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pchouse佚名 2017-8-15 17:02:10

  【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书读百遍其异自见,路行千里必有异见,以持续对人文与创意的不同见解爲理念,異點.LECTURE由PINKI EDU品伊国际创意美学院、深圳狮子会、万科星火Online、全球创意先锋榜、Co-Kings王炸汇、梦工厂咖啡联合主办;学院先锋学生委员会承办;太平洋家居网独家合作报道。每年邀请6-12位关于人文与创意相关领域的师者,进行知识经验分享的知识公益项目。在大多数论坛、沙龙、讲座的中,我们很少有机会站上舞表达自我,发表观点。异点演讲就是想提供这样一个舞台和体验机会,能够与平时无法轻易接触的大咖、媒体进行,正面交锋、观点对战,并有机会被媒体全程记录并报道。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PART1 诵读经典 16

  《我在这里爱你-耶鲁达》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公益演讲人16

  IMAGE © 异点演讲第16星球达利星大咖-张达利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张达利 大象设计创始人

  深圳国际设计之都发起人之一

  曾先后出任第二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评委

  平面设计在中国05展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主席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客座教授

  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组织策划平面设计在中国「In China」展

  五叶神反烟害海报设计大赛等

  曾获首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金银铜奖、评委奖等百项专业大奖

  PART2 演讲实录16

  ◎ 我与深圳设计之都的故事

  观点:设计之都落户深圳后,市民开始有了付费设计的普遍认知

  我最早是学平面设计的,1987年毕业就来到了深圳,到今年刚好30年,是来深圳比较早的设计师。不知道在座的大家对30年前的深圳有什么了解,那时候的深圳是刚开始的状态,对设计其实根本没有认可,我那时候来深圳拿着毕业设计的作品去应聘一些广告公司,广告公司看了我的作品,不相信是我做出来的,因为那时候的深圳就是一个小镇,可能比内地的小镇还要落后。以前户外广告的广告牌全是手绘,就是美工画出来的,那时候是八几年,一些喷绘可能是九五年左右才出来。那时候来深圳的设计师,做平面的都是做印刷设计。我们说,印刷设计实际上就是画册和宣传页、包装这样的一些设计。那时候不可能跟客户提设计费用,你接一个印刷的东西叫制作费,叫做墨稿,那时候没有电脑,做一个画册靠手工画出来,看要多大的文字,然后交给执字公司,按照什么编号、什么字体执行,人工贴在墨稿上。有一些要用圆规或者其他东西来画墨稿。还有一些照片,要放什么照片,把位置画好,把照片比例算好。深圳那时候是处于这种状态。那时候也不可能提室内设计这一说,一般都是包工头,都是做工程的。

  设计开始被这个城市认可,应该是提出“设计之都”之后,也就是深圳作为国内第一个到联合国申请设计之都的,然后设计师得到推广,像平面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协会等等协会陆续成立以后,社会对设计师的认可提升得很快,而且设计的收费从原来很低的收费到比较好的收费,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我来深圳的前十年,设计是无从谈起的,因为很少人愿意为设计买单,基本上是靠制作。平面制作是相当于你接了画册要印,看印多少本,你的费用都在这里。80年代做室内的就是包工头,接一个工程来做,也不要谈设计费,设计都是免费提供的服务。

  这十来年,“设计之都”落户深圳之后,深圳的设计界发展的非常快、非常迅猛,各种设计协会像雨后春笋一样,让市民对设计师有一个普遍的认识,知道要为设计买单,要付设计费。

  ◎ 品牌&艺术&空间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观点:世界变化快,媒介和平变了,核心的审美品位没有变

  我今天要讲的案例是三个部分:第一,品牌,主要讲我之前从事设计的平面的品牌;第二,艺术,讲从事一些跟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工作;第三,空间,我开始跨界做一些空间的东西。

  从我成长的历程可以看到,目前设计师身份的转变是怎样的,因为很多做平面的设计师,多少年来专项室内,有做产品的,有做其他的空间的,平面转向其他的设计师相对多一点,但是室内转平面的相对很少,通常是转做产品多一点,做家私或者其他东西多一点。建筑设计师也是这样的,最多也是做一些跨界的产品设计或者公共空间的设计。平面设计师在设计师的行业里面,可能更多元一点,我所认识的平面设计师平面也做的非常好,但是他们的产品设计也做的很不错,有时候也转向做展览和空间设计,也会把平面的一些概念带入这个空间里面。我们在学校会学三大构成,最基础的就是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我不知道现在学校里有没有再学这些东西,但是我们那个年代这是设计里面最基础的东西。这是相通的概念,如果把三大构成弄明白了,我觉得你做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平面空间到二维、三维、四维,甚至现在讲的六维或者几维,以后的互联网或者多媒体的时代。

  刚才讲到,世界变化非常快,它怎么样变,只是不同的媒介变了,平台变了,但是审美没有变,就是多媒体的数字或者传统的平面变三维、四维,核心的审美品位没有变。设计师的审美品位非常重要,也就是眼光非常重要。无论你是哪方面的设计师,你的作品能达到的高度和你的见识和审美品位是有关的,当然,技术是一方面。如果你的电脑应用的非常熟悉,你可以建模,但是真正好的设计师的境界和眼光也是非常重要的。

  ◎ 坂田创意园|从深圳出发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其次,我们做了坂田创意园。现在那个已经改的有点面目全非,最早我们是从品牌着手做的。这是当时旧的印刷厂,先有一个名称,然后做了一个图形。这些是里面的导识。这是晚上的效果,把前面的楼拆了之后,做了一个外面的包装。这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完成只有半个月时间,春节前设计完了,要赶5月的文博会,这个项目特别紧,所以设计过程中不会做的特复杂,还是低成本的方式。中间是LED动态的屏,它像一个腰带一样围绕着这个建筑,但是现在他们不开了,可能是为了省电。前面有一些装饰广场,现在为了解决停车的问题,都变成停车位了。有时候一个项目品质的好坏,跟你碰到客户的素质非常有关。好的客户会尊重你的设计,会把这个设计执行的非常到位或者维护的很好,碰到一些非常商业的客户,可能商业利益是第一位的,他为了商业利益就改了很多设计的东西。这个建筑前面好像有超市了,当时我们不允许有超市,可以找一些创意产品店或者创意的餐厅,但是他们可能由于客观原因,在这个地方做不到。

  做这个创意园,只有硬件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创意园没有活动或者没有展览的空间,还是缺少内涵和灵魂的东西,所以我们为它做了一个开园的展览。这是里面的一些景观。这个展览是一个大设计的概念,有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当代艺术、珠宝、服装,还有大学生的作品,当时请了这些人来参与。同时,我们为这个产品做了一个图形“从深圳出发”,这个图形实际上是一个邮票的概念。后面是海报、画册和其他的样品。在中间的楼我们留了两层的展览空间,但是现在他们把二层全部封掉租出去了,只把一层做展览,有工艺产品,有艺术家的产品,是一个综合展览。

  ◎ 深圳社会福利基金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个项目是深圳社会福利基金。我们先做了品牌形象,这是中文的“福”字,添砖加瓦不同的方块组合成不同的“福”字,这四个福不同的方向就是一个印章,我们把这个做成一个礼品。我们做了一个可拆装的展览,这个展览已经用了很多年了,现在还在使用。这是一块一块的砖一样,有不同的变化,有的搭的高一点,有的搭的矮一点。

  ◎ 汉字实验设计作品系列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其次,我们做了一些实验型的产品。这是我们做《设计深圳 深圳设计》的时候有一个空间,为了里面做装饰的界面,用木皮编织,做木丝印,手工的印刷做成这样的效果,这里面的文字看不太清,用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中间不断重叠,看不到文字,看到的是图形。

  这是产品的包装,后面是T恤,这是做的“加减乘除”的海报。包括杂志,包括参加当代艺术展,做成文字的旅行箱。这是当时为世博会做的一些用品,这是手提袋和马甲,用了烦恼,因为梵高和蒙娜丽莎是大芬村复制最多的作品。

  这个团队由艺术家、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和多媒体组合,我们做了其中一个部分——文字档案墙,用这个介入了刚才做的汉字的实验型作品,用手工文字不断重复来体现深圳这二十年,太多的文字也是说不完的,重点的文字我们用荧光绿和荧光红来体现重点的大事记,其他的文字是来营造一种文字的时空的感觉。这是手工丝印,顶上是印在大的宣纸上,像墙纸一样裱在里面。

  ◎ 回顾与前瞻——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20周年作品展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是为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20周年做的视觉展览,这是公共艺术中心展览的海报和画册。这个图形用了五种字体,宋体、黑体、幼黑、中圆和其他体,放在一起体现融合和公共性。这个展览是非常低成本的展览,我们看到库里有“深圳人的一天”雕塑群,这在全国雕塑公共艺术是非常有影响的产品,我觉得这些作品可以拿出来重新粉刷,最后和平面联结在一起,体现这种公共性。

  这是艺术家的一些展览,这个展厅不是太大。

  ◎ 置换——2014界内界外当代艺术邀请展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是为艺象艺术区(满京华美术馆)做的展览,展览的名字叫“界内界外”。这是当时印染厂最早的现状,后面这是改造前的状况。这是改造后的,改造后的效果还不错,最终改造是我们团队和国外团队给了概念,由广州的何建翔团队来做改造方案。里面有五个黑白盒子。我们当时提了一个概念,建筑不要做大的改动,保留原来老厂的历史留迹,在室内盖房子,当时给了这样一个概念。他们有一个策展团队,告诉他们定位应该怎么做,哪一些东西要保留、哪一些东西不要去动,所以效果出来还不错。现在我觉得改的有一点大,好多东西商业利益驱动下会把它改的面目全非。前期策展我们邀请了国外的艺术家、建筑设计师为他们来做。

  这是他们做的一个开源的展览,请了一些表演艺术家和国外的艺术团队在这里做一些展览。这个开源的展览做得影响力不错,当时那里比较偏,但是吸引了上千人去。这是当时论坛和讲座的现场。我们把这个装置做成霓虹灯的灯管的装置。后面是展览的画册,这个画册的块是磁铁的,可以移动。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 质变——深圳2013公共雕塑作品展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是公共艺术中心2013年做的雕塑作品展。这是开幕式的背景板,跟传统背景板不一样,体现空间错位的关系和体块的感觉,这个反映不错,也获了很多奖。从四个角度来看,这个图形是变化的,是不太一样的,我们从背面和其他地方看是有变化的。这是艺术家切蛋糕,这个蛋糕也是跟这个图形有关系的。每个艺术家在开幕式的时候有一个图形,跟参观者互动,在他的作品的地方给大家做讲解。这是邀请函和画册,每个艺术家的画册是独立的一小本,每个人的图形是不一样的。

  刚才讲的是品牌里面跟艺术有关的推广和介入艺术的作品,接下来讲一讲做的一些空间作品。

  ◎ 深圳市坝光生态科技展厅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是今年最新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是邀标的,邀了三家来做,但是最后甲方选了非常差的东西,专家评委我们是最好的,但是甲方不知道由于关系还是什么原因选了一个非常俗的,一进去是巨大的沙盘。这个建筑在海边,建筑也是竞赛出来的,是年轻人做的建筑,这个面积不大,应该有2000多平米。

  我们做了一个“种子”的概念,因为那个地方有红树林,那个地方的红树林保留了500年前的树好多棵,200、300年历史的有几十棵。红树林是一个外入的东西,海上的种子飘在这里,然后在这里生长,所以我们做了种子的概念。进来是一个地质岩层感觉。我们做了当地的生态,当地以前有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可能没有了。

  这个地方有一个互动,人站在中间,比如说你站在大象这里,屏幕上会介绍这个环境下动物的生存状态,有一个这样的互动。里面有很多关于当地生态查询的互动。这是关于未来的规划,有一个半岛的沙盘,后面是屏幕,多媒体的投影会打在这个数模上面,看的时候有互动,这里介绍不同的片区,有不同的灯光效果。这是360度可以环绕观看的,通常我们看的规划馆是指定的位置,不可能让你360度观看这个沙盘,这里比较有参与性。这是一个公共课堂。这个项目最后搞的挺失败的,一进是一个沙盘,只是红树林的介绍,当成政府的工程,讲规划和未来的招商引资,你给它一个好的思路和方向可能跟他们想的不一样,因为政府领导要有政绩,不会考虑的太长远,也不会考虑市民观感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规划馆很少有市民去看,实际上是政府形象工程,外地政府官员或者上级领导来了,介绍一些政绩和未来得规划。

  ◎ 流殇| 华昱赖茅酒文化馆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酒的体验空间,名字暂定叫流沙坊,还没有确定,用了一个“华”的概念。一进来的入口有一个投影的视频,原来我们做了一个动态的。这是书法演变成水,在这里流动。这是跟茅台酒合作的,要做一个华茅的品牌,所以做了这样一个体验店,也就是茅台酒为了开发另外一个品牌做的。这是运用了多媒体投在台面上,跟来品酒的人进行互动,这在日本比较流行,有好多寿司店的餐厅在用。现在欢乐海岸有这样一个展览,我不知道你们看了,就是日本团队做的,创意人是日本的猪子寿之团队做的。开始是运用这种空间,虚拟和实体的东西进行结合。这是一个模拟的方案,现在这个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视频最后有一个专门的主题,是酒的文化,我们讲曲水流沙,主要是这样一个概念。这是外面的院子,有一些遮挡的改造。

  ◎ 光明酒文化创意园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是一个项目改造,是一个老的厂,有一点可惜,最后没有实施。一个私人老板买下了老厂房,因为是工业用地,不能变成商业用地,在这之前他觉得要是单纯作为厂房出租,盈利空间非常小,而且在光明这个地方,租金不可能起来。他们公司代理洋酒和红酒,我们就帮他做一个酒文化创意园。这是把围墙全部推倒,有一些作为会所或者体验馆,后面做了一个公寓。它的元素都是用红砖和酒桶的概念,包括还有灯箱的这种感觉。这个酒是综合性的,有红酒、洋酒、白酒,也有健康的酒,也有营养酒,实际上就是体验、品尝、培训、仓储、批发的功能。整个设计做完之后,他们做了成本核算,觉得投入改造的成本太大,测算完了以后,觉得回收资金可能太慢,而且具有风险性,当时这个项目就搁浅了。我们讲,一个好的项目要遇到好的客户、有追求的客户,才能把它做得好。我们的项目,坝光生态展厅最后没有落地,这个项目也是投资预算的问题,最后没有得以实施。

  ◎ 深圳规划馆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是前两年做的规划展厅,在市民中心二层的展馆。这个面积不是太大,大概2000平米。这个做好有两三年了,据说每天去参观的人还不少。规划展厅的展览这一块是特别综合的,有室内公共空间的部分、硬装的部分,又有多媒体的部分,也有一些平面的,比如灯箱、视频、照片的展,所以它跟纯粹做室内的可能不太一样。我们做展览,不想把它做成一个常规性的,如果大家注意看这个规划展,可能走到哪里都大同小异,一个巨大的沙盘,还有一些灯箱和互动的东西,在国内都是这样的套路。这里我们做的暗空间和亮空间,暗空间是进了门有一个核心筒,做了一个流水沙盘,外面亮空间没有封闭,可以看到莲花山,而传统的空间一般会封闭。我们小型的构造是娱乐空间,这里面有一个查询台,查询深圳过去历史的情况。这是一个投影装置,投影在水面上,体现出深圳的海岸线。进到中间的暗空间,这是纯粹的数字沙盘,没有实体沙盘,用20多块投影仪打在LED面上,做的是数字展览。

  ◎ 贵州省博物馆历史馆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是贵州的博物馆,我们做了其中一层,它有三个部分,这是遵义会议,前面讲历史、民俗的。

  ◎ 文博会宝安区展位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这是前几年为宝安文博会做的一个展览。这是它的效果图,最后这个展览实施了,因为就一个星期的时间,最后忘了拍照片,他们用手机拍的效果不好。这个展览是一个临时性的展览,展览的方式跟其他展览不太一样,用纤维垂下来,当时的主题是“春雨润无声”,在现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 折叠的空间|大象空间办公室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最后一个案例,这是我们办公室,7栋103。这是我们用钢板折叠的,后面这是头,进到前也是折叠的。进去以后是一个稍微大的空间,我们之前在这里举行过几次类似这样的沙龙,我跟刘总讲过,以后可以在这里办,或者联合在不同的空间来办,下一次可以在我们空间来办一下,我觉得挺好的,都在一个园区,可以有一些互动。这个空间由于二层不够,我们下挖了,所以里面有几个层次的变化。这是二次搭出来的,有一个公共的空间,大家可以休息或者看书,也可以中午午休。

  观点:核心就是“审美”,主要是审美品位和你对好的东西的鉴赏能力和认可度

  今天主要是分享了一些案例,没有把每个案例展开来分析,从这些案例来讲平面设计师这三十年蜕变的过程,是怎么从平面开始介入公共、艺术、室内、展览的。这个时代设计师身份的认定,很多人不会把自己认定为一定做平面设计师或者室内设计师,很多有想法或者多元的设计师,他可能就是设计师或者创作人,不会把自己界定在某个领域。

  当然,未来市场可能会细分,有的人可能走得很专,假如说我要做豪宅,就专注做豪宅,做到NO.1;还有的要做公共建筑,那就专门做公共建筑,也不太去做其他的东西;还有一种设计,在一个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把它做到极致;还有一种设计师会多元,会尝试不同的设计体验。我们团队、包括我自己,不想只能做一个平面设计师或者只做一个会所,或者只能做酒店。我们不想把自己界定在某一个领域,我们希望在不同的领域,只要有机会我们都愿意去尝试。每一个新项目对我们设计师来讲就有新鲜感,因为你做常规性的项目到一定程度,大家会审美疲劳,感觉也会相对麻木,很难有新的理念,一个方向做久了,不妨跳出来尝试不同的感觉和风格。

  现在走在国际前沿的创意人和创作人,都不会把自己特别限定在某一个领域,可能又做产品设计,又做室内设计,又做建筑设计,可能还跨界做时尚产品的设计,这都是相通的。

  回过头来讲,核心就是“审美”,主要是审美品位和你对好的东西的鉴赏能力和认可度,这就像艺术评论和艺术鉴赏一样,你会判断哪一些东西有价值、可以学习,哪一些东西很快被淘汰。

  这是我作为设计师三十年走过来的一些案例,可以看到一个设计师的转变。我就讲这么多,留多一点时间跟大家互动可能会更好。

  PART3 观众即兴演讲

  邓颖 | 软装设计师 《坚持》

  观点:坚持是我理解世界的一种通道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我叫邓颖,颖是林志颖的颖,在坐标设计院,是一名室内软装设计师,来深圳三年了。今天我抽到了“坚持”这个关键词。我想从三个点来讲,坚持这个词的三个状态:名词、形容词、动词。

  在我们中国人教育里面,从小父母一直教导我们说做事情要坚持。我是从小坚持学画画,一直到大学,现在空余时间也会一直画手绘。坚持手绘是我通过画笔来构建事物的认知和对事物的理解的一种方式。我也有教过画画,我发现画画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或者有成就的人,而是多了一种理解事物、理解世界的视角和通道,坚持去做,就会发现自我观察事物的能力、欣赏美的能力、自我价值感会逐步提高。这是我对坚持作为名词的理解。

  将坚持作为动词来说,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放弃了苏州的工作机会来到深圳,选择了软装设计。因为深圳是设计之都,具备一定的城市背景优势。坚持从事软装设计工作,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我相信三五年之后我一定会设计出自己的作品,这是我自己的目标。

  坚持作为形容词来讲,通常用在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给它一个定义或者感受。张老师坚持做设计这件事情三十年,才有今天的地位和资历,在此跟我们分享他的成就和感悟。我觉得在当下深圳这样一座包容的城市,我非常喜欢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我做设计才三年时间,从2017年开始最大的感受就是被甲方虐过百遍,但还是要去爱甲方。我做设计师,心态一定要转变。因为以前我们一直学画画、学艺术,都是对内,自己画得好,开心就好,但是没有感受过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感受或者使用者的感受;工作之后,出现过很多错误,才发现,原来我不是那个真正的使用者,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到使用者在那个空间过程中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我发现做设计实际上是对外的,就是你要去充分了解这个使用者的一些需求和换位思考,更多地懂得跟甲方沟通。张老师的案例里面说到甲方有各种需求,包括商业等等,我觉得这些都可以理解,因为存在即是合理的,我们抱着艺术家追求完美的心,也要承受最后的结果,这是一个现状。谢谢大家!

  张达利:我觉得谈得非常好,挺生动的,不错。

  李乾钊 | 室内设计师 《转化》

  观点:转化是一种选择,而选择就要付出某种代价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大家好,我叫李乾钊,大家可以叫我大钊。是学视觉出身的,非常激动能这么近距离地见到张达利老师。今天我第一个举的手,我必须抢占先机,因为我想谈“转化”这个话题。虽然我不善于在公共场合演讲,但是,想在这里挑战一下自己。

  我是学绘画的,出生在一个小农村。学绘画也是贵人帮助,他每个月资助我,才有机会学习绘画。以前觉得干装修挺挣钱,我就想干装修。后面又练体育、学习平面设计,然后又和同学坐着绿皮火车到新疆创业了,去干餐饮。

  后来大四到深圳实习,坚定信心,还是要追回我的初心,开是要转回到我的室内装璜领域,然后就回到学校学装璜。

  回去开始实习,到了一家很严的公司,老板买了中国十大设计师,东北唯一的十大设计师,没有之一,就是他,很牛逼,我就去他那里学习。因为他是东北最大、最牛逼的,然后每天开始骂我们,你们傻,你们会不会学习?你们是干什么的?而且,下班以后你们两个不能同时走,你必须在前,他必须在后,而且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怕两个私下交流。我就觉得变态,刚换了一个专业就变成这样,我就辞了。

  我在北京投了简历,第一个是平面工作是5000,第二个环艺的给的是500,我选择了500的。我理解的转化其实是一种显得强硬的选择,我是渺小的,我想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设计师,会面临人生中很多的选择,但是不论如何选择,我们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转化也同样需要付出某种代价。

  张达利:你是挺幽默的,下次给你搞个专题。你演讲的挺好,但是你的问题是不善于浓缩。限定5分钟,你应该把这个话题很浓缩的讲清楚,而不是拉流水账。虽然你讲得挺幽默、也挺搞笑。下次我们公司请你去,可以搞一个专场。

  李宜鸿 | 品牌运营 《嗅觉》

  观点:不同的嗅觉才构建了精彩多元的世界。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大家好,我是Pinki Edu2015年首届特训实习营的李宜鸿,1998年生人,现在是从事品牌运营工作。前段时间刚好在张达利老师提到的艺象·满京华美术馆统筹策划了2017首届造梦者流动创意文化节的活动。许久没有演讲,有点紧张。我演讲的主题是“嗅觉”。通常我们对嗅觉的理解是,五感层面的嗅觉,对事物的嗅觉。我理解的嗅觉就是敏感。

  因为敏感,所以多情和热爱,也因此有了一些周遭的人贴在我身上的标签。小时候,因为对音乐敏感,我学习了美声,去歌剧院唱歌表演,周围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小小的歌手;后来因为对鼓声敏感,我又学习了非洲鼓、康加鼓等许多种鼓,大家又认为我是一个小小的鼓手;第三个标签是设计师,因为对视觉敏感,我又学习室内设计,现在从事视觉和品牌设计。第四个标签就是我自己,一个因为敏感而多情多元的我。我觉得我身上的这些标签都是源于我对事物的敏感,而这种天生的敏感就是我所理解的我的嗅觉。

  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嗅觉,而热爱并去创造不同的新鲜事物,所以才构成了多元精彩的世界,也才构成了多元精彩的我。谢谢大家!

  张达利:我觉得她这个浓缩总结的非常到位,实际上嗅觉是每位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再转化过来就是好奇心,因为我们是设计领域,所有有创造力或者有追求的人,都保持着非常好的状态,也就是好奇心,不只是对设计、对其他行业也有敏锐度,她讲得挺到位的。

  梁启成 | 理财规划师 《理性》

  观点:理性更偏重于专业度的表达与匠人精神体现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张老师、各位在座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梁启成,不是梁思成,也不是梁启超,拼起来就是这几个字。今天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讲,也感谢异点演讲给予的这次机会。

  我的职业是人生风险的设计师,说白了就是卖保险的。因为跟张老师的一面之缘,然后就偷偷上网查,这么有名的人是谁呢。然后就查到这次演讲活动,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次演讲,让我们这样的普通大众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因为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

  张老师给我的第一次印象就是一个很理性又很平易近人的人。我觉得理性相对于感性来说,一个是向外的,一个是向内的。一个人肯定会具备这两个面向,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偏向性地展现其中某一面。比如:在深圳这么多的建筑和高楼大厦,从外形和结构层面来讲,是设计师偏向理性的表达和设计结果,而室内的装饰部分则可能更加偏重于感性的诠释和设计,这是我的理解。好的设计师会把理性和感性完美的结合起来,呈现到我们每个大众的面前。

  我觉得理性可能更偏重于专业度和刚刚说到的“匠人精神”,不管做什么行业,先把自己的专业度提升到一个高度,才能表现出那个行业的匠人精神。谢谢大家。

  张达利:我觉得他虽然不是学设计出身的,但是他对这个话题的理解,理性和感性的转换,我觉得讲的非常清晰,挺好的。我觉得这真是一个跨界,你是从事保险的,能听这样的讲座,我觉得非常好。

  黄叮波 | 设计师 《热情》

  观点:学会总结去发现自己对什么东西抱有热情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大家好,我叫黄叮波。我是一名平面广告设计师,前两年的认知是当看到某位设计师的作品非常牛逼,就跟风学习,思维比较混乱。也不知道应该坚持什么,如何去转化。这两年,通过实际参与一些项目设计,也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我认为设计师要学会总结,要总结就需要进行回顾和梳理,而回顾和梳理的过程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哪里,对什么东西抱有热情。 最后想请教张老师,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三十年从事这个行业,持续三十年的对设计行业抱有热情?谢谢大家。

  张达利:我是对设计发自内心的热爱,这可能是每个设计师的根本和原点,如果你对设计不热爱、没有感觉,你坚持不了,因为三十年有很多机会,可以从事这个行业、那个行业,有对设计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谈到转化、理性、嗅觉。热情是一个阶段的东西,在我这三十年肯定也有苦闷的时候,也有对设计怀疑的时候,设计师到底对社会能有多大的作用。在我刚来深圳的时候,也觉得设计师没有被认可的价值,所以也有想放弃的时候。最后,我觉得是源自于内心的热爱,对艺术和设计的前景,这样才有热情、起伏、理性和其他的东西,在这个时间中融合进去。

  PART4 现场采访

  媒体:太平洋家居网

  【太平洋家居网】您刚刚演讲中讲述了深圳作为曾经的一个“小镇”,一个没有设计概念的城市,发展成国际设计之都的过程。您作为深圳设计之都的发起人之一,您认为有着同样称誉的上海和深圳,有着什么样的差别和各自的优势?

  【张达利】这个问题挺好的。之前提到现在国内有三个设计之都,第一个是深圳,其次是上海,再下面是北京,许多人经常拿这三个城市来比较。先说上海,我觉得上海国际化程度更高,更像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但是她也有不足,本土的设计师力量相对要比深圳的弱,室内和建筑我不是特别了解,平面设计这一块跟深圳就不是一个级别。我觉得服装、时尚等等潮流的东西上海是不错的,上海主导的中坚力量和核心力量一般是海归这个层面,所以国际化更强,而且国际化大牌的工业设计公司、国际大牌的4A公司都在上海,跟深圳的生态不太一样。现在国际最潮流的东西在上海,这一块我觉得比深圳做的好得多。不足的地方,我觉得上海是典型的崇洋媚外的城市,呈现的形态是上海人看不上自己本土的设计师,首先是欧美的设计师,其次是日本的设计师,再接下来是湾和香港的设计师。所以是典型被殖民化的地方,我觉得这是跟深圳相比下的差距。但是她在其他方面,在艺术方面和其他领域,我觉得做得都比深圳要好,国际性的展览,包括双年展和艺术展这些东西就很国际化。

  深圳是挺有活力的一个城市,她没有历史的包袱,本土的创新能力要比上海的好。在设计的层面上要比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更全面一些。在产品设计这一块我觉得跟上海相比还是有距离,但是其他的设计方面,可能本土的公司还是比较强的,本质上来说是海归和外资公司发展得强,被一些大的集团公司所垄断,这是和上海不太一样的地方。

  【太平洋家居网】设计有界限和分区,在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和演变后,当今的设计界开始提倡“匠人精神”,呼吁专注与专一。您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设计师的多元性”,您认为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会更趋向专一性还是多元性呢?

  【张达利】这个不矛盾,多元是并行的,所有行业都需要匠人精神和敬业精神。匠人精神就是把一个东西用技术的手段或者用记忆的手段做到极致,设计师在观念上应该更超前,在思想领域更开阔。好的设计落地需要匠人精神,设计概念同样需要匠人精神,能把它做到非常好的状态和非常好的高度,这是完全不矛盾的。

  【太平洋家居网】您刚刚提到平面设计师常有转向室内设计师的趋向和蜕变,对于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相融合,您的看法是什么?您认为未来的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技能以及怎样的眼光,才能在设计行业谋求长远的发展?

  【张达利】未来是一个泛设计的时代,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设计师、都有可能成为创意人。事实证明,特别有一些特立独行的设计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是他有非常好的天生的感觉和敏锐。平面设计的靳埭强也没有学设计,做过学徒当过裁缝。还有木匠成为好的设计师,原来可能是做皮革的手艺人,可能成为大品牌的设计师。我觉得人人都可能成为设计师,就像人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不同点在哪里?你为什么成为艺术家,别人为什么不是艺术家,比如别人拿一个小便桶放在那里是艺术家,你再拿一个放在那里还是艺术家吗?如果你去模仿和跟风,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好的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领域有属于自己的观点认识和体验,这是不同设计师的差异。你可能都是设计师,也可能是艺术家,但一定有好和坏,有的是好的艺术家,有的是一般的艺术家,有的是好的设计师,有的是一般设计师。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主持人】您讲到好艺术家和一般艺术家,就涉及到一个评判标准的问题,您对于好的艺术家或者一般艺术家评判的标准和条件是什么?

  【张达利】这个问题有点大,我觉得没有明确的标准,但一定是有标准的。首先是经验,他的审美经验的判断、他的见识,他见识过一流的作品,他的境界不一样,可能一眼就看出这个东西好坏。就像美食家一样,他吃遍天下的东西,你做了这个东西,他可能没有品尝就知道好不好。我们设计纯粹是一个视觉艺术,第一就是考验你的见识,核实你的动作和眼光,其次是技术层面。首先见识是你知道这件东西是不是雷同的东西或者学习的东西,学习的程度怎么样,是不是有思想的东西,这是一个价值判断,其次就是好看。好看的标准很难界定,什么样的东西好看?有些人觉得这个杯子好看,有些人觉得不好看,审美的东西很多哲学家也很难说得清楚。当然,我觉得创新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学习借鉴,艺术也有拿来主义和挪用,设计也可以是挪用,你说到现在这个时候完全创新是不可能的,你说你是原创,可能性没有,哪一个东西你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我们讲的原创是观念和思想的原创,这是考验艺术品和设计师很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异点演讲这个项目本身就源于张老师讲的“观念”这个词,是一个以演讲的形式展开的开放型的观念交锋的社交平台。那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师才能称之为大师?我们经常说某某大师,以前“专家”是正面的词,现在专家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词。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大师,您介不介意媒体或者别人称您为大师?

  【张达利】我觉得这是我最反感的,我觉得“大师”当下是一个贬义词,比如济公大师、算命的大师。这个时代,有思想和对行业起到颠覆推动性和开创先河的人才能成为大师和宗祖。现在“大师”滥用、泛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大师,这是国人认识的误区。当下这个时代,假如说是颠覆性的东西,获得专业高度评价的东西,他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领袖,所以这个时代是没有大师的时代,就是作品好坏的时代。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现场观众提问

  【现场观众】您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我们现场都是年轻人,刚刚张老师提到上海人认可欧美设计师、日本设计师,对本地设计师认可度不高。我们讲米兰、巴黎,甚至我们做设计,用哥特建筑、罗马建筑,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做到设计里面觉得很高大,前两天电影《战狼2》很火,电影里也更多的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国越来越强大、很热血。还有现在越来越多时装周在设计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是不是说当我们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是不是会更加考虑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去,让世界都来推崇我们?

  【张达利】谈不上喜爱,但是我愿意了解,因为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精华的东西,但是也有非常糟糕的东西,尤其是现在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不放的人,或者照搬挪用中国传统符号的东西,我非常排斥。传统文化有特别不好的东西,比如人无横财不富,包括管好自家的事、不要管别人家的事,有很多这种不太好的观念。中国文化领域,很多人抱着传统的东西不放,我觉得对未来和当下没有任何创造性。在很多落后和守旧的城市就是抱着老祖宗的事情,那是先人的伟大,不是当下的伟大。我觉得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一些概念,但是好多传统文化的糟粕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占的比重非常大。对于做创意和设计的人,真正好的设计师要把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思想融入到当下。

  传统文化也有很多精彩的东西,比如说王羲之的书法,狂草达到一定程度,再超越他的没有,除了毛体另外独树一帜。我是特别反对抱着传统文化不放的,没有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齐白石讲学我者昌、逆我者亡,你学我的技法可能走向死亡,学我创新的精神可能可以生存、自立户,主要是讲这个。现在经济强大了,并不代表文化强大,你强行的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只是昙花一现。国外很多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就像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只是符号和表面的东西,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不是这些表面符号的东西,真正好的东西是去符号的东西。日本的设计为什么好呢?日本也走过这样的时代,很多设计师把民粹化和浮世绘的东西往世界去推,但是很多不被人接受。现在优秀的设计师,没有挪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完全是去符号的,像很多中学还是把中国的空和境界带入设计,体现不同的感觉。

  【现场观众】张老师您好,我是做室内设计的,之前对平面方面非常感兴趣。刚才您讲到做空间方面的,再回顾我做室内的过程之中,我们的思考方式好像不一致,您在整个空间思考的时候跟我思考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一直在做室内的过程中,思维波动性没有那么强,所以想问一下您,您从平面设计到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带着平面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整个空间的?这个过程里面应该有很多我们做室内的设计师值得学习的东西。

  【张达利】我们都学过三大构成,我是这样思考这个空间,比如说这个体面,除了平面功能划分之后,解决一些功能需求以后,立面我就当成一个平面的去做,当然这种平面空间做的过程中不是考虑到单独一个问题,这个平面跟那个平面的关联性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师尤其平面构成的语言用的很多,包括方块的重复、异形的重复、三角的重复或者不同重复的运用,现在好多空间的连接是非常单一的,这当然是一个趋势,不能说哪一个东西一定是好的,有很多空间做得非常好,这是不矛盾的。平面设计师把一些界面的东西可能看成先看成平面的东西,构成它的大小,然后在空间尺度上融进去,当然有时候对尺度的认识性有障碍,就需要对空间尺度有认知的人来配合。

异点演讲实录丨张达利:设计师的多元性

  【现场观众】您演讲中分享的公共项目占比较多,商业设计项目您接触的多吗?

  【张达利】商业设计也有很多案例,但是商业设计有一些做得不太好,有一些特别商业的、完全按照客户想法的东西,我们就放弃了,也不去做。我理解,把商业设计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要做到雅俗共赏,专业的人对你认可,客户和消费者又觉得不错,这是不太容易的,所以好多设计可能是非商业设计的东西,我们现在做的很多展馆是商业的东西,就看你对商业的理解。

  【现场观众】除了设计师的身份,您还是公司老板的身份,肩负着管理和帮助团队伙伴发展的责任,大象设计未来的发展走向和规划是怎样的?

  【张达利】最初我的公司是张达利设计,之前主要做品牌和平面的。后来好多客户说可以尝试做一些空间,有一些客户说是不是把空间也一起做了,这时候我们意识到公司发展要拓展更多领域,这样就成立一个大象空间,大象空间是合伙人的团队。从成立到现在也摸索尝试了很长时间,看到底我们应该做哪些方面。我们抱着这样一个态度,有机会尝试不同的领域。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有前瞻性,要求比较高的,可能是带着前景的客户带着我们走。我们设计师有时候跟不上这个时代,有的客户在这个专业里面可能见识更广、思想更超前,我是希望大象空间能够往这个方向发展。另外,我们现在也会请跨界的人参与讨论,可能不是学设计的,我们设计师时间长了容易固化,不知不觉就落入俗套,就觉得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做,这个空间就这样做才对,但是实际上不是做空间的人可能想到另外一个点,你可能就茅塞顿开,这可能是我们未来得东西。

  【现场观众】 很多平面公司会往品牌或者策略方面转型,一般转型做策略都会提及“定位理论”,不知道您对“定位理论”的看法是怎样的?实际执行项目设计过程当中是否会运用到?您认为“定位理论”在中国未来品牌发展过程当中会起到什么作用?

  【张达利】定位,有一个精准定位,还有一个模糊定位。未来我们肯定更侧重模糊定位,不会有特别明确的定位,未来我们的方向一定做什么,一定做什么样的展览,展览里面分科技馆、规划馆、美术馆、博物馆等等。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项目,我们希望提供非常有品质、非常好的产品,所以我讲是模糊的定位。

  异星人说

  一是主讲老师专业水平高,在设计领域有多元化、跨界的优秀作品,让我感受到年轻设计师发展趋势---多元化;二是主办方在活动中设置了听众参与环节,让讲座不再一言堂!三是对一个话题,从主讲人到不同领域的听众,每个人不同观点的讲述,使活动从平面化转化为立体化的感受。 让听众收获到一个事物,要用立体化的思维看待!收获另一种观念的感受!

  以视觉传达毕业的我,今天听了我偶像张达利老师的演讲,感觉清风扑面、豁然开朗。他对于视觉设计与空间设计有一种新的融合方式与思想维度,也感谢异点给我们提供这个平。以给予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视野,让我们不单单局限于某一种思维,而是扩散性思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是我对异点的理解。异点能让我认识更多的大佬,向行业大佬学习的机会,也能和大家亲密的互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非常感谢张达利老师的分享与异点演讲平台。

  今天有幸,在PINKI EDU品伊国际创意美学院-異點演讲第16辑聆听了张达利老师的分享-设计师的多元性,其中张达利老师有一句:设计师本身就是敏锐的,敏锐造就了设计师的多元性。我非常认同,设计师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多元,并拥有多元的个体,因此丰富自己,也是在丰满自己成为多元的个体,感受颇多,期待下一次的异点演讲。

  异点演讲有干货分享又轻松好玩刺激,给我们每一个行业里、不同的平凡人都有跟艺术、创意碰撞的机会,给每个参与者平等上台表达自己、认识朋友的机会,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参加!感谢张达利老师,感谢异点,祝越办越好!

关于异点演讲

知識公益+演講社交

让演讲成为新的大众体验

书读百遍 其异自见 路行千里 必有异见

主讲人对战大众 1 VS 40 主题演讲

大众演讲人对战主讲人 5 VS 1 即兴演讲

媒体+主持+大众对战主讲人 1 VS 1 即兴访问

以持续对人文与创意的不同见解爲理念

从2013年在上海开始,2017年3月扎根深圳

每年邀请6-12位人文与创意相关领域演讲人

举办11场月度演讲 + 1场年度演讲会

PCHOUSE太平洋家居网独家合作报道

每一场都是知识见解与观念思想的狂欢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