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篠原一男》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年度首个大展,它将系统地回顾日本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筱原一男毕生的重要作品,解码其建筑理念和实践方法。本次展览也是筱原一男首个亚洲回顾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希望通过这一独特的建筑师个案,为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构筑一条更为复杂而深遂的创造路径,借助筱原一男的方法——“以否定为媒介的肯定”,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价值和可能,拥抱怀疑,感受激进的混沌。相信这次难得的展览也定能给热爱建筑和艺术的朋友们带来启发。
从明治维新的全盘西化,视传统为落后而彻底排斥到大正时代由西洋模式和日本民族元素嫁接而成的拟西洋建筑的盛行,再到二战后掀起的现代主义建筑热潮,日本建筑的近现代化经历了一段漫长而纠结的历程。民族性与现代化,翻译与突围的交织并进,不仅滋养了一批早期民族建筑师,也使西方建筑史的理性和逻辑潜移默化地根扎在日本本土建筑系统中,成为日后反观传统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传统建筑特征(如极简、非限定、内外空间融合等)与现代主义建筑的相似性,更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斩断日本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视觉隔阂的同时,将如篠原一男这样的建筑师带入对建筑根源性的追问之中。
传统是创作的出发点,而非回归点。筱原一男的建筑源自又超越对传统和日常的记忆。与以“新成代谢”派为代表的其他日本战后建筑师从功能和都市主义中重新定义建筑的角色不同,筱原从建筑的自律性入手,让房子游走于社会镜像和个体情感的边界,大胆提出“住宅是艺术”,将住宅当作实验和言说的对象。
他的一生共实现了三十多个住宅,晚年才开始涉足公共建筑设计,最终实现的屈指可数。筱原一男把自己创作生涯界定的4个样式。上世纪50至60年代,发表了以“伞之家”和“白之家”为代表的一系列与日本传统建筑研究密切相关的住宅作品。而后,他从日本传统中提取出象征元素并将之抽象为立方体,以“未完之家”为开端,于70年代初期发表了以“龟裂的空间”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
第三阶段的产生基于对东京城市的观察。他提出了“混沌”理论,并设计了“上原的住宅”和自宅“横滨之家”等一系列走向纯粹几何形态的复合构成建筑。第四阶段的代表作之一“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1986)是筱原建筑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不仅能通过摄影、模型、语录、影像、文献等媒介领略以上所述的代表性作品,还将看到首次公开展出的筱原为自宅“横滨之家”(1985)设计的家具,以及遗作“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2006)的珍贵手稿。“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可谓篠原晚年生命的支柱,一个被疾病寝驻的矛盾综合体。它历经十余年修改,三万多张图纸,终未在身前实现。
本次展览的空间设计继承了篠原所推崇的单纯性和象征性。整个主展厅仿佛一个无墙的抽象住宅体,一个象征剧场。在无隔断的白色空间内,“白之家”和“横滨之家”的等比例平面图展现在地面,观众漫步其中,感受筱原的工作模式:用脚丈量,用实际放样修校尺度。
从数学系高材生到转学建筑,从制图助教到独立研究室,从1954年发表处女座“久我山之家”到2006年留下遗作“蓼科山计划”病世,筱原一男将建筑置于抒情和逻辑冲突,象征和诗性的表达,符号与经验的转换之中。在其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的“激进”不仅体现在对逻辑的痴迷,更表现在他勇于用自己的理论去瓦解自己。这也是他对艺术的态度:“艺术的母体是漂浮在人类内部的混沌。对于明晰的心情和情感而言,艺术是毫无必要的。”
虽然筱原一男的建筑思想深刻影响了伊东丰雄、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妹岛合世等国际知名日本建筑师;近年来,国际建筑界的突然关注使他破例获得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纪念金狮奖”的荣誉(2010)。但是,毋庸置疑,筱原一男对日本建筑界来说始终是一个特例。他带着我们一起为日本样式祛魅,然后再重构一套筱原的方法论。他忘了将答案藏在身上,答案还在原地等待着我们。
—— —— ——
时间:2014年4月20日至6月22日,周二至周日9:00-17:00
地点:花园港路200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3楼
策展人:龚彦
主办单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筱原一男建筑展执行委员会
协办单位: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