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百科
赤腹蜥
目录
1、赤腹蜥的简介
2、赤腹蜥的价格
3、赤腹蜥的饲养方法
4、赤腹蜥的产地

赤腹蜥的简介

  赤腹蜥属环尾蜥科,身上有厚重的鳞甲,背部鳞片较细小,尾部鳞片呈棘状刺形,具有很好的自我保护能力。雄性赤腹蜥腹侧部多呈黄色或橘色故得名赤腹蜥。赤腹蜥头部呈三角形,较为光滑,为深褐色或黑色,前肢较小,后肢较为粗壮,都有鳞片覆盖,有五趾。赤腹蜥和荒漠蜥一样,5-6月是它们的交配繁殖期,产卵洞穴的土质要松软,洞温在18-20℃之间,产卵期主要在6、7月,有的也可持续到8月上旬。每年产卵1次,仅1-3枚,多数为2枚。卵在母体输卵管后段(“子宫”)就开始发育,直到产出仔蜥,属于卵胎生。巨型环尾蜥,是日型性穴居型的蜥蜴,它们通常分布于干燥的多岩地区,在岩缝中或是凿出的洞穴中栖息,这种习性和环境也十分类似部份岩居型的王者蜥.它们有一个招牌动作,就是撑高前肢面向阳光晒太阳,所以它们的英文俗名就叫做 "望日蜥"倒是非常传神。

查看全部内容

赤腹蜥的价格

  目前最便宜的是环尾,苗子五百左右.基本上要繁殖巨型环尾蜥并不容易,雌雄辨别不难,雄性股孔明显,前肢内侧的鳞片特别突起,雌性就没有.巨型环尾蜥也和犰狳蜥一样是胎生蜥蜴.每次可以产下1-2只幼体.幼体需要三年以上的成长才能具备生殖能力.由于个性温驯,巨型环尾蜥也属于群聚型的蜥蜴,可以多只混养,即使有多只雄性也不会有激烈的争斗出现.但是巨型环尾蜥虽然多数是野生个体,不过六位数字的身价超高,可以挤身梦幻蜥蜴之林,恐怕要买多只混养对一般人来说只是梦想而已.赤腹蜥是穴居动物,主要栖息于岩石缝中,白天出来觅食,它们彼此通过卷曲的尾巴交流信息。赤腹蜥体内的水份循环很缓慢,所以可以承受很高的温度和很干燥的环境,行动迅速敏捷,是很机警的蜥蜴,其实巨型环尾蜥和犰狳蜥都是同属Cordylus绳蜥属的亲戚,这一属共有至少28个种类,全属都是CITES II的保育类.而巨型环尾蜥也是体型最大的一种.但是它们不会和犰狳蜥一样咬住尾巴卷成球状以逃避掠食者.但是它们 也有一个招牌动作,就是撑高前肢面向阳光晒太阳,所以它们的英文俗名就叫做 "望日蜥"倒是非常传神.

查看全部内容

赤腹蜥的饲养方法

  赤腹蜥和大部分的蜥蜴一样,是肉食性动物,比如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部分生活在非洲干旱地区的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也是杂食性。赤腹蜥的牙冠宽,呈叶状,有具锯齿状的切缘,能比较迅速的捕获食物。分布于南非东北部的干燥草原地带,气候干燥,日照强烈,饲养时除非能接受8小时以上的日照,否则高品质的UVB光源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不少人以为它需要很高的温度,结果在饲养的时候设置了一个类似王者蜥的环境,结果悉数阵亡,巨型环尾蜥也落了个“不好养”的坏名声。实际上,饲养巨型环尾蜥并不需要类似王者的高温, 热点温度30-32度来饲养已经是足够了.巨型环尾蜥的分布区域,夏天温度在25-35度,冬天在7-15度之间。天气寒冷的时候会在地洞中冬眠,但人工饲养下,冬眠并不是必须的。水盆对巨型环尾蜥来说的必备的,而且最好是能让全身泡澡的大水盆,我在饲养的时候发现,就算是现在寒冷的早晨,小龙醒来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去水盆里打个滚,再爬上石块晒太阳。由于经常在水盆里活动,所以里面的水切记保持清洁,最好1-2天就要更换一次。

查看全部内容

赤腹蜥的产地

  蜥蜴是爬行类中种类最多的族群,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平常比较少见的品种-赤腹蜥。赤腹蜥主要分布于南非西海岸干旱地区,栖息于岩缝间,是日行性动物。巨型环尾蜥是肉食性的,我平常以大麦虫,杜比亚,樱桃蟑螂撒上维他命钙粉作为其主食,不过偶尔也会找点白蚁给它“改善”生活,养好蜥蜴=养好饲料,所以我会很用心地去养这些饲料昆虫,饲料健康,我的小龙吃了才会健康。不过在良好的环境下,我的小龙似乎忘记了寂寞。一只饲养得当健康的魔龙,会和饲主有很好的互动,虽然外表看起来高傲霸气,但其实是一只温柔到极点而且聪明的蜥蜴。当和它对望的时候,它可以歪着头长时间看你,可以用食物让它表演跳高, 可以轻轻抚摸它的下巴而不会闪躲。全长12——16公分,最大可达21公分,头后部有6枚大而有明显鳞骨的鳞片并列。躯体及尾部同样有具明显鳞骨的鳞片呈带状排列。其中位于躯体部位的鳞片数量,有15——17枚。雄性身上约有26——32个股孔。

查看全部内容
整屋案例
更多
分享到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效果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