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50克,桂心75克,牛膝1.5克(去苗),槟榔100克,补骨脂150克(微炒),安息香100克(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
查看全部内容
骨碎补根茎为不规侧背腹扁平的条状、块状或片状,多弯曲,两侧常有缢缩和分枝,长3-20cm,宽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红棕色细小鳞片,紧贴者呈膜质盾状;直伸者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流苏状(睫毛),并于中柄基部和根茎嫩端较密集。鳞片脱落处显棕色,可见细小纵向纹理和沟脊。上面有叶柄痕,下面有纵脊纹及细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有白色分体中柱,排成长扁圆形。气香,味微甜、涩。
根茎为背腹面略扁平的不远则圆柱状长条形,长3-8cm,宽0.6-1cm;鳞片条状披针形,鳞片脱落处显灰褐色,具细小纵向纹理。断面棕黄色、灰白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香,味涩。
查看全部内容
骨碎补常用分株繁殖,以5~6月为好。将母株轻轻剥开,分开匍匐枝,每盆栽2-3丛,放半阴处,当根茎上萌发出新叶时,便已成活。也可用孢子繁殖,将成熟孢子撒入腐叶土表面,喷雾保湿。一般2个月后长出孢子体。夏季高温,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肾蕨作吊盆栽培时,容易干燥,应多喷水,注意通风。但浇水不宜太多,更不能把植株浸泡在水中。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易遭受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用肥皂水喷洒防治。出现生理性叶枯病时,注意盆土不宜太湿。
在培养土中加少量骨粉、蛋壳粉等钙质养分,更有利于肾蕨生长。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土壤使用排水良好的腐叶土,微酸性为好。冬季放于窗台阳光直射处,其他季节放于室内散射光处。
查看全部内容
据中国药科大学周铜水等研究,槲蕨根茎水煎剂(20g/kg,30g/kg)及柚皮甙(相当原药20g/kg )灌胃对实验性大鼠骨损伤愈合有促进作用。
骨碎补水煎剂7.5-50g/kg灌胃,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具有刺激骨关节软骨细胞代偿性增生作用,并能部分改善由于力学应力线改变造成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从而降低骨关节病变率。
查看全部内容
骨碎补,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蛾草。英文名:Drynaria fortunei。真蕨目、骨碎补科蕨类植物,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植株高15-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4-5毫米,密被蓬松的灰棕色鳞片;鳞片阔披针形或披针形,长达8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睫毛,中部色较深,边缘色较浅。叶远生,相距1-5厘米;叶柄长6-20厘米,粗1-1. 5毫米,深禾秆色或带棕色,上面有浅纵沟,基部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五角形,长宽各8-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浅心脏形,四回羽裂;羽片6-12对,下部1-2对对生或近对生,向上的互生,有短柄,斜展,基部一对最大,三角形,长宽各5-10厘米或稍长;一回小羽片6-10对,互生,有短柄,斜向上,基部下侧一片特大,长2.5-7厘米,宽2-3厘米,长卵形,钝头或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并与羽轴平行,下侧楔形,羽裂达具翅的小羽轴;二回小羽片5-8对,无柄,稍斜向上,彼此密接,基部上侧一片略较大,长8-15毫米,宽4-8毫米,椭圆形,钝头,基部下侧下延,下部几对深羽裂几达具阔翅的主脉,向上的为浅羽裂;裂片椭圆形,宽1.5-2毫米,极斜向上,钝头,单一或二裂为不等长的钝齿;向上的羽片逐渐缩小并为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偏斜,彼此密接,下部的二回羽状,上部的为深羽裂达具翅的羽轴。叶脉可见,叉状分枝,每钝齿有小脉1条,几达叶边。叶坚草质,干后棕褐色至褐绿色。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每裂片有1枚;囊群盖管状,长约1毫米,约为宽的1 .5倍,先端截形,不达到钝齿的弯缺处,外侧有一尖角,褐色,厚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