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1 / 8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刘峰盘腿坐在靠窗的茶案前拨茶,8年前,风生设计事务所的前身——湃设计公社刚刚成立,承接一些酒店和公共空间的设计。学雕塑出身的刘峰在上学的时候其实很少关注设计,提起设计头脑里蹦出来的无非就是室内设计或者工业设计。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2 / 8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2008年,刘峰的工作室开始把重心从设计产品和艺术创作上慢慢转移,更多的参与设计策展、艺术策展以及艺术顾问等等。“缺少一个设计师或者一个艺术家无所谓,缺少一把新椅子更无所谓,重要的是,我比别人更了解这群艺术家的生存状况。”问及原因时刘峰坦言。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3 / 8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刘峰在798的工作室面积并不大,却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件,那个在台球桌上用毛笔画图的刘峰让我们觉得特别有意思。刘峰说:“技术虽然很重要,但创作有很多手法,我反对技术限制创意。”在他眼里,所谓技术一定是跟随在创意后面的,质朴的生活体验以及和受众的接触远远胜过所谓的方法论。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4 / 8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开笼成为刘峰设计理念的一个代表。“笼子象征着一个界限和度,我在想可不可以打开,打开后会建立新的体系,这是一种尝试。”像这样的概念也被应用到刘峰的黑金茶室设计上,从传统进入,继而建立新的体系是他选择的方式,而这个进入的过程,或许会很漫长。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5 / 8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刘峰作品《“六号”茶室》,设计时间2011年9月。以木材和玻璃为主要材料,将50平米的开间公寓改造成小型会所,原空间裸露的梁柱结构勾起了设计师的兴趣,每一寸拐角都没放过,将错就错的隐藏式设计营造了很多储物空间。茶室可供8、9个人喝酒、晒太阳还可以偶尔接待远方的朋友,所以也叫做“驿站”。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6 / 8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风声设计作品《BOMART接待厅》,设计时间2011年1月。BOMART接待厅主要以老门板、方钢、玻璃为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凝结的是因时间流逝而产生的美感。刘峰希望通过设计的语言,将这种时间的美感凝固,从而使现代人的生活空间更加厚重。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7 / 8
刘峰,跨界路上的起转承合

作品《困境中的传统》。“有一天我们会找到一种方法打开这个困境”——刘峰

图片来源: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