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在城市中穿梭,时常为瞬间感慨,却很少让脚步停驻。设计师,一群比大多数人更具感受力,更懂得慢生活的人,将以独一无二的目光和体悟,带我们领略城市中熟悉又陌生的一砖一瓦,开启解读城市生活的全新方式。
本期名师:李俊
成都清羽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创始人、创意总监
在中国家装设计师中,李俊称得上是明星设计师了。执业十多年来,凭借着高质量的作品一直活跃在国内各大装修设计网站与家居媒体,是央视2套节目《交换空间-空间榜样》的特约设计师,也是名副其实的“大奖收割机”,设计能力和职业精神颇受行业肯定。
在空闲时候,李俊喜欢旅行、摄影、收藏和音乐,这些爱好往往以交叠方式完成输出:在旅行的过程中摄影,留下纪念影像;也会在收起镜头后,走进拐角处的某家中古店,淘几张音乐唱片,或是收藏一些小玩意儿。
城市印象
“南京的人文气息浓郁,城市绿化率高,有着很好的人居环境。在保留着很多历史文化建筑的同时,也有时尚的商业街区,相比其他城市,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更多的新老融合。”
编辑画外音:南京城有一大“宝”:歌手朴树。朴树强烈的个人特质仿佛是南京特质的浓缩:和新趋势保持礼貌距离,关注古风和历史。六朝时的南京史称“建康”,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它年纪的确不小了,但也不怎么显老,光是著名而前卫的先锋书店就足以让它带着时间跑。春天去鸡鸣寺看樱花,夏天去灵谷寺吸凉风,到山阴路熬过苦夏,在热河路等初雪——每个季节,南京都有能让你留步的风景。
寻常巷陌不寻常
“对于我来说,穿行在市井之中比去景点打卡有意思得多。”
“遇到这只鹅,让我在巷子里站了三分钟,因为我怕它啄我。”
“咦!这家商店好呢!门头上写的食品白送!(近视眼再走近一看:哦!原来人家写的是食品自选!)”
编辑画外音:走在南京的街巷中,眼睛就成了取景框,扫一眼,就能捕捉一帧人情味儿十足的画面。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剧组想必也会对此认同,因为片子中几乎所有戏份都是在南京完成拍摄的。超市、中介、麻将档、水果店,组成了现代街区里最主流的四大硬件,于是,那些不照着这种套路发展的地方,就成了极为珍贵的所在。
美食凶猛
关于品鉴美食,南京人也很有一套。
“图为外婆私房菜。感谢南京美女设计师四金的款待。能在四金设计的店里用餐,并还为我们作专门的讲解,真是万分荣幸。”
“之前有朋友问我们,南京是不是关于日本的元素很少,为此我们专门去了解和打探了一番。”
“朋友推荐的毛鸡蛋,在路边偶遇了。老奶奶问我:你拍啥?我说:拍蛋啊,这个我们那边没有!”
编辑画外音:虽说如今南京已有不少造型考究的饕餮名点,但资格最老的美食名片当属鸭血粉丝汤。传说有个南京人杀鸭子的时候,舍不得浪费鸭血,就用一个小碗装起来,不料失手把粉丝掉进了装满鸭血的碗里。无奈之下,他只好把粉丝和鸭血一起煮,却意外地闻见香气四溢,史上第一碗鸭血粉丝汤由此诞生。这些年新演变出的鸭血馄饨,大概可以算作古法新作的一种表现吧。
细节里的建筑史
“从远到近能看到很明显的从高到矮的三种居住状态:电梯公寓,楼房,平房。”
“城墙边上的可以看到好大一片老房子。人字形的屋顶一排又一排,屋顶的下方是一条条小巷……”
“历史,毕竟是历史,更多的是为今天引以为鉴。我们今天努力的发展、自省,将会让疮痍之土上长出参天之树。”
“在南京城里,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不少老房子,大多都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其实,对于老居民区的保护是很困难的,要修缮内外都不容易,因为那是居民的私人财产;如果为了开发,让居民搬出去,好像也不对,因为老房子如果离开了原住民,那感觉就变味了。人、建筑、植物经历时间沉淀的共生,形成了一个环境,才有了老房子所特有的韵味。”
“这座城市让我感觉很新鲜,毕竟是第一次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城市里的‘河’。”
“颐和路,梧桐树很美,可惜这会儿还没到蔷薇花开花的时候……”
编辑画外音:作为当年的公馆区,颐和路始终屹立于南京建筑金字塔的上层。1927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首都计划》,意在以此为依据对南京进行现代化改造规划。九十二年过去了,颐和路依然大面积保持着当年规划的样子,在某种程度上,也依然代表了南京的颜值巅峰。
我的私家艺文馆
“南京艺术学院,校区参观+美术馆看展。”
而先锋书店,是南京最为人所熟知的文化标签之一。
“老门东,老宅里的先锋书店。”
“有个地方叫‘二楼南书房’,是个类似家庭图书馆感觉的地方,很安静,看书的氛围很好。”
编辑画外音:南京艺术学院的独特之处之一在于它奢侈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步行十五分钟,就能进入看电影、购物、美食的一条龙生态系统。15000平方米的南艺美术馆依国际顶级标准建造而成,各类展出从不间断。
先锋书店则先于所有书店准确预测出未来的书店典范模样,创始人钱小华形容自己为“一个佩戴着桂冠的文化乞丐,一个行走在大地上的异乡者,在通往精神的诗与思的途中,书生意气,至死不渝。”创办二十年后,先锋书店被钱小华式的书生们送上神坛,再没下来过。
特别推荐
“走啊走,终于走到了目的地,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关于老时光的呈现。”
“来到南京,看到的是诗歌里的风景,听到的是诗歌中的忧伤。这座城市人文底蕴之浓厚,让人感叹……”
编辑画外音:长度仅有500米的“孝顺里”,是一条被各大导航系统遗忘了的里弄,其狭窄程度,甚至容不下两辆车同时通行。就在这不容二车并行的窄巷之中,伫立着一处古建筑,相传曾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胞弟曾静毅家的祠堂,门口的文保石碑再次印证“浓缩的即是精华”。
备忘卡片
“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南京,来南京之前其实我没有做旅行的计划,一切都是随遇而安。在我走进南京之后,才发现这座城市是如此的独特。南京得益于经历六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又是古都,所以这里留存有很多不同时期的文化标签。我喜欢垂柳袅袅的秦淮河,喜欢街边的小餐馆,喜欢走进阡陌交通的小巷,喜欢小巷里或是清朝或是民国的老宅,喜欢那些融在老宅里的花草树木,南京温婉而具有历史气息的美都留存在了这些看似平常的情景之中。”
关于李俊
@设计
PChouse(PC):您曾经在采访中,表述过清羽的设计理念是自然、自由、自我、和平、环保,现在有新的变化吗?
李俊:清羽设计对于一个好的家居生活环境的定义是由“功能(居住需求+使用需求)、效果(视觉美观+体验舒适)、环保(材料环保+环境保护)”融合而成。“自然、自由、自我”是我自己关于生活的理念。
PC:您和太太宋夏共同创立了清羽设计,在日常工作中,你们是如何进行分工的呢?
李俊:日常工作中,我和太太的设计工作是相对独立的,我们会各自完成各自的工作。但我们也会相互探讨和沟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平时对于公司的运作,我们是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属于互补型的搭档。
PC:清羽被行业认知,凭借的是高质量的作品,您认为成就一个好的作品的条件是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李俊:成就一个好作品的条件我觉得是双向的,一方面设计师要有好的理念、好的创意,能明白业主的向往;另一方面,设计师需要业主的多方面支持和配合。以室内设计而言,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我觉得它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能通过有创造性的方式、合理的花费、使用环保无公害的材料,让大家拥有更美好的环境。
PC:现在的家装行业,相较10年前,有哪些显著的发展变化?
李俊: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审美的提高,家装行业相较10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对功能的细节要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其次,环保节能材料、智能化设备开始广泛运用于家庭之中;另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光线、照明、空气、水质、色彩等要素对居住空间的影响。
@生活
PC:对您来说,一座城市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是什么?
李俊:.一座城市对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市井之中人们最平常的生活。不同城市的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看似平常的地方其实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精髓。
PC:在生活中,您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创意灵感?
李俊:在生活中,关于旅行和摄影的这些兴趣爱好会给我的工作带来不少创意灵感。
PC:对您来说,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是最为理想的呢?
李俊:我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在青山绿水之间能有一个自己的小院子,忙完工作的时候能喝茶种花、看着两个女儿快快乐乐地长大。
PC:您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李俊:我自己的家就是《微风山谷》*。因为平时工作很忙,所以回到家希望有一个轻松的氛围,感觉就像一家人在度假。
《微风山谷》局部展示。
*李俊的代表作之一《微风山谷》是他和宋夏的自宅。
@爱好
PC:空闲的时候您喜欢做什么?
李俊:空闲的时候我的爱好挺多:摄影、旅行、骑车、音乐、收藏、手工、做饭、花艺、喝茶……
PC:您非常喜欢也擅长摄影。摄影是怎样塑造您看待事物的角度的呢?
李俊:我平时喜欢拍一些生活小场景以及旅行中的灯光、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些影像对我来说就像生活中的图像日记,每一个被记录的场景都可以一页一页被翻阅。我有不少客户家也用了我的摄影照片作为家里的装饰,让我觉得也很荣幸。
PC:最近一年,您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新事物/新领域吗?
李俊:最近一年,我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每当有机会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会通过行走来了解那里的生活。行走中我可以看到人们的喜怒哀乐,可以偶遇街边的美食,可以拿着相机拍下我喜欢的小场景,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种快乐。
代表作品
作品名称:《微风山谷》
作品详情:https://dingzhi.pchouse.com.cn/case/7339.html
作品名称:《象牙海岸》
作品详情:https://dingzhi.pchouse.com.cn/case/4924.html
作品名称:《26度》(来自清羽设计)
作品详情:https://dingzhi.pchouse.com.cn/case/18498.html
作品名称:《倾城.慢》(来自清羽设计)
作品详情:https://dingzhi.pchouse.com.cn/case/18732.html#area5
创意策划:LILI
执行&撰文:刘柳
图片摄影:李俊
作品提供:清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