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百科
豆蔻
目录
1、豆蔻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2、豆蔻的鉴别与应用
3、食用豆蔻的注意事项
4、豆蔻的种植技术
5、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6、豆蔻简介

豆蔻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岭南。高丈许,外形像芭蕉,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秋季结实,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可入药,有香味。可用于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常用药方

  1、治郁热胃痛:草豆蔻、栀子各30克,姜汁适量。将草豆蔻和栀子共研细末,以姜汁糊成丸。每次服5克,每日2次,米汤送服。

  2、治久泻虚痢:肉豆蔻、吴茱萸各30克,小米60克,蜂蜜适量。前三料炒焦,研细,加蜂蜜炼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3、豆蔻9g、白胡椒4.5g。共研为细末,分成9包,每次1包,1日3次,开水冲服。用于胃寒呕吐。

  4、豆蔻3g、炒穿山甲6g、肉桂4.5g、羊肝1副(约500g)。先将羊肝切一缝,再将其余药物研为粉末后装入肝内,蒸熟后分2~4次服食。用于反胃。

查看全部内容

豆蔻的鉴别与应用

  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三药虽然是药用姜科不同品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但气味均属辛温,入脾胃二经,都具有化湿散寒止呕的作用。所以,临床上用于治疗寒湿阻滞中焦,胸闷不畅,脘腹胀满疼痛,呕恶欲吐,大便不爽,口淡黏腻等症,三者均可选用,但因其性能有强弱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应用则各有特点。

白豆蔻

  辛温芳香,其气清爽,长于行气温中化湿,尤善行中上二焦湿浊阻滞,故本品多用于脾胃虚寒,湿困脾阳,以及湿温等。如治脾胃虚寒、气逆于上,胸腹满闷、不思饮食、反胃呕吐等,常与砂仁、丁香、生姜等药同用;治湿困脾阳、胸脘痞满、食欲不佳、肢体困倦、口黏不渴、苔厚白腻等症,常与藿香、厚朴、石菖蒲等化湿行气药同用;治湿温病,湿邪偏盛、身热不扬、发热汗出、头痛身重、胸闷不饥、口不渴或口甜,苔浊腻等,常与薏苡仁、杏仁、厚朴、滑石等药同用;若热邪偏盛者,则可配伍黄芩连翘、竹叶等清热化湿药同用。

  白豆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右旋龙脑及右旋樟脑。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有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驱除胃肠积气及止呕等作用。《本草正义》曰:“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彻冷冽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亦与其他辛升者,绝不相同。”

  此外,用本品三分,分数次含于口中,缓缓咀嚼,既助消化,又除口臭。从而为白豆蔻化湿行气作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红豆蔻

  系高良姜的果实,其辛性热,偏于走里,但无芳香行气之作用,以温中散寒、醒脾燥湿擅长。如水泻霍乱,脘腹绞痛,常与藿香、香薷、木瓜等药同用;胃寒冷痛,呕吐清水,宜配伍半夏、生姜等药同用。

草豆蔻

  辛温芳香,其气燥烈,入太阴、阳明,善于燥湿化浊,温中除寒,开郁化食,治疗中焦寒湿郁结,脘腹胀闷,胃脘冷痛,气逆呕吐等症;对于脾胃虚弱,湿郁寒滞,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等,宜与木瓜、乌梅、益智仁等同用;用于胃痛,常与木香、香附、砂仁等药配伍。但其本品温燥伤阴之品,阴虚之体,则非所宜。《本草纲目》曰:“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并能助脾热,伤肺损目。”

  由此可见,白豆蔻芳香气清,偏于行中上焦一切寒湿气滞之症;红豆蔻辛热,无行气作用,长于温胃散寒,燥湿醒脾;草豆蔻辛温香燥,燥湿散寒力胜,善于燥湿健脾,适用于寒湿郁结中焦之症。

查看全部内容

食用豆蔻的注意事项

  豆蔻,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等几种。它们都可作为菜肴、肉制品及酱腌菜的调味料食用。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以“豆蔻”为名的中药有四味,即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和红豆蔻。四种豆蔻均富含挥发油,具芳香之气,性温而作用于中焦,辛,温。现代研究认为豆蔻的功效与作用包括: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呕,为临床常用的帮助消化、促进胃肠动力药。白豆蔻,又名紫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

  草豆蔻可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

  此外,草豆蔻茎杆韧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编织材料,编织的坐垫冬暖夏凉,具有预防和治疗坐疮的功能。

豆蔻的禁忌注意

  宜:脾胃气滞,食欲欠香,不思纳谷,胸闷腹胀,嗳气反胃,舌苔厚腻者宜食。

  忌: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忌食;干燥综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

查看全部内容

豆蔻的种植技术

  豆蔻育苗地要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作苗床。通过翻耕土壤,施足基肥,清除草根石块、细碎土块后,施腐熟牛栏粪或堆肥作基肥,畦宽0.8-1米,沟宽40厘米。种植地宜选择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地中下部缓坡地,具有一定数量的常绿阔叶树,冬季寒流影响较小,坡向为东南向,两面有山或三面环山的山沟或水边不易冲刷的地方,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按1.5-2米行距翻耕土地,结合整地,砍去杂草树术,挖去树根,开穴,穴的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x 30厘米。施基肥,在坡地上开排水沟,以防积水和冲刷。缺少荫蔽树的地方,先种速生树。

  种子繁殖 一般选取8月初至9月随收随播种,播种前催芽,如种子量少,可用种子4倍的湿沙混合后置于盆中,经常保持湿润,在30 -35℃气温下,一般10多天即可出芽点,此时取出播种。按行距10 - 15厘米开沟条播,播种后覆土0.5厘米,床面盖草,20 - 30天开始出土,从播种到齐苗需40 - 60天。当幼苗出现2-3片叶时,进行间苗或移床,促进叶片加速增加,至5-7片叶时,植株开始分蘖,苗高30厘米左右可出圃定植。定植株行距1米×1.5-2米。每穴栽种子苗2-3株,不要栽得过深,以免影响发根抽笋。栽后压实,淋定根水。

  分株繁殖 在田间选择健壮高产的植株,剪取其根状茎,每一根茎上具有2-3个地上茎。一般生长茂盛的二年生株丛,可取8-10小丛作种苗用,随挖取随种。

查看全部内容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豆蔻分草豆蔻、白豆蔻、赤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果,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白豆蔻又称白蔻、蔻仁,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赤豆蔻也叫玉果、肉豆蔻,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

  豆蔻的营养成分主要富含挥发油(豆蔻素、樟脑、龙脑等),香气浓郁。

  功效作用方面,豆蔻所含的豆蔻素、樟脑、龙脑等挥发油,能祛除鱼肉的腥膻异味,令人开胃口、增食欲并促进消化。豆蔻的提取物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破坏癌细胞外围防护因子,使癌组织容易被损害。中医认为它能祛寒除湿、暖胃健脾、止痛祛痰、下气解毒。白豆蔻能芳香化浊、消胀行气、化湿健胃、止呕醒脾;赤豆蔻则能助消化、解酒醉、湿中下气、消食固肠。

  豆蔻还有以下几种食疗的功效与作用:

  1.治寒性霍乱:肉豆蔻6克,将肉豆蔻研为细末,以温水送服,每日2次。

  2.治郁热胃痛:草豆蔻、栀子各30克,姜汁适量。将草豆蔻和栀子共研细末,以姜汁糊成丸。每次服5克,每日2次,米汤送服。

  3.治久泻虚痢:肉豆蔻、吴茱萸各30克,小米60克,蜂蜜适量。前三料炒焦,研细,加蜂蜜炼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在食用豆蔻的方面,根据豆蔻的类别不同也有一些不同的饮食禁忌。草豆蔻用时须研碎成末状,待主料加热后放入;白豆蔻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赤豆蔻可直接放入炖的锅中。

查看全部内容

豆蔻简介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岭南。高丈许,外形像芭蕉,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秋季结实,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可入药,有香味。可用于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

  南方人取其尚未大开的,称为含胎花,以其形如怀孕之身。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唐 杜牧 《赠别》诗:“娉娉嬝嬝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席,豆蔻花间趖晚日。” 宋 陆游 《小园春思》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联姻》:“拥鸳衾梦绕 巫山 ,但豆蔻含胎可怜。”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一幕:“椰子肥,豆蔻香,你受着自然的丰富的供养。”

  豆蔻种子含挥发油约1%。所含山姜素(Alpinetin)为7-羟基-5-甲氧基双氢黄酮,豆蔻素(Cardamomin)为2',4'-二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

  有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功效。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查看全部内容
整屋案例
更多
分享到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