最初级的焦虑。另外,工作室、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调整,我并不希望完全被眼前的琐碎事情所困住,有人说,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未来公司还会在其他技术上寻找更多突破,这些也是让我时刻感到焦虑的来源。

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开始进入城市更新的阶段,而本身是建筑师的我们现在的工作大部分并不是新建项目,而是原有建筑更新改造,这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的广阔市场,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会设计,还要明白运营和好玩的重要性。建筑师如何在城市更新的新趋势下转型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充满焦虑和勇气的思考和尝试过程”

申江海作品 北京东四共享际

11

 

不加班,慢生活,有张有弛

池陈平对化解焦虑这件事很有自己的心得,这个身在杭州的设计师将苏杭一带享受生活的因子融入到血液,跑步、打球、听音乐、谈天,有机会停下来的时候,就一定是放慢节奏的。

11

“每个阶段所要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我们更多地是需要自己去消化。面对焦虑,我大多是采取不去想的处理方法。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以及业内的前辈们聊天,听听前辈们怎样应对一些问题,或者出去上一些课程,多接触外界。

较之其他设计师来说,我的生活节奏更倾向于慢生活。我四年时间没加过班,80后的设计师里像我这样的还是挺少的,晚上不应酬的时候我一般保持在晚高峰到来前进入家门,晚上十点就睡觉了。跑步、打篮球或者喝酒,总之要让自己慢下来,有张有弛,高效利用好上班时间。”

池陈平作品《塑》

11

 

问题四:成名带来的变化。

 

不能被成名这件事迷失方向,做出好的作品才是根本

近些年来众多国内设计大奖拿到手软并成立自己的设计品牌CUI 寸DESIGN的崔树,从一位参赛者逐渐转变角色而成为导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11

“我觉得我一直是名学生,成名对我来说是别人定义的。目前的一些事情会分散自己做设计的时间,但我一直在努力去回归作为一名设计师的本身,去出品更好的设计作品,去阐述自己对人对空间对时间的理解。”

崔树作品 大象群文化传媒办公空间

11

 

做项目上更有自信,这大概是成名的最大变化吧

《欢乐颂》与《我的前半生》这两部火爆的电视剧中安迪以及贺涵的办公室设计,皆是出自黄全之手,伴随热播剧的播出,黄全也被更多人关注。

11

“并没觉得成名为自己带来什么变化。如果说与之前稍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项目上更自信些吧。”

黄全作品 海珀黄浦售楼处

11

 

更多人关注自己,也就更要严于律己

人出名了,也就是被人关注得多了,有更多双眼睛盯着你的一言一行。对出名这件事,吴巍这么看。

11

“觉得自己只是在设计这个圈中被关注,正是因为有这层关注度,会更为约束自己。尽量少办或不办一些不该办的事,少说些不该说的话,无愧于大家对你的期望和嘱托,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目标上还是进度推进上。”

吴巍私宅设计作品

11

 

问题五:怎么看待个人标签,以及设计师的个人形象塑造。

 

标签反映出自己的设计系统,但可能设计系统没那么多套

对设计的标签比较在意,但个人形象这件事,池陈平倒是没太想过。

11

“设计师必须要有标签,但这种标签应该是指设计师气质与性格,也包括他作品的气质跟性格。我的团队也在尝试不同风格的设计,不管何种风格的作品,都是我对每一个空间的不同理解的表达方式。

在个人形象方面,我会选择舒适、得体的着装,注重服饰的质感,但并没有刻意去将自己打造成某种形象。”

池陈平作品《融》

11

 

设计师应该为自己个人加标签,但没必要为此而生

形成“人”的标签很重要,至于现在形成的个人形象风格,吴巍觉得这纯属是因为自己刚好穿成这样更好看些。

11

“我认为设计师自己的标签应该立,并非作品。五年前我曾经纠结过要不要把自己的作品做得特别有识别度,当时对有识别度的设计作品做了一番细致研究以寻求差异化,但后来想通了觉得这么做太不负责任,全北京200个人家放了你的标签,那多可怕。

餐厅有标签,可能跟品牌连锁有标签,但做定制化设计的人,给出标签纯属瞎扯。但是设计师个人可以有标签,你在别人眼里什么样很重要,但我们不必为此而生。”

吴巍私宅设计作品

11

 

标签有利于推销自己,却也容易局限住自己

作为曾经扎哈·哈迪德的工作室一员的申江海,以扎哈为例谈了谈对于标签的看法。标签大概是个双刃剑,申江海这样认为。

11

“特别赞同设计师发表自己的声音,平时我就很鼓励听我课的学习设计的大学生及时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到微博上,让更多人看到。对于标签这件事,也许一个设计师因做了某个项目出名后,大家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她擅长做哪一类的设计,比方说扎哈·哈迪德,很多人都觉得她最擅长做流线型的设计,标签这件事不好的地方就是在此,人们会觉得你只擅长这一类的设计。”

申江海作品 北京丰台某养老公寓

11

 

问题六:人们对年纪轻轻就成名的人总是抱有些酸葡萄心里,对年少成名的人可能有或多或少的看法,比如嫉妒心之类,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网红、改造设计师这件些头衔,让业主对我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改造项目成名的申江海,对于同行对他有何看法这类事情并没感觉到什么,只是有一些其他的压力越来越多。

11

“没觉得自己出名,像我这个年龄被人认识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三十几岁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很好的年纪,有精力去做一些事情。至于嫉妒心理,暂时没发现别人嫉妒我,倒是感觉业主对我要求越来越高,觉得我是以创新为核心的设计师,网红改造设计师,他们相信你会做得更好,对工作产生了很多压力和动力。”

申江海作品 北京东四共享际

11

 

对年轻成名者的偏见,很多都是不明真相的片面认识

时代的进步缩短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时间,也缩短了做事的时间成本,但成名这件事情或许是突然的,却绝对不是偶然的。

11

“我们需要从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来看这个问题。随着信息传播的速度的加快,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时间也大大缩短,同样在这种背景下,年轻就取得某些成就会是一种常态。成名与年龄无关,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成名者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所承担的压力。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有些人对年轻成名者的偏见,可以说是不明真相的片面认识。”

黄全作品 海珀黄浦售楼处

11

 

做好自己,回归自己设计师的身份

把该做好的设计做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没必要在意。

11

“尊重前辈,并做好自己,出品胜于一切,设计师应该回归到设计师的身份去把事情做好。”

崔树作品 葡萄牙SERIP灯具展厅

11

 

策划:葛丽丽、田爽

采访、撰文:田爽

 

想要了解更多本专题中设计师采访细节,欢迎下载“PChouse家居杂志”持续关注本系列内容

 

11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