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 正文
两岸民众共缅郑成功 厦门延平郡王祠设计
2010-11-01 09:38:14   出处:PChouse论坛   作者:佚名
1厦门延平郡王祠:外观设计回顶部

1

延平郡王祠

1

厦门延平郡王祠落成典礼 

  易地重建的厦门延平郡王祠,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届郑成功文化节”上焕发光彩。许多想回来寻根谒祖的湾郑氏后裔,终于有了落脚点。

  这种怀念拜谒郑成功的祠堂在台湾有58座,厦门却仅此一座。旧祠中原正门上嵌着“延平郡王祠”青斗石匾与祠内原挂着的一幅“松鹊画”,现静躺在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内,见证着厦台两地同文同缘,民间共同祭拜郑成功的习俗。

  文化节6月18日—21日在厦举办,借齐聚之机,两岸民众上千人在新祠前举行公祭大典,共同缅怀郑成功。

2厦门延平郡王祠:落成典礼回顶部

1

第二届郑成功文化节

  奉祀郑氏:

  祠堂落成,“松鹊”见证

  民间所称的“延平郡王”即郑成功。公元1662年,郑成功率军渡海,驱逐荷兰殖民者,使被侵占长达38年之久的宝岛湾重归祖国怀抱,开启了台湾社会的历史新页。

  数百年来,两岸同胞对这位民族英雄充满了崇敬与怀念,仅台湾就有100多座庙宇供奉祭祀郑成功。厦也不例外,位于鸿山公园南侧(太师墓旁)的旧祠,系厦门石井郑氏族人为奉祀郑成功而建。祠堂于上世纪30年代建成。当年,它因何而建?据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陈洋介绍,“从相关一幅历史画作题款内可窥见雪鸿泥爪”。这幅现陈列于纪念馆第一展区内的“松鹊画”主题为一对乌鹊相戏枯松枝叶间,作者郑煦(字霁林)是民国年间闽南著名画家,也是郑氏族人。画作右下题款明确说明,值厦门延平郡王庙及荥阳通祠落成,郑煦应邀作画为贺。

  也就是说,至少当时落成建筑物有两幢,一座是“延平郡王庙”,另一座是“荥阳通祠”。陈洋认为,荥阳是古代河南荥阳府,郑氏祖籍固始县为该府所辖,故石井郑氏认为自己系由河南荥阳南迁派生而来。从现存的旧祠来看,不像是通祠,故认定为“延平郡王庙”。

3厦门延平郡王祠:第二届郑成功文化节回顶部

1

两岸民众总缅民族英雄郑成功

  重建旧祠:

  嘉兴为邻,遥望厦鼓

  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历史原因造成人为损坏,旧祠已经失去了风貌,大原有一石刻对联“胜国奇男争第一,在天灵爽慰高皇”,为书法家罗丹所书,已被毁掉。就连“延平郡王”青斗石刻牌匾早先也流落到民间,后被郑成功纪念馆征集而得。

  厦门距湾最近,也是台湾信众祭祀郑成功的重要一站。何况两三百年来,郑氏先祖由厦门移居台湾各地,后裔已达近30万人。这些年来,许多台湾郑家人回厦寻根谒祖,却无从祭拜。他们纷纷奔走相告,希望将厦门的延平郡王祠列入涉台文物进行保护。

  据了解,现存厦门的郑成功史迹多以遗迹为主,在建筑类还属空白,且在厦门涉台文物古迹中,超过200年的并不多。鸿山上的延平郡王祠的存在就显得弥足珍贵。这样,在厦门文史界人士及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的提议下,2009年5月,“延平郡王祠”得以重建,在当年举办的“郑成功文化节”上举行奠基仪式。

  新祠紧邻鸿山嘉兴寨墙,用地面积996平方米,仍采用闽南建筑风格,即一进三开正殿,两侧带护厝。陈洋说,“这个地址得到大多专家认可,嘉兴寨系郑成功在厦门岛内重要的屯兵遗址,与之连成一体,可与对面鼓浪屿上的龙头山遥相呼应。”

返回分页浏览>>(共计3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