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百科
麻黄
目录
1、麻黄的鉴别与应用
2、食用麻黄的注意事项
3、麻黄的种植技术
4、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5、麻黄简介

麻黄的鉴别与应用

  麻黄始载于《本经》, 列为中品.《别录》谓:“麻黄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 令青.”陶弘景云:“今出青州、彭城、荥阳、中牟者为胜, 色青而多沫.”苏敬云:“郑州鹿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太多.其青、徐者今不复用, 同州沙苑最多也.”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开花, 花小而黄, 簇生.子如覆盆子, 可食.至冬枯死如草, 及春却青.”苏颂云:“今近京多有之, 以荥阳、中牟者为胜.苗春生, 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已来.梢上有黄花, 结实如百合瓣而小, 又似皂荚子, 味甜, 微有麻黄气, 外皮红裹人, 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 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 六月内结子, 雄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采其茎阴干, 令青.”以上记述的产地与现在麻黄产地基本一致, 所述植物形态极似草麻黄.

  草麻黄 茎细长圆柱形, 直径1~2mm, 有时带少量灰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 有细纵棱18~20条;节明显, 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 红棕色, 长3~4mm, 下部约1/2合生呈鞘状, 上部2裂(稀3), 裂片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 反曲.体轻质脆, 断面类圆形或扁圆形, 略纤维性, 中心暗红棕色.气微香, 味涩, 微苦.

  中麻黄 常带棕色木质茎.草质茎分枝较多, 略于三棱状, 直径1.5~3mm, 节间长2~6cm, 细纵棱18~28条.鳞片状叶长2~3mm,下部有1/3合生或几不合生, 上部3裂(稀2), 裂片先端稍反曲;断面略于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常带灰棕黑色木质茎.草质茎多分枝, 细圆柱形, 直径1~1.5mm, 节间长1.5~3cm, 有不甚明显的细纵棱13~14条.鳞片状叶长1~2mm, 下部约2/3合生, 基部棕色, 上部2裂, 裂片短三角形, 先端钝, 多不反卷, 断面类圆形.

查看全部内容

食用麻黄的注意事项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麻黄根:治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麻黄1.5--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麻黄根3--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细末扑身。

  药材基源: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1、麻黄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麻黄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麻黄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麻黄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麻黄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2、麻黄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3、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药性论》

  4、麻黄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5、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本经》

  6、麻黄治病疮疱倒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 本草衍义》)

  7、麻黄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8、麻黄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查看全部内容

麻黄的种植技术

  我国药用麻黄有11种,河西走廊主要的品种有中麻黄、木贼麻黄、草麻黄和膜果麻黄。其中中麻黄分布面积大,品位高、质量好,为麻黄加工厂主要的收购对象,也是栽培的主要品种

  麻黄种植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养分的中性砂壤土最好。并在播前要深翻整地,深翻以40厘米为宜,达到深、细、平、实、匀。同时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肥40~45千克,磷酸二氢钾45千克。

  麻黄播前用30℃的温水浸种4小时,进行催芽,播种可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为1.50~2厘米,播后盖2厘米厚的河沙,一般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亩播量为300克,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如果采用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效果更好。

  麻黄草是多年生植物,常伴生有许多杂草,与麻黄争水争肥,对麻黄的产量和含碱量影响极大。因此,要结合中耕,及时除草。

  一般5~6月为麻黄旺盛生长期,9~10月为麻黄碱积累高值期,采收不可在高值期进行。种子直播麻黄,在第三年10月底或11月初为宜。收获后长出的再生株每两年轮采一次最佳。采收时应保留3厘米的芦头,以利于再生。

查看全部内容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查看全部内容

麻黄简介

  麻黄,别名:草麻黄,华麻黄,拉丁文名: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黄科、麻黄属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因为味道和颜色得名《本草纲目》说:“其味麻,其色黄”)

  草本状灌木,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间长2.5-5.5厘米,多为3-4厘米,径约2毫米。叶2裂,鞘占全长1/3-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

  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蕊7-8,花丝合生,稀先端稍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常在成熟过程中基部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侧枝顶生状,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苞片4对,下部3对合生部分占1/4-1/3,最上一对合生部分达1/2以上;雌花2,胚珠的珠被管长l毫米或稍长,直立或先端微弯,管口隙裂窄长,约占全长的1/4-1/2,裂口边缘不整齐,常被少数毛茸。

  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长约8毫米,径6-7毫米;种子通常2粒,包于苞片内,不露出或与苞片等长,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6毫米,径2.5-3.5毫米,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半圆形。花期5-6月,种子8-9月成熟。

查看全部内容
整屋案例
更多
分享到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