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覃思:传统建筑顺应大自然,现代建筑追求个性
【陈沁仪】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陈沁仪,是一个对家具、建筑都充满热心、热情,自己形容为“花痴”的女人。今天很荣幸能够请到TCDI创思国际建筑事务所董事、设计总监覃思先生,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设计总监彭征出席本次沙龙访谈。我也在网上跟大家见过不少次面了,今天特别邀请这两位嘉宾,来为我们探讨一些设计上的大家所希望了解的话题。
首先,想请问覃思先生,时尚和传统的关系是什么?
陈沁仪
【覃思】我是一个建筑师,建筑师对时尚和传统,现在来说,很模糊了。作为中国人,首先看中国的传统,从南到北,横跨960平方公里,每一个地方它都有它的建筑特色。传统的建筑特色会因为整个气侯、地理环境而作出对上天的回应、顺从,来作出相应的一些人的一些适应、变化。所以不同的环境、气侯,出来不同的建筑,很有特色、很有味道。
到了我们所谓的现代,时尚好像就追寻于形态、追寻于风格,或者说是一种纯外形的东西。可能如果真的要界定的话,以前是因为天时地利而做的建设就叫传统。现在是因为技术,因为个人所谓的艺术行为去做一个建筑。那么,哪个好哪个坏,我不敢说,只是从时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古代的人可能更应天适地;今天的人很希望凸现自己的个性,凸现自己的艺术,所以去做了今天的一些建筑。
覃思
当然,我们也是从现代建筑教育体系出来的,但是我很希望有一天也能去感受真正的传统建筑的内涵,的确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祖先去面对天地的一个机会在里面。所以我说,现在我们去旅游、或者个人,很希望去到那些真的南寿三仙、传统古典建筑的东西,让我们去感受天地之间的一些精华。这个是我认为的传统跟现代或者时尚的一些区别,我个人的理解,谢谢。
NO.2 覃思:时尚与传统没有太多矛盾与冲突
【陈沁仪】时尚和传统的关系我们有了,那么它们的矛盾和冲突是什么呢?在当今这个五花八门都有的一个社会环境里面,当然以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各有各好。世界有一些大师设计了一些非常超然跟突兀的东西,也等于是一件艺术作品。但是,我们中国,西方国家基本也不例外,大概都是以他的需求,然后再加上他的地理环境,加上他的建材和他的施工技能去做成古代的东西。
但是在这里面有一样非常不同的东西就是,古代人做的东西都很环保。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看到的就是,一个巴黎铁塔,还有一个美国的帝国大厦,这些东西过百年的。所以我们还没有太多的作品,可以使用得比较早。在环保上来讲,我个人一直有这个矛盾。像在美国造房子,基本上是木造的,因为它气侯比较干燥,所以它可以随着它的气侯,一个房子住100年以上是司空见惯的。反而是现在的混凝土房子,我们基本上看到,六七十年就是一个非常老旧的房子。
那么,什么原因呢?可能是它的维护,其实要比古代的东西更贵,还不如拆了重建。再加上人口在这个世界上一直剧增,人在跟天抢地。所以,不往高处盖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它们的矛盾跟冲突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这种东西是相得益彰、百花齐放的,您的看法呢?
访谈现场
【覃思】跟您的看法很接近,或者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应该也是很接近的。我认为,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很多人喜欢去纠结一些词,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它们各有各的特性、各有各的时代,也有它的背景,包括政治、技术、现代的经济等,都存在合理性。
所以以前的东西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它的技术达不到,所以人要跟天、跟地去和谐共生,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跟环保有关系。现在的经济发展,技术提升,它本来是可以去面对一些逆行的、各方面的一些条件,所以它出来的东西可以个性、可以艺术,可以根据设计师或者业主想要的东西去展现它的魅力。所以我说,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在我眼中,只要存在就好。或者说你有相应的财力,或者遇到一些好的发展商,让你真的能和谐地去做一个好东西,也未必不可。我觉得传统和现代和谐共生就好,存在就合理。所以,也看你有多少的能力把它做得更有你个人的魅力。
当然,刚才陈老师提到的,不管是建筑师也好,室内设计师也好,在做我们所谓的作品的同时,应该能综合考虑到一些环保的问题、材料的问题,甚至于健康的问题,因为人是住在里面的。据我所知,欧洲,尤其是德国、英国,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然后,他们的建筑,包括它本身的技术,所有的发展方向都基本上是超环保的角度去。但是我们中国的建筑师,甚至于有时候我也是,都会牵制一些市场行为,虽然行为核心取悦了甲方、取悦了政府,可能先把项目拿下来。我说包括我在内,我不敢说其他人了。
所以没办法,因为这是一个市场环境造就了一些市场的作品,我自己也要自我批评一下。但是我说,尽量要求自己往环保的角度,我想,更有情绪、或者说更有内涵的建筑会应运而生。
【陈沁仪】有很多的现实问题,导致我们今天也没有办法那么完美地去做。这个其实不是我们这代人的特质,是科学进步了以后衍生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要买的人,也没有要卖的人。当然买的这个人,他想要这个东西,又不想出那么多钱,这个是一个最关键的事情。
【覃思】刚才我们谈到了,国际化就是,不要过多地用元素去定义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比如建筑大师贝律铭,他的作品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很国际化了。但是他本身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做出来的东西外观没有什么中国符号,但是它的内涵有很多中国的元素。比如说,他很强调中国的四合院,如中银大厦,包括现在做的一些苏州博物馆等,它的内涵存在的中国文化可能比外在的元素更多一点。
所以我觉得,在国际化的符号上面,就是没有太多的符号。然后就是,模糊掉各个民族之间所谓的符号。但是内在的东西,如果能把它吃透了、消化了,然后融汇到你的作品当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师级的作品,所以很多人也在追求这个层次。
陈沁仪
【陈沁仪】我们在拭目以待,真的。但是,大师的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据某一个人的。何谓大师?我个人觉得,大师并不代表他只是个天才。因为我们做的工作,尤其是建筑,它是一个非常非常现实的东西,有这个才能说这个,没那个你就做不到那个。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世界一些没出名的建筑师,他们用结构来达到他们要设计的一个东西,其实这也是挺好的。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鸟巢,我们就看到,建筑师用结构的美去传达一个东西。但是那个比较适合于像鸟巢这样的环境,它只是一个作品。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些只是给现在这个时代人生活的建筑。很多公寓里面的隔间用的建材也都差不多,不能说它不好。但是在这个里面,在台湾倒是有几个建筑师,他们就是做了这个所谓的有中式风格的建筑,卖得也相当好。当然,这个也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拭目以待。而且,现在全世界来讲,做文化传统修养去创造未来的作品的设计师不多。大家可能比较忙于工作、忙于克服每天所需的现实问题。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你没有去做到的话,就肯定没有人会再找你做。这是我个人相信的。如果你做的作品都是大同小异的话,那人家看到的你也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个人的修养跟说服力是相当重要。比如说贝律铭,他就是中国苏州四大名人狮子林的后代。所以他在这种基础上面,我们如果要以他的家庭背景来说的话,他基本算是清朝末年、明国初年出生的人,所以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清朝人,而且家里有这个原则,那个时候还没有打仗,所以他在各个方面来讲,他的底子是厚到不能再多的。
也是因为这样子,全世界的这些人,才会对他有一种深刻的佩服,相信他的作品。如果贝律铭年轻30岁,他没有今天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让他年轻30年的话,我相信他会有更好的作品。现在这些寄望都在你们身上了。
NO.3 彭征:西方设计师会把中国文化符号化
【陈沁仪】彭征彭先生,我想请问你,很多国际设计大师也运用中国元素,他们的表现和中国设计师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彭征】很多国际大师运用中国的元素,我想谈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大概谈一下我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因为我觉得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可能在我们的世界观、本质上是不大一样的。比如说西方讲究的是个性、自由;那东方可能讲究的是内敛、中庸,它是内收的。
西方的东西是个性化的、张扬的、外放的,那西方它理解的自然可能是人的对立面,人是上帝造的,然后上帝造人的同时造了自然,所以人和自然是对立的关系、抗争的关系。人永远要比自然强,要超越自然,所以会有我们现在的现代化、工业化。也才会有到您刚才说的后工业时代以后的反思,我们谈到的环保问题。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里面,这些是不存在的,因为中国人本身就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人就是组合自然其中的一个东西,它不是作为自然的对立面,这个从我们的建筑业可以看得出来。
西方的建筑是石头造的,它是像堡垒一样,透过窗口来看世界;但是东方的建筑是木结构的,它甚至连围墙都没有,它不是屏风,它连门、连围墙都没有,是跟自然融为一体的。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在理解东西方文化的时候,而且你说哲学上,西方的哲学是二元对立的;那么东方是相对论,我们讲究的阴阳。
所以我觉得,在现代的舍居领域,有时候会把中国文化摆上台面,或者说西方的一些所谓设计大师拿中国的文化做东西,我觉得那些东西就像您刚才谈到的,很多时候是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他跟中国人眼里的中国本质是不大一样的。所以为什么我们看迪士尼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会觉得那种中国味是怪怪的,因为它是西方人去做的。西方人有时候会把中国的一些东西符号化了。
彭征
【陈沁仪】他们的表现跟我们中国设计师的表现有什么不同?是不是他们比较中国味还是我们比较中国味?你心目中的中国味又是怎么样的呢?
【彭征】我觉得,我心目中的中国味这个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我会更加地关注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像覃总说的,就是把我们中国的某个符号、某个细节把它视觉化,变成这种建筑的符号。其实这个就是设计讲的场域文化,场域的设计。就是,你在做一个地方的设计的时候,你一定是要关注这个地方的人的生存方式,这种东西外部人是做不来的。像2012年普利兹克获奖者王澍先生,他的建筑其实也挺国际化的,因为他用到很多混凝土建筑的技术才能解决那么大体量的建筑。
但是他的东西又是很地域的,因为他用到了很多,甚至包括一些失传的砌筑方式,然后把它变成一种中国的元素出现在建筑里面。那么这种元素可能人家看到的时候,是一种沉淀、一种记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比如说他的瓦片墙,实际上他是用那个时候一些回收的砖瓦。您刚才提到,中国古典的建筑它是很环保的,它是可以消减于自然的,这跟人的自然观也是很吻合,都是可回收的。瓦片墙它是存在于民间的一种建筑构筑方式理念,但是它如果砌到十几米高的时候,那个就要借助混凝土技术了。
所以,王澍先生就是很好的把这种中国的民间的传统的这种东西,跟国际化的混凝土的这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种就是非常具有,在国际化语境下的这种很好的中国的一种代表性的作品。而且像刚才提到的贝律铭,像我们东方的、日本的很多,像隈研吾、安藤忠雄等,他们的东西其实也是很有东方感的。这些都是我认为在国际化语境下非常具有地域文化感的建筑师。
御融生活馆
NO.4 彭征:中国味来源于对特定地域的人与生活态度的关注
【陈沁仪】我觉得我们今天是坐在这边,我们坐着三个设计人,觉得首先,我们就活得很幸福。因为在我们脑子里面在想什么,真的是很难跟人家分享。可能你的脑子里面现在想到一个圆的、他想到了一个椭圆的、我想了一个什么。但是这个东西,当你拿到了那一个圆,你可能就会接着下去:它用什么材料?用什么颜色?用什么感觉?多大的尺度……我到37岁还去念大学就是因为,我觉得我太早把书念完了的话,我可能做的东西就会交手了。那么,我要学的东西是用眼睛看的,看完了以后,到学生念一年书,做一个总结。然后再做几年,再到学习,再念一年书,再做一个总结。我现在发现我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事情,这样子。
所以,在你的心目中的中国味是什么样的呢?
【彭征】这个其实我刚才也讲了,我会更多地关注特定地域的这些人的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中国人跟西方人不同的世界观、生活方式。因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侯、不同的环境会铸造不同人的生活方式。这个就是我理解的中国味,而不是视觉的一种风格、符号。
【陈沁仪】对。我们说,我来到中国,才知道“坐北朝南”。我在国外生活那么久,我从来都觉得,坐北朝南有那么重要吗?然后我现在发现,在中国这一个地球的地理环境里面,可能这个朝向是这样。我们发现到,印度人喜欢东西,可能他们在地球的经纬度,它是东西。但是西方人就没有这个讲究,他没有讲究说一定要做什么,也不看风水。可是到了我们中国人讲风水的时候,坐北朝南就有很多的话说了。
那事实上,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坐北朝南?据我现在对风水的了解,它是依你的生辰八字而定的。所以,可能就是要坐西向东,还是坐东向西。
御融生活馆
【彭征】皇帝才坐北朝南吧,一般他要看着自己的疆土。
【陈沁仪】那也是,但是我后来才知道,原来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坐北朝南的。而且我的房子,我明明买的那个房子是一层楼三户,就是坐北朝南。那么,中国的这户因为卡的一个电梯,所以南北不同了,堵住了。那我说,我就把隔壁两户也买下来,我一个人一层楼。结果那风水先生不给,他的意思就是,头尾房子不能相通,相通的话,就留不住财位。
所以到后来我想想,经过这么多年,我住过各个部分不同的房子,还真正的体验到,那个楼梯不可能冲着大门,走道不可以冲着落地窗户。还真的发现到,我在美国10年,就因为我的这个房子,没有去管风水,我还就正冲的。真的是,到那里做了多少,除了带回来一脑袋的东西以外,一切都归零,这个挺有意思的。
所以我也开始对这方面相当的认识,中国人设计东西,按照传统来讲,是相当不自由的。但是,当你按照那个方法去弄完了以后,发现其实它很合理啊!后来我每一次要弄房子的时候,都找风水先生帮我看一看,我恨死了门不能对门,只能对门洞什么的,给我很多很多限制。但是做完以后,几个房子,我发现他说的真的没有错。
访谈现场
NO.5 陈沁仪:向西方人学习中国传统家具
【陈沁仪】接下来这个问题就由我来说,我喜欢并且热心于传承推广中国文化,那么除了产品设计以外,还有什么方式来推中国文化呢?
其实我觉得,整个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它存在的一个相当不同的方向就是,中国人比较讲究的是精神气,我们叫做聚精神、聚气。我们也看到那些外国的建筑,他们做的那些那么美的那种,比如说鸟巢,它就是像一个艺术品一样,它也达到这个目的。但中国人就在这里面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和顺,它这个气场,它很讲究这些东西。
所以,其实我觉得,现在来说,你会真的想不到,我到过泰国一个佛教的一个宣扬中心去。它有一个比鸟巢容量的人数更大的这样一个场所,就是运动场所,这个地方可以容纳100万人。
中间没有顶,这样下来的,我们在台湾叫“巨蛋”。然后它的地下室可以放100万辆汽车,这个很不可思议,我不是亲眼看到,我就是在泰国的帕提亚,那它这个地方是干什么呢?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认为中国人才懂得中国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佛教、儒教、道教,这几个教派它里面就是很深的东方的文化底蕴。这对不对?
那么,这个100万人的这么一个修道的一个场地,也就是在传扬佛法,它是用英文的。当然不是讲泰国话、更不是讲中文,它是讲英文的。那它造得起这个地方,当然就有这么多的人去禅修,是不是?那你也可以想象说,它这个场地也不是来开两次会就算了。它是一个固定建筑物,是长久的。那么也就是说,全世界有多少的国际人,为了要去学这种东方精神、这种东方的理念,去到那个地方,在那里禅修。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现,一切外表的东西,来做什么东西,都有一点牵强,不真实,那么唯有发自于内心的那一个感觉。
所以我觉得说,今天要讲,我们现在是代表世界的其中之一,我们都可以说我们都是世界人,那我们也可以说自己是中国人。甚至我觉得,这个其实真的没有关系。我很巧,我去香港参加世界妇女会,住在咸水湾,我周边的邻居99%都是外国人。所以我有六年的时间生活里面全部是外国人。那么我怎么会对中国的传统的这些家居、这些东西开始有了解?是跟他们在一起学会的。
陈沁仪
【彭征】他们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
【陈沁仪】对。
【彭征】然后就熏陶了你,反过来。
【陈沁仪】对。所以这么一熏陶下来就差不多40年的时候,让我非常的感动。他们用西方人的想法,比如说我们中国今天来讲,什么颜色代表中国?没有,对不对?但如果说我们今天说清代,你马上就有一个满洲窗、故宫的色彩,你可以把它当作清朝的代表,对不对?明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代表?中山陵就是一个明代的代表。
可是我们中国人现在有什么色彩?没有。是不是?所以,不要紧张,为什么?因为它们也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它们也是开始,就像你们现在做设计,看到这些东西,你们的年龄在临摹的阶段,也是刚刚到,现在正要发展,超出临摹了。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再多对一些跟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不相干的东西上面去,反而你可以得到更多更多的契机。那么你就感觉到的是什么?是那个东西的气质,它的韵味。就像年轻的时候,看到漂亮的小姐,觉得有个女生可以跟你约会就很高兴了。现在你还要看一看那种帅哥,要看看,谁跟你约会啊。对不对?那种很丑的,或者没什么气质的女生,你理都不会理她。
那么,同样的,以你们今天对设计的造诣来说,也已经不是一般东西能够吸引你了。但是,我们现在缺的是什么?我们缺的是,不仅是在欣赏别人,我们是在综合欣赏之后,要作出一个自己为思想中心。也许你就把自己当个西方人,没有关系的。
御融生活馆
NO.6 陈沁仪:一切设计来源都跟文化脱不开关系
【彭征】对,好的设计师都是有他的独特的世界观的。
【陈沁仪】对,也许我结构能力比较强,那我就在结构线条上面去发展;那如果今天我对色彩比较敏感,我就在色彩上面去表现我要去表现的东西,其实都没有关系的。
但个人来讲的话,今天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国传承,我事实上在市面上我也看到不少的这种现代东西,有一些作品,我已经发现到,它真是有精神。我提几个,比如说前几年出现了一个,专门做那种西藏的那种小柜子的那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彩绘的。那个就把西藏的文化,它是新做的,可是把它做的那个味道,形气适用于今天,色彩却是当时的。那么可以给你家庭里面,在一片木头、一片什么的环境里面,一个添彩。
所以,其实来讲,我们中国人真的是不要忘记,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人。要多去一下西部地方,去感受一下他们的那个文化,因为如果把那边感受了之后,再反对比中国,就等于说,你到我们中国的西往东看,你也许看得更透彻。所以,其实西方国家的东西,它很多时候,比如说英国人,他本来是强盗、海盗,因为他们地方太穷了。法国才是一个文化中心,本身他们很自豪,那他们最美的东西是什么?他们最美是用在色彩上。
欧洲的东西就是因为它在古代的时候比较复杂,所以它到了工业大革命的时候,就做了一层大改变,开始有蒸汽了。那么,我们以前想把一块大木头切成3厘厚,做不到。他们就发明了是最早的贴皮——贴薄木,能够让这个木头不变形。然后到今天,几百年了,法国的一些末代贵族家里面以前出来是,礼拜一开这部劳斯莱斯,明天开那部劳斯莱斯的。他从这样的环境,就觉得说,我要做一些东西是跟你们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就做出了这些风格的东西。
所以我个人,在经过这几十年的对比之后,感觉一切的设计来源,都跟文化是脱不开的,除非你是天才。文化就是气侯、环境造成的,所以,如果我们今天跟环境去借idear,那也是跟文化借idear,这定我们不必否定它。
那既然是这样子的话,我想,我今天跟大家就说一下,不要再被“时尚”这两个字迷惑,时尚害死人,其实一点都不时尚。
彭征
NO.7 彭征:时尚其实是一种消费
【彭征】时尚其实就是一种消费,一小部分人制造了时尚,然后让一大部分人去消费,消费完了以后,他再制造时尚,再来消费。
【陈沁仪】彭总讲得好!覃总你有什么高见?
【覃思】因为我一直对时尚不太感冒,我觉得时尚就是一阵风,很快就过。然后,跟风的都是因为你本身内在的底蕴不足,所以你会很喜欢这个风吹来的那种感觉。但是过完以后,它是怎么回事,可能他们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身后的人不一定是时尚的,他本身是一个过程。
【陈沁仪】这才是一个好的设计。所以我们今天朝向这样一个目标,觉得身上的使命很重,因为不知道会发生在您还是我的身上,还是在某个人的身上。活到今天,我觉得人生真的是越来越有意思,所以借这个机会,也把我的快乐分享给两位。
覃思
NO.8 彭征的诗意生活:工作与兴趣一致
【彭征】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也挺理想的。一个人的工作能够跟他的兴趣挂钩,是挺快乐的一件事情。因为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做室内设计,是我自己选择的,而且我也很陶醉在这个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已经把我的工作当成了我的生活,所以我觉得是快乐的,也是理想的。
NO.9 覃思的诗意生活:与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并帮助他人
【覃思】经过彭总所说的理想生活,其实可能现实都差不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前提应该是,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再有一点能力的话,帮助到更多的人。其实这三点,做设计师的话,应该都能享受。
第一,本身你要做一个设计,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你肯定聚一帮人,然后,这帮人肯定是跟你志同道合才能走在一起。所以我们首先跟这帮喜欢的人一起做事情,然后做自己喜欢的。刚才彭总所说的,从设计行业,包括管理也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是设计行业,都是喜欢才能在这个行业上待到现在,这个也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能再帮助到一些人的话,有两种方向,一个就是我们的客户,因为我说我们不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做设计的,所以他本身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我们作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我觉得,我们是可以帮助别人去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这个是一方面;然后,因为我们又做了一个设计平台、一个设计公司,一帮小朋友跟着我们,慢慢成为懂设计,甚至于去做好设计的设计师,我们也帮助到他们、成就了他们。
所以这几方面,跟我的那个价值关系比较接近,就是既能享受自己,又能帮助到别人,我觉得也是我比较理想的生活,也符合今天的话题。中国人有句话:独善也乐,但是能大爱更乐。佛家也说:善普度众生,我们普度不了别人,但是普度我们身边的一些朋友、一些跟我们能接触到的人,我们觉得也是不错的。所以这也是我所说的理想生活,挺享受的,谢谢!
录制现场
NO.10 陈沁仪的诗意生活:读懂传统,融入自己设计的家具
【陈沁仪】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我,这是我从小的梦想,小时候妈妈让我早点睡觉,她就不准我看书,把灯给关了,那我就没办法了。我就在想,我的门在这里,窗子在这边,我的床要怎么摆,我的窗帘要怎么放,这是我12岁的时候就干的事情。
那么,自此以后,我也运气很好,见到一些设计师的作品,这些设计师到现在,他们的那个画面,每一个都是那么清晰的在我的脑海里。这其中有最特殊的一个是一个日本设计师,他设计的一个西餐厅,这个西餐厅也破了我们全台湾的记录,就是60年不衰,而且这个西餐厅总共的座位也不超过50个人。这么小的一个西餐厅,在一个老城区经过了50年,它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说,我们作为设计师,不是在帮人家做一个现在流行什么、干什么的东西;我们也不要说,每一样东西都是有客人的需求。客人的需求一定是我们要的,比如说题目就是西餐厅,那送餐应该怎么送,出餐应该怎么出。
但是,这个其中还是有许许多多是我们可以想象跟创造的空间,那它的特点在哪里?常常的西餐厅本身有一些卡位,它的每一个卡位就用啤酒瓶的瓶顶,把上面的瓶子打破了,然后跟水泥混在一起,做出来的隔断。这个设计看起来非常粗旷,也不花什么钱。可能他去把这个地方做成连我经过几十年以后,居然我爸爸交女朋友约会的地点,你说有意思吗?
从这些的启发,我就跟我自己说,我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人云我云的一种生活环境,我觉得那样太没有自己的想法了。我自己的想法必须合理,而不是突兀。所以,我一直在合理跟个人的个性化,在这个上面很纠结,每一次我都要跟自己深深的先问一下,我做这件事情现实不现实?可是呢,我底蕴里面还是一个不愿意苟同现实的人。所以,我发现到了一个民族的瑰宝,就是我们民族的家具。为什么我会喜欢中国家具呢?就是因为,我发现它不只是一件家居,而是它的设计、它的话语。
左起:彭征、陈沁仪、覃思
运气很好,我接触了古董,差不多12年的时间,我才开始做我自己的设计的家具。那么,在这个里面,我吸取到了老祖宗所传承下来的精神气,跟它心里面的想法。所以,每一件东西都好像一个人在跟我诉说着特的故事。
那么我也有这个希望,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不但是能够有一些将来能够传世的作品,让别人也会想,我当时是什么心情。更是能够把我们中国的这些精湛的技艺以及我们对木头的珍惜、爱护,不是大块大块的斩,而是小小心心的经过实实在在的合理的制作的技术,还有值得人长长久久看之不腻,不会厌恶,甚至于越看越爱的款式,去让人家更能够珍惜。
首先要让我们大忠中华人民可以了解,我们这一代的先主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们将来都会不在这个地球。那么,就像当年我收了很多明清的家具,我心里面就在想,那我们将来不在的时候,难道留的就是那些电话壳、电视机的壳、电脑的壳吗?对不对?所以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人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么大的题目都看不见,然后天天都在说,为现实而折服。
我是一个从家里面18件家具开始卖起的一个工作者,18件家具造就我走到今天,也创造了差不多上千的款式,也做了不下于10万件的家具。这个都是我一点一滴的去留意、去跟师傅们沟通,然后做出来的。
我今天对生活一切都满意,我最辛酸的是,我没有传人。因为,没有人愿意花这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可是我觉得,在我的心大如一片海。因为,我能够把祖宗的语言看到,而能够深悟透彻它们、认识它们,让我心里面觉得,自己能够参与是一份老天爷给我的无尚的荣誉。所以我说,我很幸福。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