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来历 冬至各地习俗的异同
pchouse佚名 2017-12-24 12:32:06

s

  作为中国比较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日,一旦冬至节到来,为了迎接这个特色的节日,华夏大地也是陆续举办一系列庆祝冬至的活动。今天来整理下各地冬至的习俗吧。

  “三九”是冬至后的三个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冬至这一天有最短的白天和最长的黑夜。冬至后,阳气逐渐生长,并逐渐壮大,中医称之为“一阳生”。

  每个患有气管炎、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的患者都会害怕过冬,冬天冷空气和不能经常开窗造成的室内空气不佳都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或加重。中医有一种防治慢性咳喘病反复发作的方法,就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进行系统的穴位贴敷治疗。通常进入冬至开始“数九”,历时三个九,故称“三九贴”,配合中药调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咳喘发作。

  长沙城乡居民习惯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将鱼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晾干,然后用木屑、谷壳、橘皮、花生壳熏烤,或挂柴灶上熏烟,至其色金红,叫“冬腊肉”,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称“猫乳”,为长沙地方特产之一。是日采制的桑叶为正宗冬桑叶,解热明目。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s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吃了汤果大一岁。”,宁波有“拜冬至”,按照老宁波的习俗,要做冬至羹饭。冬至日早上还要吃一碗甜甜的番薯汤果,寓意把之前的霉运全部“翻”过去。酒酿圆子、汤团这天吃上几个,寓意团圆、圆满。老宁波人还要做一道烤菜年糕,寄托“年年高”的美好心愿。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