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集美在天津、北京等地遭遇闭馆风波,可能并不是个案。
在房地产市场不容乐观的形势下,众多家居企业以往所采取的租赁式发展,出租联营式为主的经营模式,将会受到客户流失和租金高涨的双重煎熬。
“如果是你需要消费者,这个企业死定了;如果是消费者需要你,你想不挣钱都难。”2011年9月4日,集美家居总裁赵建国在其京城第六家分店——昌平区水屯店开业时,对外的表态可谓意气风发。
而时间过去尚不足一年,水屯、天津、厦门等多个分店纷纷出现关闭建材店的后果,同时还引发了各店商户的维权抵制,用“前庭失守,后院起火”来形容此时的集美家居再合适不过。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走访位于天津、北京的两个集美家居商城分店发现,因经营萧条,导致商户大量流失,集美维持经营而选择对部分场馆“闭店调整”,“集美速度”正备受考验。
深陷“闭馆纠纷”
商户联合给集美家居总裁赵建国递交了一封信,希望就B馆关停的“明确计租截止日期”“商户及员工的安置问题” “商户装修固定投资损失问题”等七个问题做出书面答复。
日前,本报接到一封“联名求助信”,有20位集美家居天津分店的商户称集美公司在事先未通知的情况下强行关闭建材馆(B馆),令商户无法继续经营,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8月28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卫津南路的集美家居王兰庄店(天津环渤海集美家居购物广场)。该店总营业面积约30万平方米,分A、B两个馆。
随后,记者在B馆正门前的一个柱子上发现场馆内部更是一片狼藉:大多数店铺门窗均已拆除,墙壁也多有砸毁,铺子里已是人去楼空,满地的废弃物呈现出凄凉。一位正打包收拾产品的卫浴店铺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B馆马上就要关闭了,商场让我们搬到A座,我们老板不想搬,所以我们会闭店。”
服务中心仅有的一位商场工作人员透露,B馆1~3层将会改成超市,4层的规划则不太清楚。
参与写 “求助信”的某灯具公司老板王冬告诉记者,自5月份传出B馆关闭消息后,整个馆里的商户销售均受到严重影响,然而自己至今并未收到商场给出的搬迁或是撤店的通知,也没有工作人员就此事与其沟通。
于是,商户联合给集美家居总裁赵建国递交了一封信,希望就B馆关停的“明确计租截止日期”“商户及员工的安置问题” “商户装修固定投资损失问题”等七个问题做出书面答复。但截至记者发稿前,商户称仍未收到集美方面任何形式的回复。
王冬透露,自己2011年7月9日进入该商场,他租赁的500多平方米店铺,仅前期装修就花费了80多万元,交给商场的一年租金也有30多万元,而2011年7~12月的营业收入却仅有33万元。“不过做我们这行的都清楚,前两年基本都是赔钱的,第三年能够赚钱就不错了,而刚经营了一年,商场居然要撤馆了。”
另外一家灯饰公司负责人李森也向记者透露,自己进驻该商场后,花费70多万元进行装修,再加上设备、经营器材等投入,投资达200多万元,“还没开始挣钱,眼看就要血本无归了。”
据王冬估算,整个B馆近400个商户,最少的投入20万元,最多的700多万元,总共投入可能超过3亿元,“大家在第一年几乎都是赔钱的,如果都搬出馆的话,损失至少也要过亿元了。”
对于商户的说法,记者29日到商场工作区的总经理办公室求证,里面空无一人。该商场招商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总经理几天前到北京总部开会了。对于与商户的纠纷,她回应称,不太清楚。
记者了解到,该馆的商户都是2011年7月进驻,而很多商户当时并未与商场签订合同,有一部分后来虽补签了,但记者拿到的几份合同均显示,到期时间为2012年8月12日,很多合同期限不足一年。所以,商户们据此认为集美闭店是“早有预谋”。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集美家居天津王兰庄店的B馆已经关闭,一些商户的商品还未及时撤出。就天津店的闭店原因,记者致电集美公司企划部,对方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接受记者的采访,同时记者联系赵建国认证微博,但也未得到回复。
早有端倪
2012年3月份,天津店建材馆的商户持续流失,整个馆剩下不到30%的商户。
种种迹象表明,天津店建材馆闭店似乎早有端倪。
实际上,在2011年7月9日,集美天津店建材馆开业时,有79%的入驻率,而由于生意萧条,在2011年底,已经有许多商户陆续搬走,只剩下40%的商户”。据王冬回忆,全体商户都经历了惨淡经营,亏损严重,留下来的商户也丧失了信心,有撤店的想法。
而集美也一度想继续支撑下去。2011年底,集美家居总裁赵建国在每月的商户见面会上,安抚各位商户称,集美会用北京大红门店一年的利润或是其投资法国红酒的利润补给天津店。“赵建国的表态给我们一个信号,他是看重这个店,会长期发展下去的。”为此,商户们都苦撑着,期待着明年或后年能够随着大环境的回暖使生意好转,收回成本。
但是他们发现,春节过后,集美开始削减员工,原本每楼层四五个的工作人员在逐个减少,到五月份时就仅剩了一个人;电梯也大量关闭了,原本22部电梯,仅有两部滚梯在运行;原本近百辆的班车也不断减少,目前仅剩一半仍在工作。
更让商户们担忧的是2012年3月份,天津店建材馆的商户持续流失,整个馆剩下不到30%的商户了。4~5月份,商场的工作人员,包括集美副总尔乐等,纷纷向外放出B座1~3层改成超市的风声。而6月份,集美方面更是加大了催款力度,7月份,连天津集美店长丁萍,也明确表示8月份会闭店。
事实上,集美因闭馆而与商户产生纠纷,其天津店并不是个例。8月29日,当记者在位于北京昌平城区的集美家居水屯店看到,其建材厅已残破不堪,十几个装修工人进进出出,装修着几个店铺。商场服务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商场调整,建材馆闭馆了。”
某门窗公司负责人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于2011年4月投资了20多万元入驻水屯店,可开张前即得到消息说是建材区只能干一年,水屯集美市场部经理王丰则承诺会长期营业,但是2012年7月13日却接到商场发的一张撤店通知,没有任何解释,只有一张小纸条。
不仅如此,有商户向记者爆料,集美厦门店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难以为继的“二房东”
集美倚重租赁的发展模式是导致其陷入当前关店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以天津店为例,其选址也并不算糟糕。该店周围有一些正在开发的新楼盘,也有很多农村回迁户,可以说对家居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为何匆匆开出一年多即关闭了其建材馆?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天津店是由北京集美与天津环渤海金岸集团、天津津兰集团共同打造,而水屯店是将昌平水屯家居市场进行改造和协调发展而来,厦门(装修效果图)店是北京集美家居市场集团与厦门东南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物业均不是集美自己所有。
有坊间传闻称,天津店是集美以每年1.2亿元租金租下,租期签了15年,而其签的时候正好是在租金价格的一个制高点,按照总营业面积30万平方米折算,每月每平方米约45元,而一位商户透露,集美的租金水平在每月每平方米90~100元左右,如果能招满商户,还是可以维持的,可如果只有60%,甚至30%的商户入驻,集美这个“二房东”则难以维持。
“集美倚重租赁的发展模式也是导致其陷入当前关店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邹明晓认为,由于集美许多店面都是租赁的,这种发展模式会使企业利润随着租金成本不断提高而相应减少。在企业发展的前期,租赁模式比较适用,但形成一定规模后,租金成本将成为企业进一步扩张的瓶颈和阻碍。
“在诸多问题之下,集美近年依然采取快速扩张的方式发展,而相应配套设施和管理能力跟不上,这也是其爆发危机的原因。”邹明晓告诉记者。
据公开资料显示,传出撤店消息的集美厦门店、天津店和水屯店开业时间都很短,分别于2010年11月12日、2010年11月20日和2011年9月4日开业。也正是这几家分店的密集开业,令业内人士咋舌,并提出“集美速度”一词来表现其扩张提速。
多家商户向记者反映,集美天津店2011年共换了四任店长。店长的频繁更换,使商户猜测,其管理层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内耗严重,管理跟不上,商户人心不稳,这也是导致其最终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记者观察 家居建材业集体焦虑
在天津和北京两家关闭的两个场馆皆为建材馆,一方面与其在这几处,规划的建材馆面积过大有关,另一方面也不乏受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新房装修的比例减少有关。
外部的市场环境则是集美接连闭店的主要诱因。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邹明晓表示,家居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联系紧密,家居属于房地产的下游产业,房地产市场低迷,家居市场自然也不景气,加之租金成本、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使集美家居的利润大大降低。不仅集美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其他大型家具卖场情况也面临同样问题。
9月初,中国建筑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具景气指数(BHI)显示,今年6月BHI为119.61,环比上升8.26%,创出年内新高,也打破了往年6月份BHI比5月份低的规律;但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上半年销售总额同比下降7.66%。分析可得,内外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且下半年形势仍不容乐观。
在外部不容乐观的形势下,众多家居企业以往采取的对外租赁,对内以联营出租铺面为主的经营模式,将备受内外部双重煎熬。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曾指出,国内多数家居卖场都是租赁物业经营,逐年上涨的租金早已令驻场商户不堪重负,而商业地产升值是压垮“二房东”的关键因素。而这种“二房东”的模式被认为存在先天的缺陷,家居商场的经营者一方面想从业主方拿到低廉租金,一方面又要拉抬租户的租金,而租户难以获得理想的回报,自然无法接受高涨的租金,内外力一旦挤压,双方矛盾便会随时引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