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姑婆芋(学名:Alocasia macrorrhizos (L.) Schott &Endl.),别名姑婆芋,原产南美洲,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
细叶姑婆芋,有多个俗称,如,野芋、观音莲、山芋、海芋、狼毒(广东)、大根芋、大虫芋、天荷、天芋等,作为观赏植物时则称其为滴水观音,这是因为如果环境湿度过大,会从它阔大的叶片上往下滴水,其花是肉穗花序,外有一大型绿色佛焰苞,开展成舟型,如同观音座像。在中国北方需在室内越冬,在南方可以露地生长,球茎和叶可以作为药用,其块茎及全株汁液均有毒,误食会产生口麻颊肿,胃部灼痛等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中毒死亡,现在山芋作为绿化观赏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
查看全部内容
姑婆芋全株汁液含草酸钙、氢氰酸及生物碱,有毒性,误食会引致舌头麻木、肿大及中枢神经中毒。皮外接触汁液则会引致痕痒、麻木及发疹。
主治:全草均可捣烂敷肿毒以及治疗皮肤病。根茎可健胃、治腹痛、霍乱、疝气等、外敷肿毒。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削去外皮,切片,用清水浸漂5~7天,勤换水,取出晒乾或鲜用。加工时,以布或纸垫手,以免中毒。
化学成分
根状茎含生物碱、甾醇类化合物(无色针晶,熔点139~141℃)并含有一种刺激性有毒成分皂草毒(sapotoxin,C17H26O10),对热和氧化剂不稳定,用石灰水煮可除去,在水、乙醇、氯仿、四氯化碳及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均不溶解。此外,尚含有淀粉10~17%、草酸钙及钾盐。鲜根状茎含结晶性海芋素(alocasin)。
性味功能
微辛、涩,寒。有毒。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感冒,肺结核,肠伤寒,虫、蛇咬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用量9~15克,鲜品30~60克,久煎後方能内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不能敷正常皮肤)。
附方
1. 流行性感冒:
鲜海芋根状茎5公斤,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大米120克,食盐15克。混合入锅,急火炒至大米成棕黑色,加水10公斤,煮沸2小时,过滤。预防:每日1次,每次服150ml,连服3天。治疗:每日2次,每次150ml。
2. 肺结核:
海芋根状茎乾片500克,加水5公斤,久煎至1.5公斤时过滤,再浓缩至0.5公斤,加入适量的糖及防腐剂。每次服10~15ml,每日3次,小儿酌减。15~30天为一疗程。
3. 治癰肿疮疖(包括):
块根捣烂,敷患处。
4. 治风热头痛:
野芋头苗(切片),贴患处。
5. 治狂犬病:
痕芋头120g,水煎服。亦有兼用痕芋头捣烂数伤处。亦有痕芋头加猪肉同煮。
6.中和毒性
被“咬人狗”等酸性植物、蜜蜂扎到等的患处,可用全株捣烂敷于患处,以酸碱中和毒性。
查看全部内容
姑婆芋是多年生草本叶阔大,产于低中海拔地区。
姑婆芋具有斜上的肉质茎,高度常可超过一公尺。
根相当硕大,但含有毒性,叶子广大呈卵形,其长约六十公分至一百公分,宽二十公分至四十五公分,先端尖锐,基部心状箭形,全缘或波状缘,叶柄粗壮。
佛焰苞长椭圆状披针形,绿色。
花单性,黄白色,雄花在下,中间部份为不孕的中性花。
浆果球形,径约一公分,成熟时深红色。
喜生长于阴凉湿润环境,常见于山沟阴凉处、水沟边或村庄附近肥沃地上。也常有人栽培它当观赏植物。
查看全部内容
1. 本品有毒。
必须用大米共炒至焦黄,久煎(2小时以上)去毒,方可内服。生用或煎煮时间过短,会引起舌肿麻木,甚者有中枢神经中毒症状。轻症可饮米醋或生姜解毒。
2. 中毒原因:
皮肤接触其汁液或误食。
3. 中毒表现:
皮肤接触汁液发生骚痒;眼与汁液接触引致失明;误食茎或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诞,肠胃烧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
4. 中毒救治:
皮肤中毒可用醋酸或醋洗涤。误食中毒服蛋清,面糊,大量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腹痛注射吗啡;惊厥注射镇静剂,服溴化钾或吸入乙醚。民间用醋加生姜汁少许共煮,内服或含漱。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