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Part 3丨
趣味洞眼
上下窥探的游玩场所
“最好玩的,就要数二层的这些洞眼了。”设计师说。
改造前的锅炉洞
改造后:连接上下两个空间的锅炉洞
设计师保留了原厂房的内部空间结构与砖墙肌理,以旧有锅炉洞作为参透整个空间的窗口。这些连接上下两个空间的锅炉洞,现在,它们成为了行人可以上下窥探、或隐或现的游玩场所。
改造前的锅炉洞
改造后:连接上下两个空间的锅炉洞
改造后:连接上下两个空间的锅炉洞
铁制立架垂直于洞眼之中,绿藤延绵而生,带来上下空间的流动,楼上楼下的交流由此展开。透过洞洞里看到的世界与平时我们看到的世界不一样,设计师希望人们能在这里找到孩童时玩乐的趣味。
丨Part 4丨
对话设计师
挖掘案例改造背后的故事
【PChouse】从前期调研、开始设计再到落地竣工,本案共历时多久?有遇到了什么挑战吗?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谢英凯】这个项目从设计到落成,历时约大半年的时间。完成一个旧建筑改造的项目与平时我们去做一个从有到无的全新设计,这其中有很大的差别。有时需要考虑的事情反而更多,什么能拆、什么要保留、哪里要修复、哪里要新造这些都要经过仔细考量。
最初在进行项目改造规划的时候,我们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思考如何表现当代与历史关系的问题上。这是一座由酱油厂改造的销售中心,首先在旧有元素的保留规划上,我们选取了以往工人们在厂房生产酱油的工作线路作为现在人们参观的动线。从屋外原本的酱油晾晒处走过连廊,走到熬煮的锅炉洞旁,再走至我们全新建造的现代阅读区和通透开放的商务洽谈区,这是一条走过新与旧的“旅游路线”。其实一般售楼部也是有销售动线的,而我们希望把这条路线做成一道探索旧故事的线索。
改造后:通往二层的楼梯
另外,各种建筑或装饰材料的做旧工艺对于我们来说也曾是一道难题。项目图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多处运用了铁锈板的元素,其实这些都是经过特殊处理后做旧的效果。当时我们跑遍了很多个厂家,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做旧工艺,最终发现在板材上泼洒硫酸,其产生的锈迹纹理自然且效果稳定,最终才选定了这项工艺。
我们认为只有平衡了旧空间的历史感和现代审美,人们才会愿意去了解这个空间有意思的过去进而欣赏重新改造后的美,我不希望盲目地做一些崭新的旧东西,这样并没有太大意义。
【PChouse】与其他销售中心的不同,“中山博达·外滩销售中心”项目重点突出了“公共性、开放性、趣味性”,这些主要体现在哪些设计细节上呢?
【谢英凯】首先在各个功能区域的设计规划上我们就采取了非常开放的做法。在这个售楼中心里我们设置了各式各样的公共空间,比如阅览区、咖啡区、互动阶梯、艺术画廊等等,而这些区域都是开放的,我们没有把它们封闭起来用作单一功能,它们彼此联动,供参观者自由游走,销售人员可以在阅览区卖房子,可以在咖啡区约谈,甚至在艺术画廊签单,这都是非常有意思又自由的场景。
除了整体功能规划以外,在一些局部环节上,也可以体现这“三个性”的理念。比如我们设置了跨层挑空的大型书籍阅览区,贯穿一二层的大型书架在空间上制造了强烈的纵深感。把这个区域从一二层的界限中解放了出来,人们的视线更开阔,增加自由游走的欲望。
改造后:巨大玻璃立面
另外,我们还采用了非常多的玻璃元素,半透明的玻璃盒子会议室、巨大的玻璃外立面,这些都是为了让空间内部与外部可以产生联动,内部活动的人们成为大环境有趣的组合元素,外部的光景又成为内里的光源、装饰或是景致。
关于趣味性的话,大家最直观感受的应该就是二层的那些“洞眼”了吧。一来这是属于原本旧酱油厂的独有文化象征元素,于是我们进行了保留。二来现在它们成为了行人可以上下窥探,或隐或现的游玩场所。透过洞洞里看到的世界与平时我们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找到孩童时玩乐的趣味。
【PChouse】在整体设计中,您觉得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或者说最喜欢的一处是?为什么?
【谢英凯】我想比较满意的应该会是新造的延展书架与旧有锅炉洞保留的结合与碰撞。
在打造这个销售中心的时候,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它的作用时间能得以延长。一般的售楼中心,卖完房子就拆了,但这里原来是中山一座兴旺的手作酱油厂,记载了市民们发展时代奋斗的片段,我想这是一个珍贵的地方。改造让它得以保留,那么我希望可以保留的时间更长一点。
所以我们把它规划成一个居民社区式的地方,像上面所说的,我们在里面设置了阅读区、公共厨房、咖啡柜台等等,希望居民入住后还可以来这里闲散活动,希望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不用很深刻,但可以隐约读到一些变迁的故事,同时在这里展开新的故事,让空间的历史得以延续。我想人们也会对这么一个全新社区里提供的生活方式有所期待。
改造后:阅读区
【PChouse】完成本项目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或有什么比较有趣或者有意思的故事可与大家分享?
【谢英凯】这个项目算是近年来我们较少的商业旧改项目之一,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未来关于旧建筑改造探讨的案例一定会越来越多,毕竟城市发展的土地越来越有限,城市更新势在必行。
这个项目像是一道口子,我们不希望它只是个单独街区里的文艺空间,我们希望它能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能吸引更多这座城里甚至远道而来的人们,他们认同这种生活方式,来到这里,发生或创造些什么事情,进而推动更多这样的改造案例出现。未来我们也会更深入地去探索关于改造的可能性和社会意义,我想这会是个非常有趣的研究。
另外我们设计团队在这个项目里都感受到了多元设计的魅力,以往的甲方可能更多追求高大上的空间,但我们这次特意把空间往旧里改,再参入现代的设计手法,反而让空间产生了温度,有了情绪。还有各种新旧材料的碰撞,这些都成为了我们之后创作的新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