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黄兔的毛色是人为培育出来的,黄褐色家兔的毛色并不固定,是由色块拼凑而成,福建黄兔的体型不大,通常用作小范围的饲养,在市场上见到的几率不多。
中文名:福建黄兔
俗名别名:啡兔
原产地:美国
体形体重:1.8~2.7kg身型多是在两个极端,一是很瘦,一是很重、很大只,且是跑步好手。
食性:草食
繁殖方式:胎生
认证协会:美国兔仔繁殖者协会(American Rabbit BreedersAssociation,ARBA)
历史起源:福建黄兔原来的颜色是黑色的,但是大约在1887年的时候,美国的一个野兔爱好者进行兔子的混种实验,把原本属于黑色的黄褐色家兔混种成今日的黄褐色模样,而整个的混种实验是经由约3~4次混种才成功的。同时期在美国德贝郡里,也开始着手生产和展示混种成功的黄褐色家兔,并进行兔子的买卖和交易。在1891年时成立了黄褐色家兔俱乐部,让国际间更进一步的了解到黄褐色家兔这个品种。
查看全部内容
福建黄兔的饲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保证环境的优异,防止疾病的发生,这里指的环境并不是环境有多干净,而是要做到适宜,比如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湿度等等。
一、福建黄兔忌惊吓
福建黄兔胆小怕惊,如受到突如其来的刺激,会引起精神高度紧张,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的在笼内狂奔乱撞,有的孕兔造成流产,甚至咬死仔兔。根据家兔的这一弱点,要给家兔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平时禁止参观,严防动物闯入,饲养时操作要稳,以免惊吓家兔。
二、福建黄兔忌炎热
福建黄兔被毛浓密,汗腺稀少,耐寒冷而怕炎热。饲养家兔最适温度为摄氏15~25度,持续的日光直射和30℃以上的高温,易引起家兔中暑,严重的可造成死亡。因此,在养兔生产中,要给家兔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冬防寒,夏防暑,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三、福建黄兔忌潮湿
福建黄兔生活在潮湿污浊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易引发福建黄兔患球虫、疥癣、结膜炎及呼吸道疾病。据此,要注意保持兔舍四季干燥、清洁卫生和空气新鲜,保证兔体健康和正常繁殖。
四、福建黄兔忌过度繁殖
福建黄兔母兔的怀孕期为30~31天,如果让母兔过度繁殖,就会严重影响母兔健康,使母兔的繁殖年限缩短,使用价值降低。故对繁殖母兔一定要制订和实行科学的繁殖计划,避免过度繁殖。一般每年繁殖6~7窝为宜。
查看全部内容
一个优异的环境可以保证福建黄兔的正常生长,并可以避免一些疾病。那么,什么样的环境对于福建黄兔来说才是优异的呢?
一、福建黄兔适宜的温度
福建黄兔的汗腺不发达,全身覆盖浓厚的被毛,体表的散热能力差。因此,福建黄兔非常怕热,福建黄兔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5~25度,在炎热的夏季,如果温度过高,将危及福建黄兔的生命。在兔舍建造时,一定要注意“大兔怕热,小兔怕冷”这一特点。
二、福建黄兔适宜的湿度
福建黄兔适宜的湿度为60%~70%,湿度对兔的影响也很大。兔舍建筑,一定要选择在地势高燥的地方,切忌选择低洼潮湿的环境。
三、福建黄兔的通风
空气的卫生状况对于福建黄兔的影响很大。由于兔高密度舍养,兔舍产生有害气体;加之污毛、灰尘及水汽等,对福建黄兔的生长和健康极为不利。
四、福建黄兔的光照
光照对于福建黄兔的生长和繁殖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兔通过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及骨铬的发育;光照可促进福建黄兔性腺的发育,对于母兔的发情和配种至关重要。光照不足,可导致母免长期不孕。
查看全部内容
福建黄兔有两种不同的颜色,这是在培育该品种时留下的弊端,福建黄兔的体型中等,无论是作为宠物兔还是家养兔都比较合适,现在更多时候用于宠物兔。
一、福建黄兔的外观
福建黄兔是属宠物兔,标准体重为4~6磅,是中型兔之一。他们原来的颜色是黑色的,后来在1887年时被培育至黄褐色,因此福建黄兔是有两种不同的颜色。福建黄兔的身型多是在两个极端,一是很瘦,一是很重、很大只,且是跑步好手。
二、福建黄兔的培育历史
福建黄兔原来的颜色是黑色的,但是大约在1887年的时候,美国的一个野兔爱好者进行兔子的混种实验,把原本属于黑色的黄褐色家兔混种成今日的黄褐色模样,而整个的混种实验是经由约3~4次混种才成功的。同时期在美国德贝郡里,也开始着手生产和展示混种成功的黄褐色家兔,并进行兔子的买卖和交易。在1891年时成立了黄褐色家兔俱乐部,让国际间更进一步的了解到黄褐色家兔这个品种。
美国黄褐色的食物可根据当地的农作物习惯进行,在夏季可以饲喂一些草莓,冬季可饲喂干草,福建黄兔是比较容易饲喂的兔子,只要是合理的食物都没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食物对于福建黄兔来说是合理的呢?
不能喂食的食物:刺激性强的蔬菜不宜喂福建黄兔,如洋葱、韭菜、
大蒜等。此外,巧克力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应该绝对避免喂食。
蔬菜:
胡萝卜、
红薯、洋白菜(卷心菜)、黄瓜、萝卜叶子、南瓜、青菜。喂食蔬菜时必须洗净后沥干水再喂。
水果:橘子、
香蕉、葡萄、苹果、草莓。喂食水果时要适当减少福建黄兔的饮水量,以调节水分的吸收。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