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学研究
媒体:您是日本物学研究会的会长,请谈一下您组织成立这个协会的背景?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思考关于物的概念的?
黑川雅之:物学研究,即“物的学问”。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环境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我对于“物学”这个概念的想法,最初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1970 年,大阪举办的日本万博会确立了日本的机器大生产模式。当时,我看到新设计的时候想到,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设计对建筑、家具、产品等的分类思考恐怕更深入了,分工也更专业化了。因此“物”这个概念对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时日本许多大企业供养着专门的设计人员。佳能有200 多名设计师,丰田也有约150 名设计师。这些设计师的创作受企业的生产所限制,具有很明显的群体特征,失去了独特的创造力。我当时的想法是云集各种顶尖公司的设计师,从物学方面的研究,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学习。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物学研究会终于在1996 年正式成立了。
媒体:物学研究会的主要理论是什么呢?
黑川雅之:物学在日本是很重要的概念。在身边的日本产品中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贯彻这种概念的。把生活同设计联系起来,敬畏宇宙、自然,敬畏一切的“物”,这非物理学概念上的“物质”。
我们大家都知道所谓物的概念是什么——一张桌子、一台电脑,或者说是一盆花,这些都是物。这里我主要讲的是围绕“物”的关系与距离问题。比如说我跟电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这可以用一个非常数字化的概念讲出来。其次,在这个房间里,有沙发、橱、灯具等,这就构成了一个物的环境。在建筑的内部,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都存在着空间,空间形成了环境,对空间的设计就是环境设计。另外,当我们站在这个房间的环境之外,我们就可以对这个房间进行评价或者描述。这就意味着“个人”与这个房间的环境之间又构成了一种新的关系。空间所存在物之间的关系是物学研究的方向,也就是从主观到客观,从客观到主观;研究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物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它们所存在的场——我们称之为空间或者环境。对待物,我们不是采取破坏或丢弃,而是让所有存在的物体更加合理化,有物的存在才有设计的存在,追究使用的本质,讲究功能、讲究审美,不论是人也好,物也好,最终都是为了人。
媒体:一切以人为设计出发点。这种观点似乎与西方人研究的人体工程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黑川雅之:确实有些相似,但不尽然。人体工程学是把人、机、环境这三者之间协调关系作为研究目标,而物学虽也强调人与物、人与空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还强调物体的去向、物体的生命,也就是强调了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与使用。人体工程学仅仅是把生理学、心理学、环境学的相关知识应用到设计上来,还仅是一种科学的研究,而我们希望物学能把设计上升到一种科学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统一协调问题的研究。这里也就说明了设计是一种文化创造,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技术上是可以掌握好的,但“道”的内涵要深挖掘。设计一定要上升成为一种文化创造,人文思想与精神的融合。
媒体:当下,中国设计界也一直有人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
黑川雅之:我在日本做的物学研究会是站在日本的角度来研究这个“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对我们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引导着我们去走向新的一个生活。考虑到这个东西中国也会有,中国也有人在做物学研究会,以中国的审美、中国的思想来对物进行研究和探讨,发掘一些造物的学问和一些思想。中国和日本之间可以进行一个交流和碰撞,可以把中国的设计师引进到日本去,把日本的设计师引进到中国来。
三、设计之我见
媒体:这些年日本设计界涌现了一批新兴的设计师,您认为他们能代表当下的日本设计么,您怎样看待日本当代设计?
黑川雅之:我本人对日本的设计现状也并非了解得特别全面,我不想单纯地评价他人。欧洲很多同时代的设计师也各有其特色,都设计出很多优秀而有趣味的作品。我在此主要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其实日本从19 世纪末开始受到“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虽然受到的影响很滞后,但是日本近代设计的面貌从那时开始逐步形成。之后又受包豪斯的影响,包括勒·柯布西耶也在日本授过课,进行艺术与设计教育的交流。这样的国际交流对日本的国际化设计风格意义重大。欧洲的文化传入日本,日本文化发展之后也影响着欧洲。希望中国的当代设计也尽快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国际化的文化艺术交流很有必要。
媒体:我们曾经对在您设计室工作过的横河健先生做过访问,他如今在日本建筑设计界非常有名气。他回忆您当时常提的是“系统”和“破绽”两个词。中国有句古话:“不破不立”,意思是说“破”旧方能立“新”。您怎么看待设计上的“破”?您是怎么运用到您的设计实践中的?
黑川雅之: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确什么是“旧”什么是“新”。系统与破绽,这与“破旧立新”完全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问题来回答。首先要讨论什么是旧的东西,是损坏了已经不能使用要扔掉的东西呢,还是被时代淘汰的思想陈旧、已无利用价值的东西呢?在“旧物”这一概念之中,有很多有存续价值的成分。比如传统精神,美术馆中所保存的古代艺术品等等。“破旧”是为了产生新的动力。举一个烧造陶瓷的例子。在烧制的陶瓷出窑后,陶艺家往往为了挑出
一件好的作品,毫不犹豫地把其他的陶瓷砸碎。然而这种挑选出来的好的作品,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种“偶然”,陶瓷家或许再也制作不出来。只有建立了这种“偶然的规律”,才能再一次烧制出如这样好的作品,才能确立“立”。
“系统”这样的整体性很好理解,在前面我已经做了说明。在此我解释一下“破绽”的含义,“破绽”的“破”,指的并不是损坏的事物,而是爆破的生命力。 “破绽”,包含着消亡、生命的终止,是和死亡有关的概念。“破绽”,体现的是设计中更新与循环的概念,樱花是日本国的国花,樱花之所以美,是因其生命短暂让人期待来年的再生。有生命的东西,只有当它的生命消亡时我们才能感觉到它真正的美。例如我们之所以感到玻璃制品很美,除了其外观造型这一方面之外,还有因其易碎性我们才小心地轻拿轻放,十分珍惜它。这有一种残缺的美之意,也有一种悲剧收场的破局的无常之美。当露出“破绽”的时候,正是事物本身绽放生命力之时。
媒体:设计创作上,您一直创意无限,而且特别勤于动笔,近年来,您陆续出版了一些理论书籍。请问理论在您的设计历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黑川雅之:我的观点是,理论是通过语言与逻辑创造的作品,而作品是设计师通过材料、物质创造的有质感的产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灵感,实践出真知。理论如果弱的话,作品也不会很强。从理论开始介入实践,失败率会很高。其实我的理论都是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个人化体会。这些思想在我的内心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一步指导我的设计创作。
另外,设计师并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一些“正确”的理论,而是要追求对于自己来说美的理论。也不要刻意去追求一些符合当下趋向的所谓“正确”的作品,而要去追求自己内心真正认为美的设计和美的作品,这样我们的作品与理论才会有闪光点,才能出彩。这是设计作品与理论结合的生命和灵魂。
媒体:您以您从事设计的多年经验,给学习设计的学生一些建议吧。比如,设计学习要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具体哪些是十分有必要学习的?
黑川雅之:看、触、使用。无论走到哪里,要扩展自我的视野。博览众长,关键在于吸收优秀设计的精华,摒除低俗的审视眼光。最近复旦大学一行到日本参观,我问他们的参观感受,他们回答说洗手间十分干净。而在中国许多的洗手间味道很重,而且不是十分美观,仿佛只要可以使用便可。其实设计是一种非常内在的事情,并不只是表面文章。设计是从人的日常生活开始的。
凡本网注明“出处:其他”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的准确性由原内容提供者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