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将到来啦,不知道今年的元宵灯大家准备好了没有。如果没有的朋友也不要担心,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如何在家里制作元宵灯。
相对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也是相对健康的岁月,物质上的改善带动精神的乐观向上,也还淳朴的民风支撑着基本的公序良俗。每每元宵节,县城必定举办灯展灯会,各个乡镇还要组织表演的队伍,宣化大街这两天热闹非凡,表演队伍依次经过,舞狮子、耍旱船、踩高跷等等民间艺术争相露脸,锣鼓喧天,路两侧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人们脸上洋溢着真正的快乐,叫好声、嬉笑声不断,小小县城的沸腾状远比满锅翻滚的汤圆热闹许多。
我如今也还是挺留恋那种时光。北京城里有很著名的庙会,也曾前往观瞻,但流光溢彩的闪烁与跳动是乏味的,而怀想的故乡的游行表演队伍是鲜活与灵动的。我喜欢由欢乐构成的愿景,喜欢更多普通民众参与的原始的冲动,喜欢市井百姓脸上灿烂无邪的笑容,可撷可取,可捧可掬,也许节日的意义就隐藏在那里。如今,烟花的确愈来愈绚烂和蓬勃,耀眼的缤纷,视觉盛宴之后,耳畔还是萦绕曾经的欢闹,脑际盘旋的依旧是乡亲们生龙活虎的奔腾。
北京人爱吃元宵,有许多的老字号可以佐证,每年我也会挤在这样的队伍中,“抢”一些回家。如今的元宵,花样繁多,口味丰富,白白圆圆,绵软可口,几乎完美满足了味觉的享受。
我们习惯于赋予一种食品一定的寓意,伴着一种心绪,成全一种祝福,“圆”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是终极的快乐。元宵在沸腾的水中翻滚,大概也像极了我们的生活。
文化是国家的第一名片,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体呈现。认同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基石,但认同感是先由自己认同,搞得红红火火,增强了吸引力,才能博得他人的认同。
只有我们初心不改,持之以恒,一如既往,用更热情的态度拥抱,自觉珍视传统文化,元宵文化等民族文化就能长出翅膀,扶摇直上九万里,让“地球村”的更多人接受并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