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世界最优秀解构主义大师
pchouse佚名 2010-7-27 17:30:30

1

扎哈·哈迪德作品

  在维塔一案中扎哈证明她其实是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语汇仍沿袭她早期的作品,但组合方式己大不同。

  早期扎哈的语汇是挑战基地涵构,现在她学会从基地找出她要运用的空间语汇。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或许扎哈已了解,"瞬间的爆发"并未能揭露人类心灵的构造,但能展现人造环境的本质。她并未在乌托邦的残迹中发现自由空闲,而是在对既有环境的探索中发现。

  盘旋手法,维塔案后,盘绕元素一再出现于扎哈的作品中:像是蓝图馆,一案中的金属折板;也曾出现于卡迪夫湾歌剧院、V&A博物馆增建中。扎哈这时期的建筑是蜿蜒至基地景观内。接下来她更进一步创造自己的景观,以此景观包被机能、创造空闲。在V&A博物馆中,扎哈运用在霍金广场一样的手法,将画廊延展至屋顶之上。卡迪夫湾歌剧院中,这种盘旋的语汇界定了大厅空间;在蓝图馆中则创造了展位的存在性。

  “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

  当扎哈·哈迪德(ZahaHadid)设计的罗马最新当代艺术场馆“Maxxi博物馆”(头两个字母代表Museum of Art,即艺术博物馆,xxi是罗马数字“XXI”,表示21世纪)去年11月向批评家们揭开面纱后获得了极多好评。《纽约时报》建筑评论家尼克莱·欧罗索夫(Nicolai Ouroussoff)甚至称,如果“教皇乌尔班还活着,我肯定他会马上请哈迪德女士共进早餐,谈谈下一步的计划。”而当时,人们却认为哈迪德耗资1.38亿英镑(2亿美元)的博物馆仅仅是一座建筑物,缺乏艺术感。

  哈迪德设计的建筑造型如梦似幻,极少能从其数字化模型转为现实存在,她的建筑一直受到批评,称其充满魅惑和戏剧性,却缺乏实用性。上周末,Maxxi的第一批展览拉开帷幕,包括艺术家吉诺·德·多米尼克斯(Gino De Dominicis)和建筑师路易吉·莫雷蒂(Luigi Moretti)的展览,许多人怀疑哈迪德是否能够平衡其壮观的建筑的戏剧性与艺术需要的简约朴素之间的关系。很多批评家表示,在很大程度上她成功了。

  哈迪德本人似乎不太担心这一项目会引起怎样的反应。人们看来很喜欢这座博物馆:开馆的头3天就已有2.5万人参观,这说明了一切。

  “重要的事情在于这些作品并未如有些人预想的那样在哈迪德强大的建筑中显得相形见绌或销形匿迹,”《观察家》建筑评论家罗恩·穆尔(Rowan Moore) 写道。然而“这里不是展览那些和缓而审慎的冥想性作品的地方,你不会想在这儿展示维米尔的作品。”总的来说,他写道,“这种效果遮蔽了它的不足之处”。

1

扎哈·哈迪德作品

  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的 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哈迪德也遭受过很多重大挫折。正如评审团所指出的那样,哈迪德获得世人认可之路,是“英雄式的奋斗历程”。

  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她的设计。时至今日,在已经生活了20多年的伦敦,仍未有一件哈迪德的作品问世。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哈迪德也直言自己在英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很久以来,人们一致认为哈迪德的设计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但也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尽管她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时候一年获4项,但似乎在世界建筑环境里掀不起一丝波澜。这种状况一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了改观。

  除了荣誉之外,各种请她主持设计的邀请单也像雪片一样飞来。对哈迪德来说,未来的日子将非常忙碌。在欧洲,她已经开始筹措为宝马公司设计位于德国莱比锡的新总部,此外,她还接下了设计坐落于罗马的意大利国立现代艺术中心的任务。在美国,她身为最终5位入围者之一,将设计2012年的纽约奥运村。当然,哈迪德还想为自己已离开近30年的故乡巴格达做些什么。“若能在那里设计建筑,将是很不错的事。”哈迪德说。因为她认为那里实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扎哈·哈迪德部分作品欣赏:

1

扎哈·哈迪德作品

1

扎哈·哈迪德作品

1

扎哈·哈迪德作品

1

扎哈·哈迪德作品

1

扎哈·哈迪德作品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