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其器形是否是宋元时期钧瓷的器形.北宋钧窑瓷器造型秀丽,古朴端庄,器形有碗、碟、洗盆、炉、瓶、缸、出戟尊、花盆等.其次,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采用的都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再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严重的土沁现象,其釉质往往令人赏心悦目.而现代仿钧器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伪造者往往刻意伪造土沁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无莹润感.现代人在仿造时常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有规则的摩擦痕迹.还有用腐蚀性液体处理新仿的钧瓷,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
出土瓷器依照其入土时间有比较新的,如同刚出炉新瓷器不过可以依照其时代特点判断,有传世后入土的,相对好判断些,入土瓷器除了有土咬食痕迹外还有水沁和树根纹等多种特征宋代五大名窑钧瓷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使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
古代陶瓷生产,釉的材料来源,同胎土一样,通常也是就地取材。由于釉的成分不同,以及烧成温度、窑内气氛、施釉方法、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地区、各个窑口的陶瓷产品在釉方面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特色,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如唐代寿州窑瓷器以生产黄釉为主,另外还有黑釉、茶叶末釉和窑变釉等。黄釉色调深浅不一,釉色呈现出黄、蜡黄、鳝鱼黄、黄绿、黄褐等色,器物积釉较厚处常呈现翠青色窑变釉。采用蘸釉法施釉,通常施釉不及底,多数器物的底和圈足无釉,常有流釉现象,在器物下腹部出现蜡泪痕。釉层厚薄不均,釉色浓淡不一,玻璃质感强。胎釉结合有时不紧密,出现剥釉和自然开片现象。古代瓷窑,有的虽然同时生产多种釉色的产品,但通常都以一种或几种釉色的产品而闻名。如邢窑、定窑的白釉,寿州窑的黄釉,汝窑、南宋官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的青釉,建窑的黑釉,钧窑的天青釉、月白釉、玫瑰紫釉等。一些窑口釉的特征,有时甚至比胎的特征更明显。有经验的古陶瓷鉴定者,有时只需要看一看器物的釉,即能大致断定其窑口。如钧窑的蚯蚓走泥纹、定窑的蜡泪痕与竹丝刷痕、宋代耀州窑瓷器底足处的姜黄色釉等特征,这些都是鉴定瓷器窑口、乃至真伪的要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