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天的一个节气,很多地区这时候都会明显的变凉,北方一些城市也在这时候准备迎来寒冷的冬季。那么,霜降的由来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就来说一说吧!
一、霜降的由来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而寒霜就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关于霜降的描述,作者这些写道:“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二、霜降有什么习俗
根据记载,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小的时候,家里十分贫困,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也只好拿起讨饭碗、扯起打狗棍四处讨饭。
有一年霜降节,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当他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时,顿时眼前一亮,发现村边的一处烂瓦堆里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心里想着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这一整个冬天,他都没有流鼻涕,也没有裂嘴唇。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节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他仰望着这棵平平常常的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