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网 装饰频道】三间平房一圈篱笆,乍看有茶席、边桌、花器、艺术品,细看却是翠竹、粗石、原木、花枝……这个几乎用自然材质造就了一切的人,也用这样的方式将自然一寸寸收藏起来,他便是孙文涛。(编辑、造型:王思几/撰文:伊万/摄影:围观工作室)
PARTI:把自然装进空屋
接到政府扩建公路的通知后,孙文涛便知道现在的这三间工作室很快就要被拆除了,院子里的榕树和翠竹只能栽在盆里,“竹子难活,所以不敢栽种,说不定哪天就要移走了。”
小屋外景
一年多以前,孙文涛租下了京密路旁的三间简陋的毛坯房,在里面布置了茶室、种草种树、雕琢枯枝顽石。孙文涛喜欢拣选石头,打磨成花器摆在家里,渐渐地,周围人说起孙文涛,总要说他收藏石头和花器。但是他自己却说,他收藏的只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石头、竹子、树干、花枝,甚至是这三间快要被拆除的房子,都是他的收藏。
巨大的杨树干长出了蘑菇,有了裂痕,经过孙文涛的加工打磨便成了茶室里的圆凳;竹子经过特殊处理制作成茶台、边桌、折叠凳,没有上漆,连图钉都裸露在外;巨大的海绵塑形后便是案上的雕塑和竹边桌下的支撑;而石头花器里弹出柔软的草木……一时间,山林风光似乎被挪进了空屋。
PART2:感性甄选 实用收集
如今对于自然资源,人们再也不能理直气壮地说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的大话了,哪怕是清风朗月,似乎也成了稀少的宝物。“我只是想把自然的美,用这样的方式凝固下来。”孙文涛如是说。
从将第一枚石头制作成花器开始,孙文涛渐渐把注意力放在了更多的品类上,大量筛选是最基础的工作,以至于他把工作室也建在了乡村,远离市区。孙文涛并不介意做一个自然的拾荒者,枯枝、废旧树干、小虫、碎石……除了制作大件家具的翠竹和木材以外,所有的原料几乎都来自郊外。“其实很多天然材质都是最好的设计原料,我喜欢把很多原料先收集起来,慢慢再去想怎么呈现出来,比如树根、石头等等,有些材料本来就是艺术品,不需要任何加工。”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推荐:
独家专访 你绝没见过的顶级烟斗收藏
艺术品的“四合院” 熊峰的最中式收藏
微缩的艺术馆 探访孙永曾的私人收藏室
竹茶台的加工现场
对于孙文涛来说,浮夸的修饰是摧毁,但细微的修整确让它们重生。他将收来的昆虫标本定型后直接扣在玻璃钟罩下;将竹子削薄再扎牢直接做茶台;草木则稍作修剪后就摆在墙角。“就像爱竹子的人很多,但收藏起来却需要有载体,一张竹茶台一定比一捆竹子能保留的更长久,再比如将石头打孔后养植物,也比散乱的丢在抽屉里要现实。自然的东西很美,如果能稍加修饰而变得趁手实用,那就是最好的收藏方式了。”
“收集这些东西,只是因为我想要一直生活在自然里。”对自然痴迷的人往往浪漫,孙文涛当然也不例外。自己种黄瓜、玉米、席地而坐,公路上的嘈杂穿过竹帘在他耳朵里变成了海浪声。
孙文涛话不多,但是当你们聊到多肉植物的休眠期、梧桐和杨树的区别、郊外的树林、如何给一块石头打孔时,他就会突然变得侃侃而谈。他说这些东西他会一直收下去,也给喜欢的人定做一些小物件,说不定有一天,他能用收来的竹林和木石给自己盖一座房子,真正让自己栖息到自然中。
“我收藏的从来都不是某一样东西,我希望收藏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是浪漫的、物质匮乏的,但在一定意义上确实奢侈的、长久的。”孙文涛最终这样定义他的收藏。
PART1:对话自然收藏者孙文涛
Q:主要收集哪几类自然原料
A(孙文涛):收集的主体主要有各种木材、石头,植物一般整棵栽种,也会有意收集一些枝条或树干部分,另外也收集小昆虫和废旧老物件。
Q:通常的收集渠道是?
A(孙文涛):石头和花枝类随处都有,其实做花器并不拘泥于石头的外形,因为常规形状和怪异形状各有所长,我习惯积攒起来留到以后再慢慢考量具体用处。而木材需要特意收集,旧房屋拆除、旧货市场都是比较好的来源,有时候也会在木材专营店、海绵厂进一些要求更高的原材料。
Q:个人收藏中最偏爱哪一类?
A(孙文涛):其实喜爱的程度差不多,但是对竹子有比较特殊的情感,而且竹子本身的植物特性也使得它更适宜被用来重新设计,它的塑造空间更大。而现在栽种出好竹子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个人可能在这上面花费的功夫也更大。
Q:如何看待这些天然材料的再加工?
A(孙文涛):任何的再加工都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不破坏材质本身的优点。对于自然的东西在这个度上可能就需要有更好的把握,这类材质的可操作性相对要小一些,不能大刀阔斧地改变它们原有的特性,如果能充分利用原材料本身的外形、特点、视觉感受等来做一些细节的雕琢,这样收藏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当然,对于本身就很美或者很珍贵的材料,以正确的方法直接收藏原料也是不错的选择。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