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pchouse佚名 2017-12-15 16:03:58

空间结构与展览叙事

  起:南公园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南城门组团-南门公园区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关帝庙 ©UABB

  沿深南大道西行过南海大道不远就见到南头古城牌坊,东边是关帝庙,西边不远处是建于1950年的南头博物馆,原为宝安县政府所在地,北侧围墙内是东晋城壕遗址的发掘场地。

  古城南门是南头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南城墙早已不存,有趣的是随着近年来不断拆除南门以外至深南大道之间原有一些建筑物,古城的原有轮廓逐渐被剥离出来;继而沿着原来古城墙密集建造的城中村小楼被刷成灰色或贴上灰瓷砖和坡屋檐,加上部分新修的城墙片段,可以看出试图恢复原有古城风貌的努力。我们认为仅仅模糊地满足视觉化的风貌还原和再造并不可能真正恢复古城,只有把古城重生当作一个综合解决当代城市问题的命题,才有可能找到历史时间与现实空间、物质遗产与人文生活的平衡点。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瓮城轴测图

  我们希望在南门外现存的人文景观资源之间建立联系,同时在公园里植入新的互动体验以重塑进入古城前的空间序幕:穿过南头古城牌坊,西边新建一处由“非常建筑”设计的信息和小卖亭,似旧时的村道边的路亭,它翼然出挑的砖砌屋檐下可提供路人休憩小饮;对面关帝庙山墙上是艺术家依墙量体裁定的三维壁画,这左右相对的实体/虚幻场景强化了进入古城之前的心理期待。往北是临时搭建的“瓮城广场”装置,在展览期间用轻质材料“重现”了历史记载中南城门的半圆形瓮城,这是历史考证和文学虚构的并置共生,它昙花一现般的出现将临时改变人们对古城门的日常经验。展后这里会遗留下一个半圆形小广场——“瓮城广场”,人们可以不再是匆匆穿过城门,还可以在此驻足、凭吊、沉思,从这里开启一条贯穿着古城人文与历史脉络的城市探访路径。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瓮城效果图

  承:“书院广场”

  进入南城门内正对店铺林立的中山南街,东侧街角是高出街道的一片小地即“书院广场”。据史料记载书院广场东侧最早为海防厅旧址,十九世纪初在此基础上兴建凤岗书院。这里也曾经是南头中学遗址,之后几经变化,现状东、北两面围墙背后便是密集的城中村楼群。这里的改造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和空间的整体氛围,只在广场南面除去了原有的绿篱,加建了台阶与坡道使朝向城门一侧更加开敞;西侧临中山南街的一道半通透的青砖花格墙分隔了台地与下面的街道。广场中间辟出一小片空地,沿北墙设置一方小舞台,可以承载各种小型表演和社区活动。小庭院中动静相宜,绿树成荫,倚在东南角的小廊亭供游客与居民在庭中小坐欣赏市景。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书院广场原貌

  转:“十字街广场”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十字街组团-十字街区

  随着古城内居住人口数量激增,大部分传统民居被拆除重建为“出租屋”,十字街片区当中东莞会馆是极少数幸免的历史建筑之一。邻近还有几栋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迎接香港回归重新翻修的新安烟馆、义利押当铺、鸿昌赌场,背后紧贴几十年来所建的民居小楼,建筑风貌多样混杂。我们锁定这一小片由传统建筑与当代民居围合而成闲置空地,在城市设计策略中作为连通主展场片区与西侧展线的春景街片区的枢纽节点。从这里设置了由外部街道空间到内部街区半公共空间的逐级过渡,回应现状地形地貌,对原场地标高进行整合;混凝土矮墙作为不同标高场地的分隔边界,室外铺装遵循了岭南传统建筑青砖红砖混合砌筑的做法,植被也以栽种岭南本地果树作为骨干树种,传承岭南文化经世致用,务实求新的传统。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东莞会馆

  对于大量存在的违章建筑及构筑物并不采取全拆的方式,而是具体分类决定整治方式并依据周边居民的反馈不断调整策略。改造重点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结合古城内缺乏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在各主要节点营造小尺度广场、廊亭、绿地等放大的公共活动节点,依据场地现状特点回应古城生活方式演变、传统空间类型的转化、岭南建筑尺度等话题。

  合:“报德广场”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报德广场原貌

  这里原是位于古城中心的一块小空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作为南头公社的打谷场,广场附近有县衙遗址、报德祠等历史建筑。现状四周被不同时期建起的村民小楼密集环绕,中心还留有九十年代建造的水磨石地面的篮球场。这里白天由于气候炎热广场显得十分空旷、缺乏人气,而从傍晚时分到入夜这里却会摇身一变,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追逐,大人们围坐在边上吃烧烤喝啤酒,白天空场、夜晚剧场,日常生活在此上演,寂静与喧嚣周而复始,既嘈杂混乱又活色生香。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报德广场轴测图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报德广场平面图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B3

  位于广场左右两侧是在前些年被拆除的建筑基地上见缝插针嵌入的两栋临时铁皮屋,作为临时的服装杂货市场和水果超市出租。经过与村民协调腾空拆除了这两个铁皮屋,作为置换在原址重新植入了两座临时建筑。除了补偿给村里同样面积的使用空间之外,两个建筑的顶部朝向广场逐级跌落,形成可以从广场步行上屋面的连续界面,建筑的屋面转化为可以观看篮球比赛以及广场文化活动的观众席。我们在广场四周增加了树木,即使在夏天也可以提供有树荫的室外场地。朝向中山南街一侧建筑屋面再次跌落退台,形成面向街道的屋顶剧场,街道上和对面小公园里的日常生活尽收眼底。建筑的体量和外形也呼应了西面东莞会馆历史建筑组群的小尺度和丰富的屋顶轮廓。历史上城中村中的建筑物往往偏爱各种颜色和图案的面砖饰面,而广东佛山一带又是陶砖的原产地,于是我们选择整个建筑连同周边的广场铺设同一种定制陶砖,完整保留广场中间现状水磨石球场。在这里,东西两座小建筑的植入整合了广场边界并与之融为一体,沿街的布告栏也被融入进来,放大并立体延展了城中村里原本稀缺的公共空间,形成南头古城核心的交流共享场所。植入的这两个建筑在展览期间将会作为信息中心和书店以及展览和活动空间,未来希望作为书店以及文化中心持续服务于城中居民。

  聚:创意工厂与集市广场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工厂区组团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工厂区广场原貌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2017深双主展场南头古城A2区原貌 ©UABB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深圳农村开始大量兴建工厂,几乎每村都建厂出租,这是村庄快速脱贫致富的捷径,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为村中的年轻一代提供了就业机会。随着城市化加剧和城市包围村庄,依附于村庄的工厂也被包裹其中, 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出租楼不断攀高,城中村成为开放的、高密度、高流动性的生产和居住混合区而融入城市。南头的万力工业区位于古城北部,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八十年代末建成。厂区内有三栋厂房和两栋宿舍,四周环绕的围墙隔绝了古城与北侧中山公园的联系,东部虽设有两个厂但由于正当连接南头城小学与古城的必经之路,从工厂大楼前广场上穿行的村民和小学生川流不息。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厂房片区

  厂房和宿舍楼的外墙基本维持原样,现状水平带形窗、茶色玻璃、水刷石、干粘石,竖贴白色瓷砖或拼贴几何图案的彩色马赛克等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时期的典型外墙材料的样本而尽量加以保留,只有大幅壁画在原有旧厂房墙面上叠加了一层新的时间痕迹。厂房东侧广场上拆除了一个临时铁皮棚,紧贴围墙建起一个轻盈舒展的透光天棚,下设露天咖啡座,当夜幕降临天棚内部灯光亮起宛如灯笼漂浮于广场之上。拆除厂区西侧的围墙,让工厂区域周边街区融合一体。中间大厂房首层外墙也被打通,中间开辟出一条南北走向的内街贯通了其它两栋厂房,另一条十字相交的通道连通了厂房东侧广场与西侧的街巷、大家乐小剧场和中山公园。打通后的厂房底层散落着一组形状各异、色彩不同的围合空间,展期内将设不同主题的特色展区。大盒子之间不规则的小巷如迷宫般错综复杂,墙上有植入的显示屏、大型灯箱、影像墙、海报和小招贴,展期中内容会不断增加,于是展览会不断自发生长,氛围也会不断变化。与户外广场相连一处,它既像一片开放的街市,也像是一座充满欢愉的缩微主题公园,暗示着这里展后或将成为开放的创意聚集区和古城内年轻人的新生活区。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厂房片区轴测图


  敞:“大家乐舞”/开放式小剧场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大家乐舞台原貌©UABB

  “大家乐舞台”出现于八十年代后期,是深圳早期打工文化的见证。当年伴随着深圳快速工业化以及乡镇企业兴旺发达,为满足大量年轻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而在全市范围内兴建了大量“大家乐舞台”,当年各种自发自娱自乐的群众性表演活动曾经遍布全城。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工厂外迁,这类底层民间的大众娱乐方式渐渐消失,“大家乐舞台”也被拆除殆尽。在南头现场踏勘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古城与北侧中山公园交界处仍然完整保留有一座“大家乐舞台”,它南侧紧贴拥挤的城中村,北侧则向中山公园绿地完全开放。它至今仍是一个面向普通群众、用于业余表演和当地社区活动的半露天剧场,其座区的屋顶下可聚集多达500名观众,炎热天气里有老人在此乘凉、下棋读报、看着小孩玩耍打闹。我们决定利用这座民间舞台作为本届双年展的多功能厅,在展览期间组织演讲、论坛、戏剧、电影放映等各种活动;同时又希望最大化保留“大家乐舞台”在现有环境中的非正式演出场所的特征,在空闲时仍然可以作为居民日常休闲、集会的场所。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大家乐舞台轴测图

  我们在现有钢屋架下方置入了三座坡起的观众席,在提供更好的演出氛围及观演视线的同时,如几块散落巨石般的布置又构建了非正式的戏剧性空间。围绕屋架四周设计了一个可升降的织物幕帘系统,它不再是一座封闭、静态的常规剧场,而是通过控制使观众区在封闭和开敞两种空间模式中方便转换。在幕帘的落下和升起之间,种种正式和非正式、室内和室外、演出和集会等各类活动在同一场所的上演成为了可能。作为双年展实质性介入城市改造的成果,大家乐舞台新的多种使用方式也将延续至展览结束之后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隐:“城中绿洲”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春景街组团鸟瞰图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烂尾楼©UABB

  在古城内春景街西侧居民楼环绕之中保留有一处荒废多年的空地,早年这里曾有历史建筑但现今已荡然无存。空地被铁丝网封闭,两栋暴露着未完工的钢筋和模板杂物的烂尾楼十分扎眼;近年来空地周边居民自发在空地内种有多种青菜、果树等植物,渐渐使这里成为一处大隐于市的小绿洲。改造计划希望利用双年展的契机先行植入以植物为主题的空间装置和小规模的游园、种植活动,逐渐激活这片城市空地。未来计划将封闭的“城中绿洲”围墙拆除,请植物学家、艺术家、周边居民、学生、市民一起策划,自发参与改造环境并以此共建新的社区邻里空间。

  “城市策展”:一项长期计划的开始

  以“城市共生 (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 ”为主题的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即将入驻南头古城。作为主展场的南头古城正是历史古城与当代城中村的异质同体与共生,本届深双作为城市介入的手段与古城更新计划再次合体,高度吻合,量身定制,巧妙衔接。在主展场的改造中,设计团队以多样的空间类型作为展览现场,既有厂房空间,也有城中村的街道、广场、居民楼、历史建筑和公园。希望通过一系列展览空间改造和建筑、艺术作品以及活动的介入为南头古城再生和城中村改造提供一次另类实验的契机,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城市更新,成为渐进改善城市空间和提升生活品质的一项长期计划。

  七大主题起承转合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高潮起伏
孟岩

  2017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策展人

  URBANUS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转载自: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官网)

  点击查看更多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展会专题报道:

深港双年双展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其他”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的准确性由原内容提供者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