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 等史籍。
查看全部内容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王安石诗作《元日》中有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除夕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其由来已久。除夕当天大人们忙里忙外的准备往后几天的食物和传统习俗要弄的事情,小孩也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四处串门、玩耍。下面看看,除夕有哪些习俗和庆祝活动:
1、年夜饭。除夕夜对于中国人是十分讲究的,尤其是年夜饭。许多在外打拼的一辈,没到除夕,都会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因此“年夜饭”也称“团圆饭”。这不仅寓意以丰盛的晚餐迎接新的一年,也是家人团聚的重大日子。一般年夜饭都最很丰富的,有鱼有鸡有肉,寓意年年有余,来年好运。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