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 购房税费 > 详情
已解决
浏览(328) 回复(8)
法院拍买的商品房只有预售登记备案是否能过户,积费收多少?

来自:mika吖虫 2018-08-13 17:58:01
被采纳回答

商品房预订合同流程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申请,二是受理,三是审批。详细介绍有这些: (一)商品房预售人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手续由预售人单方办理,并提交下列材料,如需提供原件,凡提供复印件的,需加盖原件存放处单位公章,委托***需提供土地登记委托书及***人身份证。 (二)主管行政部门受理。商品房所在地的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预售人提供材料齐备的,房产部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手续,在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上签署意见,并在备案表和预售合同上加盖“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章”,留存一份商品房预售登记表,另两份分别由预售人、预购人留存。 (三)主管行政部门审批 1、初审:审批科经办人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填写《商品房预售备案登记表》,并将材料呈科领导审核。 2、审核:审批科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在《商品房预售备案登记表》上盖备案章(1个工作日)。

来自:完美巨蟹男 2018-08-13 18:53:56
其他回答(7)

(一)商品房预售人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手续由预售人单方办理,并提交下列材料,如需提供原件,凡提供复印件的,需加盖原件存放处单位公章,委托代理需提供土地登记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 (二)主管行政部门受理。商品房所在地的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预售人提供材料齐备的,房产部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手续,在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上签署意见,并在备案表和预售合同上加盖“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章”,留存一份商品房预售登记表,另两份分别由预售人、预购人留存。 (三)主管行政部门审批 1、初审:审批科经办人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填写《商品房预售备案登记表》,并将材料呈科领导审核。 2、审核:审批科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在《商品房预售备案登记表》上盖备案章(1个工作日)。以上就是关于“商品房预售需要登记备案吗商品房预售怎么登记备案”相关问题的解答。2007年修订后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在房地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方便进一步加强,同时存在某些条款不易理解,特别是对于商品房预售是否需要登记备案这样的在法律性质界定上不是特别清楚,许多购房者可能会以为商品房预售合同在合同签订时就成立并生效,而忽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在房屋预购交易中的重要作用(如预售合同备案登记之后,第三人在购房时可以通过房管部门的登记进行查询,不能依善意取得获得房屋的所有权,保障在先购房者的合法利益)而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诉讼,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固然由于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另一面也是源于法律概念和体系本身的复杂,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由于解决一个纠纷而去专门研习一部法律既无必要也浪费时间,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纠纷出现后咨询或者委托律师是非常必要的。

来自:我愿带你去疯 2018-08-13 19:00:40

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热居高不下,房地产开发商“一房多卖”的情况时有发生。据报道,发生在深圳的“香珠花园”事件,开发商一房多卖涉及房屋200余套,涉案金额2亿多元;上海“天天花园”事件,同一套房产卖给了7家;在广东的“广地花园”事件中,开发商重复售楼资金过亿元。笔者认为,之经常发生“一女多嫁”的事件,除出售人在主观上存在恶意外,在客观上,与期房(或商品房,下同)预售登记备案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有关。由此看来尽早建立和完善我国期房,特别是居住用期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保护购房者的利益、构建法制化的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值此《物权法》草案讨论之际,笔者就赋予居住用期房预售备案优先权制度作若干思考。 一、期房预售登记备案法律制度的缺憾我国现阶段期房预售登记备案的法律制度存在着分散、交叉、冲突,以及缺乏民事效力等情况,许多行政法规的规定也不尽一致,实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零散,存在法律冲突现阶段期房预售备案登记制度主要散见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暂行办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管理规则》、《民法通则》、《合同法》等以及部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各地方法规中。由于现行的房地产登记备案制度,主要是由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分别进行登记的,这二个部门对期房涉及的备案登记的规定不尽相同,并且规定过于原则,操作难度大,其中有关预售登记的规定与完整的房地产物权又存在着交叉与冲突。这对于“准物权”的期房预售登记备案而言,十分不利。给售房人营造了“有机可乘”的空间,妨碍了物权的合法、安全转移。 2、以行政管理为主,忽视民事效力建设部于2001年修改后重新发布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从行政法律的形式上看,似乎是一部专门规范期房预售的专门法规。不过,从全文共计17条规定来看,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没有从民事效力的角度来规范期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这部行政法律虽然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土地登记管理规则》等行政法规对期房预售登记备案有相近规定,如:“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售人应当在签约之日起30日内持商品房预售合同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如不进行预售登记,则“责令停止预售、补办手续,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已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不过,上述规定主要规范的是对期房预售合同审查和管理,并没有就期房预售登记备案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及其法律后果做出明确的规定。同一个时间段里,对期房预售登记备案的程序、内容、机构设置等也未作出详明的规定。另外,各地方的土地、房产管理登记机构对期房的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做法也极不一致,查询非常不便、甚至不让查询,无法让预售登记备案起到应有的“公示”效能。这既不利于防止“一房二卖(或再抵押)”等损害购房人利益的情形发生,也不利于购房人查询欲购房屋是否已经抵押或出售给第三方。由此看来在“一房二卖(或再抵押)”等情况出现时,购房者的合法权利还是难以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 3、地方法规不尽一致在实施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有关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的上述规定中,我国一些地方法规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也不尽一致。 (1)备案对第三人有效。如《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第32条规定:商品房期房购买“当事人应当备案登记:…未办理…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换言之,如商品房登记备案就对第三人发生对抗效力,如不登记备案,预售合同虽然有法律效力,但对第三人没有效力。 (2)备案登记是预售合同生效的条件。如《珠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规定:“商品房预售人不依法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造成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依照该规定,不登记备案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是无效的,法律不予保护。 (3)不备案登记仅受行政处罚。如《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转让条例》规定:“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房地产,未按规定将房地产买卖合同报登记机关备案而预售房地产的,由主管机关对转让人处以转让价款5%以下的罚款……”依照该规定,可以理解为预售房合同不登记备案不影响合同的民事法律效力,但开发商应承担行政处罚责任。地方法规的上述不一致规定,可以说给怀有恶意目的的开发商留下有机可乘的空间。 二、居住用期房备案的法律性质及其效力思考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从立法意义上而言,只赋予了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在行政上的效力,而未赋予其民事法律上的效力。由此看来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物权法》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在登记备案的行政管理规定与民事法律效力交织中,笔者认为应对居住用期房预售登记备案从“准物权”的法律性质及法律效力上去思考,即赋予其对世权或优先权的效力。 1、登记备案的法律性质建立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和预防一些不必要的讼争,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关于预售期房备案登记制度的性质,现在广泛的观点认为:该制度本身并不是一种物权登记。《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买卖期房或者转让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债权人为限制债务人处分该不动产,保障将来取得物权,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对于其中的“预告登记”,从其本意去理解预售登记备案的法律性质,它应当是一种债权物化的预告,是一种具有物权性质的期待权或“准物权”。换言之,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法律性质属于不动产“准物权”的权属登记。其已有法律基础思想是:首先,从现行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来看,预售登记备案尽管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但其中有关登记、公告等规定,具有预告、公示的民事性质。假如否定权属登记备案的这一“公示性”的民事性质,那么备案登记制度就不存在任何意义。其次,从登记备案操作规程而言,它与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将期房这一“准物权”的设立、转移、变更等情况登录在登记备案薄上; (2)登记备案的内容能够为不特定的相关利益主体所查阅; (3)公示后即具有特定的债权物化期待权。 第三、准物权一旦期待条件满足,就能取得所购房屋的物权。相反,假如购房人不办理登记备案,那么购房者仅仅只拥有合同债权,其购房的债权物化可能性在法律上将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该解释从法理上对登记备案的期房“准物权”性质作了明确的回答。 2、登记备案的法律效力登记备案的法律效力主要是指对不特定的第三人是否具有对抗效力。现在大部分的学者观点认为,登记备案对第三人没有对抗效力。对于登记备案的法律效力,物权法草案在第二十 一、二十二条均作了相应的勾画。笔者认为依照我国现行期房登记备案制度中的民法原理进行考量,应当可以得出期房,特别是居住用期房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的结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筑工程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规定:“购买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该解释虽然没有期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前提词,不过可以推定,假如没有预售合同、没有售房双方的登记或在行政机关的备案,购买者是不可能支付部分或大部分房款的。假如前提词存在,则该解释已明确回答了期房预售备案登记对于第三人的效力问题。我国现行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均清楚表明了“房屋登记是房屋所有权的唯一公示方法”的原则。登记备案制度之具有对抗不特定第三人的对世效力,主要在于登记备案具有公示的预告性质。从公示预告的性质而言,其对世效力就在于: (1)保全效力,使债权获得物权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2)顺位保护效力; (3)破产保护效力。假如否定期房预售登记备案的对世效力,就等于没有登记备案制度,假如没有登记备案制度,物权的变更、变动、转移将是不可想象的。 三、赋予居住用期房备案对世权制度的思考物权法草案中有关居住用期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已经就其对世效力作了规定,但仍过于原则,难以操作,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如:并没有预售登记备案程序、内容、机构设置的规定,与现行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也相脱节。无法真正起到保护购房人之权益,维护财产交易安全的功能与作用。一项完善的法律制度无不以人为本、保护公民生存的基本资料为主要目标。在我国,公民购买期房的目的主要用于生活居住消费或经营。若不赋予购房者在办理预售登记备案后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必将影响大部分购房者的生存权,对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由此看来物权法草案在构建我国期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中,应结合现行法律规定明确赋予期房——特别是居住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的准物权效力,将登记备案作为预售合同的生效要件,对期房预售合同约定的债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从而真正保护购房人最关心、最需要的物权。基于上述概括思考,为确立居住用期房合同备案对世权制度,建议在物权法草案中还应增加以下规定: 1、登记机构法定化,即备案登记机构有法律直接规定或授权规定; 2、备案程序实际化,即由法律清楚表明备案的程序,如:当事人应该以书面方式向登记机关作出特定表示,备案应该在指定的媒体上公示并可以接受查询等; 3、备案效力确定化,即明确非经公示不得对抗第三人,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备案才具有对世效力,如:可以“凡符合下列条件的登记备案具有法律效力……”等。这样考量的出发点是源于宪法对于公民生存基本权利的保护,从秩序价值上赋予购房者优先权,稳定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有利于构

来自:土耳其烤鸡 2018-08-13 18:53:34

期房和现房合同第二条主要是关于商品房的销售依据,购房人要关注依照房地产商提供的相关证明先确定自己所买的房子是[现房]还是[预售商品房]。别被所谓“现房”蒙了在建的房子不难判定是期房,建好的房子是否就是现房呢不一定!按国家销售“现房”的规定,已经盖好的房子,不等于是“现房”,已经有人入住的房子也不等于是“现房”,而已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的房子才叫“现房”。按规定,这种现房销售已不再需要“销售许可证”,而是要查看“房产证”,签合同也不一定要使用国土房管局印制的标准合同。购买这种房子,对购房人有利的是可以做到眼见为实,但购房人的眼光可要敏锐点儿,千万别心血来潮,买错了“现房”比买期房更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没有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的房无论它是盖好的还是有人居住的,仍要按期房销售,购房人除了要查看预售许可证外,还要特别留意自己买的房子是否已经被抵押。有的人以为某个小区已有人入住,或入住的业主已经拿到房产证,就以为买这种房子就万无一失了,实际上这里存在着某种误解。购房人一定要清楚房子按套拥有独立产权,可以分别抵押,别人的房子没问题,不等于您要买的房子也没问题。其实,房子盖好了又没有预售出去,被抵押的可能性更大。以及一种情况,就是“尾房”。房子盖好了,还剩几套没卖出去,预售许可证过期了,房产证又没办下来,这种“无证”房不能说绝对不能买,但买时一定要查清楚,最好的办法是坚持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后再付款,不见兔子绝不撒鹰。购房人特别要关注的是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的新规定:“商品房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规定时限申请办理房地产权属证书,并自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之日起,持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进行商品房现房销售。商品房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的,可自商品房取得竣工备案表之日起四个月内继续进行商品房预售;但自取得竣工备案表之日起超过四个月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这个规定等于说现在有一种已建好的房子,预售许可证本身没有过期,但由于取得竣工备案表4个月而没拿下房产证是不能销售的。预售许可证最重要人们通常都讲购买[预售商品房]要看“五证”,笔者认为购房人主要看清预售许可证是关键,其它“四证”主要是给政府发预售许可证的部门看的,有时由于土地情况复杂,房地产商交了土地出让金,虽没拿到土地许可证,也能凭交费证明先领到预售许可证,只要有预售许可,房子就可以卖。没有预售许可证房子能不能卖的,按规定不能,但现实中有一些房地产商会变换形式,就像以“内部认购”的形式进行预售,这种情况下,购房人买不买,完全在购房人自己的判断了。房地产商的信誉可靠,购房人通过内部认购有时确实能省些钱,但风险也比较大,假如房地产商最终拿不到预售许可证并宣告破产,购房人付的定金有可能会打水漂。按《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房地产受让人(指购房人,笔者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转让人(指房地产商,笔者注)没有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相关批准文件仍然购买商品房的,应当承担相应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购房人还需要关注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二条解释:“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不过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这一条告诉购房人两个问题: 1.购房人买了没有预售许可证的房可以要求解除合同,房地产商缺少其它“四证”预售商品房

来自:20岁的眼泪 2018-08-13 1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