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到底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构建,又如何维护管理呢?从这本书中,你将得到答案。你可能是建筑、景观、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可能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可能是城市建设、雨洪管理的水环境关注者,还可能是市政建设的政府员工,只要你想了解“海绵城市”,想知道为什么我们被迫要在城里“看海”,甚至想找到解决办法,为构建“海绵城市”助力的话,那么这本书将是你不二的选择!
本书收录了几大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公司如AECOM、SASAKI、SWA、德国戴水道设计咨询公司、土人景观、深圳市北林苑、阿普贝思等“海绵城市”的实践案例以及他们对于海绵城市构建的理念、相关技术研究的文字论述,可以了解到各个公司对于城市雨洪管理规划建设的设计研究和最新进展,书中有图片500张左右,直观清晰地展示了海绵城市建设如何落实。书中收录的景观项目类型丰富,按照项目尺度分为景观规划中的雨洪管理和景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两大类,涵盖了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公园规划、乡村规划,水系设计、校园设计等不同规模尺度的项目。同时本书邀请到北大俞孔坚老师和北林苑院长何舫写序,二人对本书的内容极力推荐,除此之外,书中还收录了清华大学景观系副教授刘海龙老师和德国戴水道设计咨询公司的相关理论研究,阐明近来“海绵城市”构建新的进展和方向。当中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走入新的历史时期,这本书将成为难得的参考文献及宝贵的技术设计指南。
图书简介
“海绵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形态的生动描述,也是一种雨洪管理和治水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海绵城市”是指建立在生态基础设施之上的生态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以单一目标为导向的“灰色”工程性基础设施;其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景观设计的方法以及渗、蓄、净、用、排等关键技术,实现以城市内涝和雨洪管理为主且同时包括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公园绿地建设及城市微气候调节等综合目标。
城市化在给城市道路、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带来较大改善的同时,也引起了气候、水文、植被以及环境质量的改变。伴随着城乡双重城镇化的无序蔓延,土壤污染、水污染、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崩解,这使人们不禁无限感慨, “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有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本质是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目标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转变传统的排水防涝思路,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充分发挥河流、山体、城市绿地、道路、建筑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利用透水铺装、植被渗沟、下凹绿地和湿地水体等景观元素,重建接近自然的水循环过程,使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实现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查看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1)注重实战,全程跟踪施工项目多年,是一本实用的水体生态净化工程书。
(2)植物品种常见,容易操作,是众多管理和技术人员急缺的技术型书籍。
(3)利用自然植物来净化水源、改善水体,是生态的设计,市场前景广阔。
图书简介
《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根据工程特点主要分为三大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海绵城市中水生植物主要应用品种”,以“极具应用价值、实践操作性强”为原则,推荐了37种水生植物。在品种特性和应用技术介绍上,淡化了一些理论和常识性的内容,重点强调了与实践应用密切相关的技术方法和应用经验;每种植物都配有彩图,并在不同类型的应用领域均有展示,以便读者能直观地识别植物和感知其在相关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效果。
第二部分“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细分为“湖滨河岸生态带”、“潜流碎石基质人工湿地”、“表面流土壤基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和“雨水LID处理”5个应用领域。
第三部分“水生植物在水体景观中的应用”,细分为“小型水景”、“湿地公园”和“水生专类园”3个应用领域。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均是结合大量实践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阐述的,配有治理或施工前后、不同生长期的现场实景彩图,并用“施工心得”、“设计施工建议”、“工程反思”等形式重点总结水生植物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实践技术和经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将水生植物分为“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两大应用领域分开阐述,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水体净化和水体景观是水生植物最重要的2个应用功能,两者的功能定位和工艺技术均有所差异;二是在实践工程上,这两类项目从立项、设计到施工,通常来源于环保和园林这2个不同的系统和行业,也就造成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有专业差异。不过,根据水生植物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单纯的水体净化或水体景观项目已经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项目已经将这2大功能结合起来实施。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