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居家 中式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pchouse何柳欣、杨日东 2014-8-06 16:45:08

直播

  不想一味的“拿来主义”

  这是玉米,一些植物,一些花。上海在三十年代的时候融入了很多西方文化,很多本土的设计师不想一味的“拿来主义”,只拿别人的东西。所以他们会选取外国一些较好的元素,通过运用中国传统的一些手法,包括一些思想,来进行构思。所以大家会看到,老上海的家具有中式元素的阴影,觉得这些家具好像就是我们本土的东西,不会觉得很陌生。

老上海海派家居
海派家具

  大家看这个漂亮的茶几,从细节可以很明显看到它的中式的印记,它把有些图案简略化了,反而变得更生动。这些是三十年代的上海的一些比较简约化的风格,像我们现在,有人喜欢复古的,有人喜欢北欧极简的,那么在那时候也有分喜欢现代的和喜欢古典的。老上海的时候,很多做生意的人,他们从国外回来,从事金融啊、医务啊、教育等职业,他们喜欢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就跟现在一样,很多留过洋的人比较喜欢现代简约的东西,而本土的生意人,老板等,则更喜欢工具化、更复杂化的东西,当时也是一样。

  这个是我自己积累的所谓的混搭的一个空间,自己开的一个咖啡馆,说是我的梦想也好,未来的一个方向也好,我只想把东西浓缩到一个小地方,把这些老的元、素好的东西收集过来,再加上我们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一种混搭。为什么我会选择咖啡馆呢?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具有现代感的词汇,对客户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东西。所以我们通过咖啡馆让其他人过来,他觉得有意思,就会去体会这些东西、去触摸这些东西。等他觉得这些东西适合他,他就会去琢磨。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柔性的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上海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东西。

  我做这个也有好几年了,从04年开始接触老房子,后来慢慢接触家具,四年前在南昌路开了这样一个咖啡馆。我的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方法把这些资源传播出去,让其他更多喜欢上海风格的人成为朋友,并多接触这些东西。

讲座现场
认真听讲的外国听众

  我在开店的时候碰到一位客户,是一个老外。做一些中国水墨艺术品的收藏。那天他跟我讲,这个店主好像应该是比较老成的人,但进去以后见到我,说我这么年轻就做这些事儿。我就跟他聊,因为机缘巧合碰到了这个圈子,就不愿意出来了。上海在民国时候有很多好的作品,非常有意思。他说我们国内有这么多好的东西,但很多人却追捧外国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反而流失掉了。我就跟他讲,比如由于教育的问题、一些文化断层问题。我如果没来上海,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些房子;如果没有翻过围墙到拆迁工地去,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多好的东西。就是说,我们的广告也好,文化也好,都比较封闭,我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去了解它,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事儿。这个是我们现代人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让更多人了解老上海海派家居

  我们的目的也很简单,通过咖啡馆,让更多人了解上海的东西,了解那时候的生活。因为我们在书本、资料上很少能看到关于老上海的介绍,都是片面的东西,一看就过了。当时,外国友人是我第一个客户,后来我们成了朋友。他本来是搞金融的,但他一直对中国的艺术方面的文化进行研究,后来给我介绍了咱们在国外的艺术家。他经常在艺术圈里联系中国的艺术家,大家聚在一起进行关于艺术的交流。我非常有幸接受到他的邀请。他是我的店还没开张就遇到的第一位客人,他也鼓励我做下去。我们现在做的事,不单单是收藏家具,还有就是通过一些老师傅,将老家具修复、修补,再延伸其他的一些东西。

  (展示)这是自己的一些小创意。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残件,已经无法修复了,就把它们拆散,进行自己的创作。

  这个是拆迁时的房梁,我特意到建筑工地把它拿下来了。老房子里面都是宝贝,你可以有很多发挥。这个是我们自己的一些展品。这些家具有几样都是老的,大家会觉得上海的设计真的是很漂亮,花纹、图案等都有一系列的价值。现在我们有个海南岛的项目,就是根据图片里沙发的图案来设计整套的系列家具。

  这个是两把椅子。这个是一个大衣的花板。我们请一些老师傅对它进行了工艺修复,设计成了电视机柜。现在做这种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了,能做的都是一些老师傅,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承,通过我们的设计师,用一个比较现代的思维将这些老的东西运用到现代的生活里面。

老上海海派家居
老上海海派家居

  对此我非常感谢有机会让我做一个话题的交流,我不是很擅长进行讲座交流,只是做些设计,也许是因为工作,家庭,还有个人性格的原因。但是我觉得上海的东西真的要好好地去保护起来,发挥起来。通过我们微薄的能力,能做多好做多好。甚至以后形成一个品牌、一个概念,通过现代的观念与手法,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会说你到了商场,看到的都是美式的,欧式的等等。我想,老上海的文化以后一定会有一个市场,这也是我希望能探讨的。

  谢谢大家!

直播

  互动环节:

  主持人:谢谢柯海琦先生!的确很受启发,因为工作原因我会接触比较多现代的设计,对传统的古典的设计都会觉得太漂亮了,但是因为没有深入的研究,也只有停留在欣赏的层面。历史是设计师创作的源泉,当我们到欧洲看到那些漂亮的历史古迹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欧洲的设计师太辛苦了,哪儿哪儿都是他们现成的样品,可以采用到新的设计里面去。也确实,在中国我们的历史保护做得不够好,那么我们可能就要像海琦一样,直接翻墙,进入到工地里面去。(海琦:哈哈,大家下次如果有信息的话我可以带大家一起去。)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我们中国自己灵感的源泉。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刚刚说到了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那是一个将生活升华到艺术的时期,这个逻辑应该是非常浅显易懂的,就是比如葡萄酒,如果那一年风调雨顺的话,那他的葡萄酒就会有很好的销量。那么只要一个时期某地的发展状况非常良好的话,在某一领域,比如家居设计领域就会有很好的产品。那我们以后除了看民国时期的东西,还可以去看明朝、唐朝或国外的很多作品,我们肯定会有很多的收获的。

  第三点我想说的就是,设计师思想和商业思想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创造奇迹的一对姐弟。海琦先生的咖啡厅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他的想法是“我有什么,我就做什么”。但是财大的人,他们的想法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我想做到什么样,那我就去找资源。”这里我想给您参考一下,在设计共和、经营模式方面,我觉得您可以去探讨一下,他们的设计和资本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投资你的人一定必须是懂资本懂艺术的人。比如说湾的远东集团会每年举办非常好的建筑师的选拔赛,选出亚洲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奖项,这应该会是比较好的一个投资方。

  那么请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讲座现场观众提问
专业观众 有理有据的提问和探讨,现场一度有些“火药味”十足

  【网友】谢谢海琦先生!我想问的就是在您的设计里面,对于一些很旧的家具,有些构建已经很旧了,但您还是去尝试保护下来,并且尝试到新的家具里面去。我想知道您对这种做法是怎么考虑的?

  【柯海琦】我觉得其实很简单,作为喜欢老家具的人来讲,看到这些东西,你就会想办法去修复它。对于我来讲,首先是把它们复原,然后我们要使用它,而不是当成博物馆里成列的东西。另外就是修复好以后要进行延伸,比如你修复好一个椅子,再复制一个子,最后成为一个系列产品,将其延续下去。

  【网友】您好!我想问一下,在前面您有一个改装的椅子,在这些改装中,您是采用新的材料,还是选择接近物品的材料进行改装?

  【柯海琦】我们是根据产品的决定的。一般我们在修复老家具的时候使用老材料,因为老材料的颜色,稳定性都比新材料好。漆面等可以做到吻合。

  【网友】你怎么在你的客户面前,把你前期收下的东西推销给客户的?你在施工当中是怎么做到这点的?

  【柯海琦】我们在做的很多东西不算很商业。过来找过我们的客户,我们是有共通点的,他是喜欢这个东西才过来找我们。他能买老洋房,肯定因为他喜欢这个东西,那我们就会跟他们讲老洋房需要什么样的东西。他们会觉得真好,这些东西我们都有。我的很多客户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是真的喜欢这些东西,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外。所以我们现在的客户也不多,但是遇见了就会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直播

  【网友】老的房子放新的元素,跟新的房子里面把老的元素放进去相比,哪个比重比较多?

  【柯海琦】以前做老的房子不较多,跟房产调控有很大关系。比如老外买了房子,他愿意还很多钱去修复好,因为是他想住的。现代的老外买了以后就没办法做这么多。本土的人买了房子以后,装修了直接就卖,因为回报率非常大。这一类客户沟通起来非常困难,因为成本、时间上会很高、很长。这方面的客户源我们会慢慢流失。他们对房子没感情,那我就没办法操作。

  【网友】你们会把收集或拆卸下来的构建运用到别的空间里去,但是像刚刚你说的那个西班牙式的房子,它的楼梯跟房子本身并不搭。在做老房子修复的时候,有很多元素跟老房子是不搭的,作为设计师这里面你是怎么考虑的?

  【柯海琦】是这样的,有些案例,客户不会对风格化的要求非常非常的高。关键是业主会看他喜欢的东西,所以设计是多元化的,很多不同风格的老的东西,需要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达成一致。如果业主喜欢混搭,那么我们就会跟进。那位客户是喜欢混搭的,喜欢的,好的东西会想要加进去。我们的建议,作为设计师,首先建筑本体风格应该受到尊重,里面的东西,所谓的软装,可以是不同风格的混搭。我们希望把这些老房子尽量保留下来。

  【网友】今天因为毕竟是普通场,不是学术型的讲座。如果按照专业场来说,对建筑空间的主体部分,我们是要尊重,尽量不要改动分。这座房子几十年前有人住跟现在有人住,功能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功能性的改变,可以调整功能性的东西。但是尽量保持它主体上的美感跟它的本身的价值。如果要变、要混搭,尽量要放在内室、软装部分、活动的家具部分,因为它们对空间的契合问题不太大。所以这些老上海的东西拿出去的时候,是否能够“接地气”,这是一个问号,值得我们去思考。

  【柯海琦】我个人觉得不能这么片面理解,老上海的生活方式是应该传播的,让更多人去了解它。我能够掌握的资源,我就能帮他去实现。而不是说只有这样才接地气。刚才那个房子破坏的非常厉害,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们的宗旨就是修旧补旧,不会去破坏原本的好的东西,只会在这个基础上去提炼。这也是一种技术传播。老建筑里面,楼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房子的风格。谢谢!

居家讲座现场观众互动
素影设计顾问事务所设计主持王蔚,上海建筑装饰集团的副总经理左俊

  主持人:刚才说到设计界和商业界的思想的交流是一个大跨界。其实在我们建筑界本身,我觉得我们学院派的和实践派的交流一直比较缺乏,今天的互动是这个讲座开办以来最精彩的一次,嘉宾和听众都非常有实践和自己的理论,我们希望在将来的讲座中可以继续发生。有沟通、有争议,才会有共识和合作,大家可以一起把上海甚至是全球的设计可以做到最佳的状态。谢谢!

  今天的讲座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更多居家系列讲座敬请关注上海设计中心官方微信(微信号shdesigncentre)上海图书馆官方微信(微信号shanghailibrary)以及(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服务电子屏,每周发布

微信号shdesigncentre 上海图书馆
上海设计中心微信号shdesignce      上海图书馆微信号shdesigncentre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