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百科
荒漠伯劳
目录
1、荒漠伯劳产地
2、荒漠伯劳饲养方法
3、荒漠伯劳价格
4、荒漠伯劳简介

荒漠伯劳产地

  荒漠伯劳在中国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以及新疆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中部、西部和非洲的干旱疏林地区。

  荒漠伯劳6月初筑巢产卵,满窝卵4~5枚,淡粉色具细密的红褐色斑点和稀疏的暗紫色斑,在鲺端较集并形成一深色环轮。孵卵期14~15天,雏鸟在巢经双亲饲喂15天左右离巢,然后在亲鸟带领下游荡觅食。为大杜鹃的巢寄生宿主。

  幼鸟:上体羽色似成鸟但具有棕褐色鳞斑;尾上覆羽棕褐,微具淡黑横纹;尾羽为深褐色,末端淡灰白色并有一条不规则的黑色次端斑;眼先、过眼纹及耳羽褐色,有淡黄色眉纹;初级飞羽黑褐色,不具翅斑;内侧飞羽的外翈及端部有宽约1~1.5毫米有淡棕色缘;下体几乎不见鳞纹;胸部羽色较成鸟发粉褐,隐约构成一条胸带。

  雏鸟:羽色似幼鸟,背羽及肩羽满布清晰的横斑;眉纹宽而前伸达于前额;眼先、过眼纹至耳羽为褐色;下体污白色,在胸、胁及腹羽染以皮黄色,不具或微具鳞斑。

查看全部内容

荒漠伯劳饲养方法

  荒漠伯劳在所食昆虫中,鞘翅目昆虫占90%以上,其余是蝗虫、蜂、蝇、蛾、蚂蚁、瓢虫、金华虫等。也吃植物种子。

  荒漠伯劳6月初筑巢产卵,满窝卵4~5枚,淡粉色具细密的红褐色斑点和稀疏的暗紫色斑,在鲺端较集并形成一深色环轮。孵卵期14~15天,雏鸟在巢经双亲饲喂15天左右离巢,然后在亲鸟带领下游荡觅食。为大杜鹃的巢寄生宿主

  分布于欧洲、亚洲中部和西部、非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一般栖息于常见于荒漠地区疏林地带及绿州、村落附近以及多栖息在枝头或电线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查看全部内容

荒漠伯劳价格

  荒漠伯劳都是野生的为主,市面上的看到比较少,价格不是很明确。

  雄性成鸟:繁殖期上体灰沙褐色;嘴基至前额淡沙褐色,头顶至上背灰沙褐色,下背至尾上覆羽染以锈色。由于高温干旱地区的体羽磨损及退色甚为迅速,使不同时期的标本羽色差异很大,一般新羽的头顶及背羽显褐色调,随着繁殖进程的磨损而渐增沙灰色,甚至头至上体近于灰色。眼先有一略杂褐羽的三角形黑斑,向后延伸绕过眼达于耳羽区,形成一条略杂有褐色的黑色过眼纹;少数繁殖后期的标本,眼先的黑斑不显,几全为淡土棕色;自嘴基有一条淡黄棕色眉纹,后伸达于耳区上方(此眉纹随繁殖进程而退为淡沙色);尾羽锈棕色,略具淡端,各羽在新羽可见有许多宽约7毫米间隔2毫米的暗色隐横斑;肩羽与背羽同色;大覆羽与飞羽为暗褐色,具淡棕色外缘及羽端,以内侧飞羽更为显著,在新羽为宽约1毫米的棕色缘,随繁殖进程的磨损而变窄、褪色,以至几乎不可辨;第3~10枚初级飞羽基部有不甚发育的白色翅斑,大多被翅覆羽所掩盖,有的在下半缘略杂淡黄,有的翅斑几不可见。颏、喉乳白色;胸、胁、腹羽污白杂以淡沙褐色,在新羽标本染以粉棕褐色;尾下覆羽乳黄。

  雌性成鸟:羽色似雄鸟但眼先斑为褐色并杂有淡黄色羽,微有少数黑羽;过眼纹及耳羽均为褐色;初级飞羽基部的白色翅斑不发育,有的只限于内翈,有的内、外翈均不具白色;胸、胁部染以污黄色,在颈侧及胸部隐约可见细微的褐色鳞斑。

查看全部内容

荒漠伯劳简介

  荒漠伯劳(学名:Lanius isabellinus)为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红尾伯劳、红背伯劳。雄性成鸟繁殖期上体灰沙褐色;嘴基至前额淡沙褐色,头顶至上背灰沙褐色,下背至尾上覆羽染以锈色。雌性成鸟羽色似雄鸟但眼先斑为褐色并杂有淡黄色羽,微有少数黑羽。分布于欧洲、亚洲中部和西部、非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一般栖息于常见于荒漠地区疏林地带及绿州、村落附近以及多栖息在枝头或电线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荒漠伯劳6月初筑巢产卵,满窝卵4~5枚,淡粉色具细密的红褐色斑点和稀疏的暗紫色斑,在鲺端较集并形成一深色环轮。孵卵期14~15天,雏鸟在巢经双亲饲喂15天左右离巢,然后在亲鸟带领下游荡觅食。为大杜鹃的巢寄生宿主。

查看全部内容
整屋案例
更多
分享到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效果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