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饰产品抄袭成风 古镇灯饰企业何去何从
pchouse佚名 2010-9-13 09:02:32

  最近,艾克诗顿和法院的接触“亲密”起来了。其总经理李更勇正指挥着一场许多同行看起来“徒劳无功”的战役:他拿出50万元的专款来与众多仿冒者“较真”,打起了官司。

  “艾克诗顿成立这么久以来,有两件事一直纠结着:一是欧式灯新颖款式被抄袭层出不穷,二是专利申请‘情结’始终如一。2010年,我们必须优化欧式灯产品线,整合现有资源,综合实力要再上一个层次。所以2009年年底,我们就开始维权行动,与抄袭者‘算账’,也是为自身升级而对周围环境的一种‘肃清’。”手中拿着数十本专利证书的李更勇虽然理直气壮,但也有些无奈,他皱着眉头说道:“单靠企业维权,在整个抄袭顽疾根深蒂固的行业很可能只形成一圈涟漪,作用有限。”

“抄灯”现象已成常态
“抄灯”现象已成常态

  抄袭已成古镇市场常态

  在古镇,几乎没有客商不会漫步闻名遐迩的灯饰一条街。这里聚集了不下数千家灯饰门市,鳞次栉比,密密麻麻。有人戏称此地是中国灯饰的“风向标”、“晴雨表”,皆因国内一旦流行什么灯饰,这条街肯定反应迅速,上马者众。

  灯饰产品大同小异

  与灯都结缘多年的老商家——常州同发灯饰总经理胡忠豹,表达出了同行的普遍感觉:“古镇的灯饰产品非常多,让人眼花缭乱,不过真正有特点的并不多。我经常来古镇进货,有时从灯饰街的街头走到街尾,所看到的产品都给人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如果不是跟厂家有长期合作关系,数量庞大的门市群体还是会令客商审美疲劳,拿不定主意要进哪一家工厂的哪一款产品。

  灯饰门市成抄袭温床

  有人将灯都的种种乱象总结为四怪:1、爱借洋名“镀金”;2、做灯不如卖灯;3、卖灯不如贴牌;4、贴牌不如抄袭。不少古镇灯饰门市显眼处张贴的“同行免进,面斥不雅”字样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古镇,工厂和门市太集中了,汇聚了各式各样的潮流和款式,‘抄灯’非常方便。既然有便利条件,不去‘抄灯’反而显得有点笨了。”在采访中不忌讳自己有“抄灯”经历的庸奇灯饰照明老板罗骏这样说,“刚入行的时候哪有什么财力和人力去研发新产品,只是大家‘仿’的方法不同罢了。古镇人最初开始做灯的时候就是照着人家的产品生产,甚至只有一张图片也能生产。有实力的企业利用参展的机会去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抄袭国外的先进设计。实力稍弱一点的就在古镇里面‘偷袭’。”

  利益驱动“抄灯”成风

  抄袭仿冒,不仅背负着侵犯知识产权的骂名,还很可能有官司缠身的风险,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抄袭者依旧乐此不疲,原因在于抄袭可节约研发成本、提高性价比,且令新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占市场,快速攫取利润。

  如果说一开始古镇处于弱势,产业集群效应未能形成,在市场一片空白的时候必须要向外学习,“抄灯”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那么,现在的“抄灯”,就成为懒惰投机企业“吸收”灯具款式来源的一种捷径。

  灯饰抄袭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同质化加剧蔓延,大大缩短了灯饰产品的生命周期,无形中加速了国内市场灯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市场竞争混乱是不言而喻的。由此,灯饰设计人员和研发能力强的灯饰企业更不好过,费心劳力开发的新款灯饰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灯饰产品维权特别难

  不少专家建议,新设计的产品可以去申请专利,这是稳妥的维权途径。但是对灯饰厂家而言,这不免有点隔靴搔痒。因为灯饰产品更新较快,等专利的批文下来,也许那款灯已经过时。

  “而且,就算申请到了专利,找到了侵权人,还得起诉等判决。最后赢了诉讼,结果也不一定如你所想,甚至回报还不如投入。”如果是一些小厂甚至黑厂,那根本就打不掉、抓不着,他们随时可以关门走人。

  诞生于1984年的专利法,25年间历经三次修改,每次修改都是为了更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2008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已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在提高专利授权标准和质量,特别是提高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加大侵权打击力度等是此次修改的重点。最大亮点是在加强专利权的保护方面,赋予了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许诺销售权。

  “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并不经过实质性审查,相对来说,存在无效专利的可能性更大。依现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仅凭一件外观专利是不能全方位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现在侵权者往往利用各种保护的漏洞进行操作,所以我们提倡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立体的保护,不仅有外观设计专利,还要有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版权和技术秘密等,综合保护,同时加强技术的研发。在研发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用专利进行保护融合到技术研发,而不能一味地开发新产品,不考虑申请专利的特点,到头来产品是不错,但不符合专利法的授权条件,那就是将好产品奉献给了社会。”北京凯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律师兼副总经理王建良如是支招。

  也有老板提出了两种避免被人抄袭的“土”办法:1、全部出口,不让新灯流入市场;2、减缓新品的推出速度。在行业内,灯饰企业为了防止被抄袭,新产品除了公司领导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以外,都处于保密状态。“但能全部做出口的企业又有几个呢?而且如果不让生产出来的产品流入市场,总是遮遮掩掩,如履薄冰,企业生产产品又有何意义,更不用说什么价值了。”艾克诗顿总经理李更勇无奈地指出。

  企业创新才能突破同质化

  抄袭带来的直接危害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当笔者问到如何突破同质化现象时,老板们都众口一词:走中高端路线,提高品质,以质取胜。他们指出,提高品质所采取的措施应包括更新设备、提高原材料质量、加强产品出厂检测等。

  不难发现,当前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也促使消费者对量的需求超过对质的要求。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还处于基本照明需求阶段,追求光品质、光美感、光享受等要求的消费者还是极少数。但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照明产品的需求会逐步提升。照明企业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提出以服务为核心的营销模式。

  艾克诗顿总经理李更勇指出:“许多公司由于自身条件完全跟不上,所以许多服务也只能是说说。比如现在最基本的售后服务,大家都在做,但是落到实处的公司不多。所以突破同质化的关键是在产品价值方面占领制高点。品牌、服务、渠道都是企业增强产品价值的最有效筹码。”

  链接:古镇灯饰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三大诱因

  企业原创意识淡薄

  虽然古镇号称“中国灯都”,有灯饰企业上万家,品牌过千种,灯博会年年也在办。但看似风光无限,真正拥有专利技术,拥有原创精神的企业少之又少。所谓的新品,多是旧版炒作;而高端制造品,也都是“新瓶装老酒”。

  老板只顾投机赚钱

  古镇灯饰老板做投机的多,做投资的少,大多“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当别人的新品面世时,他们就“发力市场”,把原本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改为炫耀式的广告炒作,他们是典型的“骑墙派营销”。

  法制机关监管力度弱

  产业集群要健康发展,法制机关是助推手。古镇作为灯饰产业基地,企业数量庞大,良莠不齐,离不开相关政府单位的规划和监管。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