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日前,深佛设计师对话论坛在金意陶总部成功举办,PChouse记者借此契机,采访了设计师云男。谈起十几年前从美术老师转型做设计,他告诉记者,做教师那种安逸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或许是骨子里的艺术细胞在作祟,让他及时跳出当时的状态,专注于设计行业。(采访/撰稿 张明慧)
【关于云男】
深圳市三迪设计公司设计总监
高级室内设计师
国家二级美术师
从事设计行业13年,主持设计过多项室内设计项目及多家酒店会所。设计案例有惠州半岛一号别墅、招商鲸山九期别墅、东莞贝斯达酒店、东莞森林湖等。
以下为PChouse独家专访实录>>>
跳出安逸,专注室内设计
【PChouse】是在什么机缘巧合下让您开始了室内设计之路?可以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您的从业经历吗?
【云男】15年前,刚来深圳时是做美术老师,但由于性格原因我不太喜欢跟小孩打交道,所以就转行跳出来了,阴差阳错地被一个东北老乡带进设计行业,至今已有14年。谈及转行的原因,我觉得教师这一行业对于我来说稍显安逸,跟我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有所距离,当时就认为应该及时转型,为自己的行业发展铺设另一种可能性。
【PChouse】从事室内设计之后,您的性格发生了哪些变化?
【云男】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比较喜欢安静的,因为学美术的人,很多都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跟别人有太多的交流。从事室内设计后,性格变得开朗了,比原来健谈,也开始享受与别人交流,自我感觉情商也在随之提高,这些都是设计给我带来的改变。当然,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两面性,白天享受交流,晚上享受自我放空,享受难得的惬意。
云男作品:音乐餐厅
设计师要懂得适时放空自己
【PChouse】原创都需要灵感,您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哪里?
【云男】实话实说,我不觉得原创已经重要到不可替代的程度。因为凭空想象是很辛苦的,我更喜欢的方式是临摹,什么时候把这些临摹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血液里的一部分,原创便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这也就是所谓的水到渠成。其实,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往往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在不断的犯错中完善自我,创造出完美的作品。
当然,“灵感短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为设计师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同,我们不但要创作、设计,还要揣摩客户的用意。其中有很多制约点,包括工程造价、客户爱好等,都会影响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彻底休息,要么大面积搜寻资料,在原本基础上去深化、挖掘,这些都是比较常规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设计师要懂得适时放空自己,不要被动地钻牛角尖。
【PChouse】目前您觉得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云男】最满意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个”。举个例子,我们费尽心力完成一个项目后,客户也对项目感到很满意,在零修改的情况下,却在不经意间迸发出一个更好的思路,而这个时候就会变得比较痛苦、纠结,因为新思路需要在新项目中才能实现了。不过,我还挺享受这种状态的,在困惑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惊喜。
云男作品:音乐餐厅
对自己作品有信心,让甲方放心
【PChouse】那您认为一个好的设计作品需要必备哪些元素?
【云男】我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只要满足一个元素——甲方满意,就足够了。我们做出来的是艺术品,但甲方不买单,甲方不喜欢,那这个艺术品就是失败的。很多时候,我们在讲梵高,讲莫奈、毕加索,但真正能看懂这些的甲方会有多少?真正能看懂的同行又有多少?就算我们觉得作品有多优秀,但甲方看不懂也不喜欢,这样的作品意义并不大,也没能实现我们设计的初衷。
【PChouse】如果您的设计理念跟甲方的需求产生了冲突, 您会妥协吗?
【云男】产生这个问题后,我会判断甲方所提出来的东西是不是核心内容,如果它不是核心内容,也不是我主要表达的东西,那我会寻找最合适的契合点,并相应作出妥协。但如果一旦触碰到核心问题,我的态度会表现得强硬一些,尽可能地用我的专业去说服他。其实,现在很多设计师都会遇到这种问题——“业主总是改方案,我们该怎么办?”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加深自己的专业功底,对自己有信心,也让业主对我们有信心。归根结底,设计师与甲方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互相信任,才能磨合出令大家都满意的作品。
对于设计师而言,除了专业层面上的提升外,我们也要勇于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单”。回想设计之路,我也曾经过失败,被业主质疑过……但这些经历都为我以后的成功案例铺设了很好的垫脚石。只要对自己有信心,所有的问题都不成问题。
云男作品:音乐餐厅
【PChouse】活动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家居装修”,而面对智能家居的“入侵”,家装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您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挑战?
【云男】互联网作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我并不抗拒,但现阶段我还没接收互联网的“单”,因为大部分互联网的单都是不被付费的,还相对停留于装修层面上。
而家装步入“互联网+”时代,有利有弊,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不成熟。我个人不太喜欢互联网售卖信息的炒作方式,觉得这种方式把设计行业的供需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而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