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是民间祭祀灶王爷的日子。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秦朝。民间流传着“灶王爷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夜晚上天庭向玉帝述职,初一日五更时分回来归位,就算是完成了一年的汇报工作”的说法。旧时百姓就在此时进行祭灶活动。
祭灶仪式往往在晚上开始。当夜色降临时,以往的此时,农村大地已是万籁俱寂。但在祭灶节的夜晚,只要是与祭灶有关的事,人们总是尽量去办,大家都渴望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祭灶节,期待来年五谷丰登、四季平安。村里十分热闹,鞭炮齐鸣、震耳欲聋,伴随着一阵阵欢笑声,形成一曲激昂动听的交响乐,在村子上空久久回荡。这时候,忙碌了一年的一家人轻松愉快地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那酥甜的祭灶糖,回首一年来的难忘片段,畅想来年的美好生活。
查看全部内容
新年的味道是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就开始浓郁起来,按照中国传统习俗,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当地民间有传说,灶王爷整天守在锅灶前,吃香的、喝辣的,还监视妇女的勤懒和饭菜的好坏。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灶君上天庭向玉帝汇报人间一年来的各种情况,而且经常添油加醋、说东道西。这样一个得罪不起的神灵,老百姓对其甚是敬重。
因此,祭灶神,是老百姓向灶爷讨好的活动,祭灶也成为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过小年时要先准备好供品,群众早早制作了四角供儿或者烧饼,也有用水果、赶集买的糖果等代替。到了晚上吃罢饭后用红公鸡活献于灶前,作为灶君上天的坐骑。供品一般为10个供儿,3双筷子,取圆满之意,即灶君给玉帝的汇报能令主家满意。也有些地方的供品为12个烧饼,代表十二个月份,遇到闰年则为13个。祭灶时先烧香,再吊表,还要跪着说“二十三,灶王老爷上天,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上天只说全家好,回宫多带金银宝”之类的吉祥话,吊完表后,行三跪九拜大礼恭送灶王上天。等到了除夕再将灶神迎回。
查看全部内容
灶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主管饮食之神,亦称灶王。祭灶,是一个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我国春节,一般从祭灶揭开序幕。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灶糖,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可见祭灶预示着忙了一年的游子要提前赶回家,在祭灶前与家人团圆。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