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恐后”的签到 报名热烈
讲座内容:
设计努力回归到多元的
现在大家还比较多看到的建筑模式,可能是当年那种下面是店面,上面居住的混合模式。在国内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在国外客户都会参与到其中的构想中去。建筑设计是对于城市的小构架,也是客户的一个构想。
观众认真听讲座
这类商住结合模式,其实就是借鉴了中国最早的商铺模式,然后每个葛望的面积大概是一万五公顷。以人为单位分成不同的属性,比如和政府相关的建筑:办公楼,洗浴中心等等。这些都布置在商铺后面,作为城市的大脑;然后商业街等等就是布置在十字路交叉的地方,就作为城市的枝干。然后工业区、教学区就在左手右手等等,把城市以人为本进行归类分区,每个区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属性,这种就是纯建筑师或设计师的理想模式。这种规划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每个分区都努力回归到多元的、综合的生活氛围。
每一个设计的进展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认知的进步去做的。今天如果全部讲就会讲不完,那就讲一些我本身比较喜欢的,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部分来聊一聊。在七八十年代啊,我们做什么都会有一种模式,人们就按照这个模式去,比如我们会在共同的地方吃饭啊,工作啊,这样就把人们的个性给磨灭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住宿的地点,有后山啊,然后建筑顺着摆过去,这其实就是表现地方的建筑特色。这就是在城市里面居住集约化的建筑方式。
可以看一下,这个是办公室,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自己办公室的情况是怎样的。这个是吃饭的地方,现在应该比较少,以前大家都是一起到食堂里去吃的,现在这种状态不是我很能接受的。这是菜市场,现在还是很多这样的,但是我觉得新的东西出现才会去提高生活的质量。这个是日本的一个建筑,大家都知道在日本可以自己有一块地方,然后自己建一座房子,然后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改造啊,定义自己的房子。那这个小房子还蛮有趣的,大家看到这有很大的橱窗,展示自己的东西,感受每一件小东西的魅力。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蕴含人的情感在里面的,看到后面就是浴室啊,工作间或者是休息室,楼上就是住的地方。这种就是把商店啊,购物啊,生活都融合在里面了。
追求一种多元化的生活模式
日本的工作室一般会挂上著名大师的名画去增添艺术气息,咖啡厅里面也是,就是传递一种艺术不是让你瞬间去感动,而是让你经常去看,去感悟你的生活。而不是很枯燥很空洞的东西,还有你坐下来了慢慢才能体会得到的感觉。看到,里面会有一些比较讨喜的家具和比较旧的家具,其中也是有设计师自己设计的三排椅在里面。然后在顶楼有个小的露台,可以在这里观看风景。我觉得就是蕴含着人的精神的寄托和理想的抒发。
像这样的上面是住宅下面是咖啡厅的在日本还是比较多的,显得更加开放一点。这些混搭的建筑模式其实就是反馈到我之前说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是会被淘汰的,只有不断去创新才能被接受的。现在大家的喜好和精神追求不同了,人们更追求一种多元化的生活模式。这个是在一个空间里整合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有艺术性等类别。在华丽的包装下,那么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就是要我们去深思的。建造房子也是的,既要注重外观,我们更要重视内在的实用性等。
这是一个中西文化混合在一起的设计,产生的错位感非常好,视觉非常强,它体现的就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擦出的火花。就像这个1905年的可口可乐的广告设计一样,在无形中去感受品牌的存在,我觉得这个也是设计的最高境界。比如说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等。有可口可乐的007限量版啊之类的手法。大家就会去收集这些版本,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销售手段吧。这是一个俄罗斯的设计师,这个设计还是蛮有趣的,结构主义的线条美去呈现的,每一个酒瓶里面的原料一样,但是看起来却是不一样的呈现效果,然后每一瓶都会是一个惊喜。
然后再说一个吧,这个就是时代感比较强的,看这个桌子就是设计师必须喜欢用凝固的东西去表现动态的效果,通过物理手法来体现这样的褶皱效果的。他做的一些桌子椅子啊都是非常昂贵的。当然大家也会去质疑,这样的东西那么它的舒适度和用起来的感受会不会不好呢?当然作为设计师我们肯定是有对他的观点不认同的时候,也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东西非常的坚持也才造就了他自己的风格。这是他最新做的酒具,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割,然后展开不同的界面,不同的概念角度去出发来理解这个东西。那么他在做这样的设计的时候也是在考虑,到底怎样的东西才是先锋的,才是有发展的呢?后来就发现其实在没解放之前的压抑的状态下,快要爆发的状态下的感觉才是前卫的,他做的东西都是要创造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混合设计创造多元化
这个是法国的六个年轻人,从学生的时候开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到毕业之后还是在一起。他们关注设计,然后自己去建构,建构好了后再回去检验自己当初的想法,当初的设计好不好。他们的工作室也是会承接一些房子的改造等。他们很喜欢把一些旧的家具啊,木头啊进行改装,然后应用到现代居室里面去。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存在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可以体现之前不同的性质。
这个是另外一个作品,一个个性的服装店。也是改建在日本70年代的老房子,想法就是把建造过程中的感觉一直保留下来,我觉得他会把旧的理念和新的理念相互结合,把建造中的原貌留下来,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建造方式。这样的判断也是属于比较激进的吧。然后这是在日本算比较大的工作室或者公司,他的每一个设计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他里面有不同的职业,有建筑师,有艺术家,有厨师还有特别的木工等,几个人在一起,他们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单线发生的,应该是多线的。
所以他们也是采用混合在一起的制作方式。然后他们的时间是很自由的,想做就做,没灵感就不做的。我其实还是蛮佩服这样的状态的。很多人后来也有加入到他们中,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这样的工作模式的。这样模式源自于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自己的追求。里面很多家具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研发的,非常的都代表性。这样各种志同道合的人结合在一起,其实创造出来的东西是非常多元化的,非常符合当下主流的。
不同的组合方式有各自独特之处
这个是我们的工作室,后面是咖啡厅啊,公园啊,这个是办公室的室内设计图。这么多的功能,要做接待,要做商店,要做咖啡店等,这些都要在这八十平方米里面解决,那么考虑到中国的特点嘛,功能的强大性。我们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去承载最多,其实我们后来做的也是非常的简单,把一个小方块的空间切割成几个部分,有人流的引导,还可以摆放东西,然后二楼是工作区就比较常规一点,会议室是开放的,希望大家不会拘束。
我们把灰色部分拉出来作为不同的定义,左边是区分于前面的柜子,所以我希望他是尽量的铺满尽量的大。右边这个是木头的台子,我希望外面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这里,所以就尽量做矮了,同时间距拉开。中间是褶皱的方式,这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希望对摆放的时候会有作用,竖直的地方就是起到支撑的作用的了。
这是一个结构方式,用木头来做网格状,每一个设计都是以单元化为标准的,灯光那些可是分几盏亮几盏不亮的方式呈现的。这些复式的建筑都是可以调整形态的,我们做的设计希望都是我们自己想做的,也是客户喜欢的东西。然后这些是高层建筑,所有的高层都是人的集约化,通过不同的方式或性质累加起来的集约。我们看到这是不同的组合方式,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里面。
现场互动:
网友:我想问一下你这个介绍的开放的空间大家可以去参观吗?还是就像你讲的日本的那个店一样,完全是咖啡厅还是办公空间的呢?我们进去是事先跟你们约一下吗?
活动现场
许异:可以的,随时可以来参观的。地址就是在上海,我打出来给你们吧。这一开始是一个工业的办公区,是独立的。
网友:你们现在做的设计,就是说如果谈到甲方的问题,你们在和你们的甲方或者说客户交流的时候,施工的时候会不会和原先产生差距呢?还有就是如果你站在乙方的角度,你希望甲方可以从哪些方面多了解你们呢?第二个就是在上海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国外建筑师,做很多的作品。然后人们就说他们在中国实现他们在外面没有实现的梦想,在中国做了很多像地标性的建筑,他们的理解的建筑在中国就会显得比较突兀,会不会觉得有些作品其实可能并不太适合这个城市呢?
美女粉丝
许异:第一个,从甲方的角度来说,我们会选择从沟通的角度去做。但这个也是需要他们的认可和理解的。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可能会很难沟通或者怎样,但是年轻人占大部分,他们的想法会给我们更多的设计空间,大概是这样子的。然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很多国外的设计师或者工作室还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他们是很主观,内心有一定的优越性的。然后我刚举的例子里面,那三个工作室还是蛮不错的,后面那两个,一个法国和一个日本的,他们其实就是源自于他们本地的感受去设计的,我觉得可能还是有差别的。但是至于说哪个更好一些,更优秀一些,我就不去评判了。至于适合不适合这个城市呢,这个不好说。我就不去说太多这个方面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