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百科
炮龙节
目录
1、炮龙节简介
2、炮龙节的风俗
3、炮龙节的文化内涵

  在宾阳,有个传统的的舞龙的节日,它就是炮龙节。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的人早早吃过晚饭,戴上头盔、口罩,还准备了耳塞。据了解炮龙节这天,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说到炮龙节,就不得不提到游彩,它是怎么一回事?它是一种技巧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原称“彩飘”。作为炮龙节的象征,炮龙比一般常见的彩龙要大,装裱简单,短有7节,长有11节不等;龙长有30-40米,龙头龙尾用竹篾扎制,用沙纸装裱,龙身用色布装配。举舞之前,一般由组织单位发动捐献,筹备,张贴龙路(即向全城各单位各户发出邀请喜贴),敬请当日炮竹增光。

  炮龙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灯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炮龙节的灯会也叫灯酒会,是宾阳、邕宁、横县、来宾、上林、马山等县市壮族、汉族普遍流行的“添丁还愿”、“求丁求财”的传统习俗活动。古时候人们是以村屯或街巷为单位,上一年添丁的人家或者贡献一只大公鸡或者贡献一个大猪头,各家各户按人丁筹集资金,大家集中在社庙前庆祝添丁者,祝福求丁者,并由“村老”(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商讨当年的农业生产,宣布村规民约。

  在这个节日中,古代文人墨客也创作了有关诗句,“灯盏花开欢盛世,酒香人醉乐绵绵”,该诗句描绘了太平盛世喜庆丰年的美好景象。到现在吃灯酒则是人们共同出资,“丁酒”仍是原来的“丁酒”,可是赋予了灯酒会时人们联络感情,规划创造美好未来等更多新意。

查看全部内容

  中国人被誉为龙的传人,在一些传统的节日中,可以看到国人对龙的重视程度。围绕着龙,中华大地有着许多节日,炮龙节就是其中的一个节日。

  到了炮龙节当天,人们在举舞时,组织单位首先举行开光(开光可分多个点)仪式。开光时,"啪啪啪",总指挥准时发出三发信号弹,震撼人心的开光时刻突现,多处开光点的几十条龙同时向天地拜几拜,迅速间万炮齐鸣,光焰冲天,巨龙狂舞,欢声雷动。

  在宾阳,通过访问我们可以知道,舞龙者可分多套人马,轮流举舞,他们头戴滕帽,身系腰带,个个赤膞上阵任由多少鞭炮爆灼。炮助龙兴,龙凭炮威,那一条条穿着金色龙袍的巨龙,时而高昂起头,向天空喷射出一团团吉祥的火焰,时而摇着奔腾,和光彩夺目的太金珠相戏相乐,一串串的电光炮竹,惊天动地煨响着,为巨龙助威助兴。

  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看到的是全城街巷人群万头赞动,鞭炮轰鸣,雾气冲天,竹光映红满城,街道全是铺满炮竹纸屑和火药的尘砂,营造出各式各样热烈的气氛。

  这个节日在宾阳流传至今,据悉炮龙之所以能够久盛不衰,全在于当地人民认为舞炮龙能招吉祥兴旺。当晚舞炮龙时,有不少人抱子抱孙去钻"龙肚",以求吉祥;敬请炮龙进自家屋宅举舞,更为吉利。有些群众求子心切,早与龙队私下定取"龙珠",以求添丁发财。

查看全部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也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宾阳就有一个以龙为主的节日流传至今。它就是炮龙节,作为独具宾阳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宾阳炮龙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每年的炮龙节,整个宾阳都沉浸在狂欢热潮之中。

  走进宾阳,在过年期间,炮龙节就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一个节日。炮龙节是宾阳县一带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节庆。从地域角度看,宾阳自古是广西的陆路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位临省会南宁,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和北部湾经济的开发为广西带来了无限商机。以黎塘为交通枢纽的宾阳将会因为东盟博览会与北部湾经济的开发带来更多的海内外旅客,从而实现目标群体最大化的延伸。

  一百多条炮龙飞舞腾跃沿街送祝福,数十万民众及海内外游客在爆竹声中炸龙祈福,尽情享受热闹而刺激的新春民俗狂欢夜。这样壮观的场景起源于北宋年间,有着“中华一绝”、“东方狂欢节”的美称。

  舞炮龙运动的传承演变至今,而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更是得到政府支持而飞速发展,得到越来越多人民喜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宾阳,说明舞炮龙运动在当地的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

查看全部内容
整屋案例
更多
分享到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