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大戏棚 传统工艺唤起遗失的记忆
pchouse吴佳佳 2014-5-14 00:15:31

NO.1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搭棚,本地独有的建筑手艺

  近半个世纪,搭棚在香港发扬光大,成为本地独有的建筑手艺。今天的建筑能称得上手艺的,殊不多见。比如这个可坐800人的大戏棚,只由十名搭棚师傅,花了两周多,不必一钉一锤,用千条杉木、逾一万竹枝搭成。且事前不需画图则,由师傅现场决定,预计好座位数目,打好腹稿,先把主要的竹柱竖正竖直,以免棚倾斜,然后戏棚就逐日成型。

西九大戏棚
西九大戏棚

  ▲五千多年历史的老工艺

  相传搭棚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这当然是从有巢氏在树上建屋算起,但保守估计,至少也源于汉代。中国南方生长的竹柔韧耐用,可轻易切割成所需长度和形状,加上竹棚方便拆建,省时省力,因此搭棚在岭南地区十分普遍。可惜现时多被淘汰,只有在香港,仍是一道令人感慨的都市风景。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运用工程学及力学的原理

  搭棚工艺需要高度的建筑智慧,运用了工程学及力学的原理。建筑师很喜欢用竹作物料,十年前他在旅游发展局举办的“彩灯大观园”的设计比赛中胜出,施工时却发现竹子很难折弯,找搭棚师傅帮忙,才知道得先把竹破开。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有长远发展潜质的建筑元素

  之后建筑师开始研究竹棚,曾以作品《竹梯》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他认为今天的建造业往往产生很多废料,不妨多参照一些看来较原始,但更有长远发展潜质的建筑元素。他说:“戏棚建筑也有很现代的地方,例如现在讲求环保概念,竹棚、木板及锌铁等材料其实可循环再用,搭建过程也快速省时,零破坏,零噪音,这些都很值得今天的建筑师借鉴。”

西九大戏棚
西九大戏棚

  ▲是建筑文化,更是建筑修养

  竹棚搭建、传承的不单是一种建筑文化,甚至是建筑修养。现代建筑师需要思考建筑形式,更要考虑建筑物所立足的大地,是否会受到伤害。

NO.2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

  ▲复原传统工艺

  建筑师希望恢复原香港六七十年代,人们进入戏棚看大戏的情景,“让人们,特别是年长一辈来到会觉得,当年的戏棚也是这样搭的”。西九戏棚的花牌、灯光、布帐做工精致考究,不亚于数十年前。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

  ▲复原并非依样画葫芦

  但复原不只是依样画葫芦,如“大佬倌”的后,比“神功戏”的后台要大许多。这个大戏棚,对竹棚艺术要求很高。戏棚中间有25米空间没有圆柱,只靠竹横梁构成拱形,承托整个棚,却十分坚固安全。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改进旧式戏棚,创新外立面

  底部成斜坡,座位越后越高,让观众看戏视线不受阻挡,比旧式戏棚改进了不少。建筑师也很享受在现场与师傅一起研究,即兴将新意念付诸实践。待搭好戏棚,覆盖锌铁皮时,他想到用橙黄色尼龙网披在外面,营造古代宫殿或庙宇的效果。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结合现代先进材料

  场地满是高挂的绒布红灯笼,而戏棚外观和普通照明则采用了LED。正入口有幅逾20米的传统长形手扎大花牌,由本地创作人林树鑫设计,“荣基花牌”制作。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传统材料融合现代科技元素

  正面左右两角特意留空,不放花牌,使游人看到戏棚的三层结构。门口两幅小花牌,表面上是贺岁祝颂,其实暗藏玄机,只要用平板电脑或只能手机一扫,屏幕会即时现出未来戏曲中心的立体设计图。原来画中印有巨型的扩增实境条码,新旧交错,现代和传统就织在花牌中间。

NO.3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利用整体建筑群形成文化空间

  西九大戏棚富有粤港文化特色,建筑师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概念,形成一个像“墟市”的环境。戏棚的氛围是很多表演场地不能代替的,它涵盖了民间的露天市集,整个建筑群构成独特的文化空间。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以人为本,营造集体回忆氛围

  市集概念源自秦朝的“庙会”风俗,本来就在寺庙附近举行,集祭神、娱乐与购物于一体。今时今日的庙会,大多脱离宗教色彩,有八成半就是来逛逛市集,且多是一家扶老携幼前来,一边听家中长辈讲古忆旧,表现出港人对“老香港”的集体回忆。26个小食与手工艺小摊位,是与民间团体协作,每档都以自家制作为号召,着重以人为本。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通过建筑留下城市记忆

  西九大戏棚既是流动的表演场地,在粤剧艺人眼中更是一流的唱戏所在,因为戏棚保存了庙会表演的原生态特色。市集还陈列了本地设计师及设计学生的作品,成了文化实验及展示的场所。这个戏棚盛会,遂为不同年纪和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写下香港城市记忆的重要一幕。

设计思考

  #搭竹棚是即兴发挥的艺术,如张大千的泼墨#

  所谓“一支竹仔易折枝,几支竹仔易折难”。建筑师林伟而认为,搭竹棚是即兴发挥的艺术,如张大千的泼墨。20年前,他回流香港,总感到本地社会传统文化不受重视,他一直觉得香港的竹棚建筑很特别。1973年,当时香港和东南亚最高的康乐大厦(今怡和大厦),都是师傅赤手空拳,用竹与篾搭棚盖出来的。而林伟而最早对大戏的记忆,是六岁时跟家人去“堂会”,“那时感觉吵,其实是热闹。”

西九大戏棚2013
西九大戏棚2013

  #好的建筑会令人愿意驻留,而人聚集起来就形成文化的根本#

  好的建筑会令人愿意驻留,而人聚集起来就形成文化的根本。如果西九这公共空间可以凝聚人,文化才能凝聚成一股力量,继续往前。莎翁曾说“人生如舞”,这对香港人来说,更贴切的说法是:人生如戏棚。

设计思考

  关于思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部设于香港,雇有65名员工,在北京上海同时设置地区办公室,专从事酒店、餐饮、零售及企业建筑和室内设计,以及装置艺术设计。

  特别鸣谢:香港设计中心提供图文资料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