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确实如此,随着重阳节脚步的临近,陪伴老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接下来就和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这个传统佳节的食物有哪些呢?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的办法,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吃花糕的习俗。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九月初九的冲重阳节,当然少不了赏菊的习俗。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古时重阳节,各地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汉代已见,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较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茱萸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元素,山茱萸酒则是非常适合重阳节的饮品。从这些文人骚客念念不忘的那一口醇香中可以看到,酒文化贯穿于重阳文化的始终,与登高、佩茱萸、食糕点等古老习俗一道,构成了重阳节独有的传统,而这一缕萦绕不绝的酒香,也成为了重阳最具代表性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