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机场的模样
pchouse佚名 2012-6-12 09:52:39

  未来,理想的机场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应该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因为我们总会各自注意到那些惹恼我们的细节,也许是过于遥远的登机路线,也许是夸夸其谈的成功学讲座,也许是不够多样的自主设施,也许是侵犯自尊的安检触碰。然而用户体验自有市场手段来调节,在竞争足够多、表达渠道足够多的环境中,设计者已经被允许舍弃细枝末节,去思考更大的问题,比如——如何让机场变成一个自供自净的自然系统?

1

  最近,由FENTRESS建筑事务所举办的未来机场设计大赛中,甚至连飞机怎么起降都不在设计者的考虑之中了——反正飞机自由上下,甚至改变形态都只是时间问题。设计者不再担心科技的发展,而是担心科技的副作用。

  于是在FENTRESS的获奖作品中,观者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点,几乎所有设计者都摒弃了停车场,而将未来的机场设定为只有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才能到达。一个来自韩国的参赛作品甚至干脆把机场建在了高速公路上,建筑的外墙则成了公路上的高架桥。

  当然减少车辆的污染是远远不够的,机场作为一个庞大的机械系统和生态系统,其自身能耗才是最致命的危害。来自伦敦的参赛者Martin Sztyk重新设计了洛杉矶机场,将海藻放进了整个系统中,让机场能够得到自供自净的能源。

  比起飞机,Martin Sztyk显然更钟爱飞艇,因为他的机场外壁是一个巨大的架子,所有的飞行器都可以像酒瓶一样对格入座,立体停放,而带着巨大翅膀的飞机显然无法适应这样的生存空间。

  一等奖得主Oliver Andrew的LDN三角洲机场设想则走得更远,他将机场拆分成了数个相连的三角形,漂浮在泰晤士河上。没有出发大厅没有办票程序,旅客提前通过自己的手机远程办理登机,然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直接登机。由于机场是通过泰晤士河的潮汐力来供给能源,因此机场的位置并不是恒久固定的,旅客需要通过GPS查询定位。

  设计者强调,这座漂浮岛有极强的柔韧性和防冲击力,增强它对灾害的应变能力。而由于它本身就建在水上,显然是2012的那一天到来时,起飞的最佳场所。

  这样的机场当然是没有跑道的,还需要助跑的飞机也被拒之门外。如前文所说,科技如何发展已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科技如何取悦自然才是他们的目标。

  相比之下,获得三等奖的Alexander Nevarez的掌上机场在外形上并没有惊为天人之处,但其创意也实在大胆妄为——将帝国大厦的顶部数十层掏空,小型的新能源飞机从中飞进飞出,担负着短途运输的功能,人们乘坐该大厦的举世闻名的电梯,便可达到登机口。

  不过设计者的原本设想并非单单针对帝国大厦,而是想利用所有废弃的高层建筑,里面有现成的运输系统和动力设备,将其变成空中车站再合适不过。这个方案既让人想起飞艇还会在纽约上空盘旋的日子,又颇有蒸汽朋克科幻的味道,很可能会比位居其上的两位更吸引人。

  与此类似,马来西亚的Thor Yi Chun设计出了一个航空环(Aero Loop),飞机停在环外面,而里面是一整片森林,这样的构思显得有点东方感。

  如同人们试图亲身考证地球的形状时,已不再考虑航海技术的支持一样,当人们在考虑永续发展这个更伟大和重要的命题时,讨论飞机是不是能悬浮起降,是不是能飞进烂尾楼的夹层里这样的问题已不合时宜。然而当发生这样的忽略时,未来也正在发生。

  除了未来机场设计竞赛以外,FENTRESS建筑师事务所每年都会向全球发起一个设计挑战,2012年新的主题是“未来的办公场所”,让参赛者们构想未来的办公场所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功能,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形态。如果说未来的机场不用考虑飞机只需要考虑世界的永续发展,那么未来的办公场所也许最不需要考虑的就是老板,只需要考虑全世界美好心情。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