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 家居企业普遍想涨价
pchouse佚名 2010-6-22 18:23:21

  漫天飞来的订单,并没有改变东莞企业老板们的心情。原材料成本飞速上涨,物流成本上涨,最低工资标准眼看着又要提高,不少老板第一季度只赚了吆喝。无路可走之下,涨价之声四处响起。

  但东莞老板们不得不面对的,是定价权缺失的残酷现实。在这场明显不对等的“蚁象之争”中,东莞老板们百态尽显。哪一天,他们才敢在价格上一锤定音?

  涨·现状

  一季度瞎忙,二季度想涨

  整个第一季度,张业锦都处于忙碌状态。他在东莞厚街镇经营着一家手袋厂,单是去年接下的订单,就够他忙到4月底。可是他并不显得轻松。“今年第一季度就是瞎忙,没挣到钱。”张业锦两手一摊,尽管面临着生产成本的提高,但这些订单早前都已经谈好价格,他也只能按合同履约。

  同样“瞎忙”的还有东莞市凯邦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凯。化工行业本来利润空间还比较大,但吴凯发现,随着钢材、塑胶等基础原料价格持续上扬,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今年一季度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同比上涨了一倍以上。吴凯眼睁睁看着利润被吞噬。

  外界关注到东莞订单繁荣的同时,却极少关注到企业利润急遽缩水的现状。文艺在东莞石碣镇经营着一家电子厂,她急切地告诉记者:“智利一地震,铜价就涨个不停。在我们电子行业,铜是一种基础原料,其实很多老板第一季度都白做了。我们都在说,4月份涨价是不现实的,但5月份一定要涨,不然没法做了。”

  在这些压迫企业利润的因素中,原材料的成本是头号先锋。其次是5月份即将上调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追随油价上涨的物流成本。

  “第一季度一些木材原料简直涨得不像话,涨价幅度竟然达到50%!对家具企业来说,运输成本也是压力比较大的一个方面,4月份油价涨了,运费也要跟着涨。家具企业一天都是几十上百个货柜,受运输成本压力很大。5月1日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劳工成本又要涨了。”台升家具董事长秘书邱敏哲掰着指头一个个细数着。

  涨·方式

  小心翼翼试探涨价

  不管愿望多么强烈,涨价对于东莞企业来说,终归是一件极难启齿的事情。“涨价?笑话!也不想想定价权在谁手里。”东莞屹立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功俊一语道破,在贴牌加工为主的东莞,低价是不少企业的发家秘笈和生命之源,谁都不敢拿企业的生命开玩笑。

  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现状,什么都不做无异于等死。做手袋的张业锦把第二季度新订单报价提高了10%-15%.“客户没有丝毫为难,他们都接受了。”张业锦说,客户也不是成天待在欧美,他们经常会来大陆考察。“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我一切都摊开来,算给他们看,我生存不下去一定要涨价的,所以他们都能接受。”

  张业锦也清楚地知道,一试探涨价,客户的订单也立刻变成了“试单”。“他们也要观察市场情况,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下订单了。”

  同样是试探,不是每个客户都能谅解。毕竟经济圈里,最讲的是利益。东莞市汇利丰玩具厂戴秀英说,自己工厂的原材料从2月份至今,已经涨了10%,人工也涨了30%.但一开始她跟客户谈涨价,他们并不接受,所以只得自己承担了两三个月的成本上涨压力。直到4月份开始接5月份的订单时,她才开始提价,但也只上涨了约5%-10%.

  东莞莲盈无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辉同样深刻地感受到涨价的困难。每次接单的时候,他都尝试着上调报价,但客户不愿意接受。“有的客户理解,就可以上调一点,但也是远远赶不上成本的上涨幅度。只有慢慢提价了。”

  不敢明涨只好“变相”

  在这场“蚁象之争”中,“硬碰硬”叫涨的老板们普遍多了一轮辛酸的经历。精明的老板们则避开直接叫板,开始了“变相”涨价。

  “报价上涨是必须的,我们计算了一下,从去年12月份至今,光是人工成本就提高了30%左右。企业要生存必须涨。”东莞市乐凯安吉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道松称。今年一开始,他就将自己给客户的总报价上调了5%.

  几乎没有悬疑,刘道松直接被拒了。他改变了策略,向客户提出要求,把每一个皮包的人工加工费提高3-5元,按单件价格计算。这样总报价上涨大概在2%-3%,客户也就退了一步,接受了这个方案。刘道松由此得出结论,价格上调的步伐应该缓慢一些,不能太激进,更别妄想一步到位。

  东莞绿杨鞋业副理文正告诉记者,鞋业从来都是经销商、贸易商要求企业降价,没有企业要求涨价的。但鞋企有自己的手段,那就是通过产品更新换代的方式,比如通过改变鞋子的款式“推陈出新”,从而实现“变相提价”。这样涨价10%-15%是不成问题的。

  涨·心态

  有人默默承受有人牛气冲天

  对于东莞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成本的上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每家企业的态度。记者发现,在这轮价格风潮里,一些企业选择默默忍受压力,等待时机;另一些企业则牛气冲天,叫涨就涨。

  仔细观察这两种生态,就会发现其中的秘诀:掌握自主品牌或是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洒脱自如;纯粹的贴牌加工,就将价格决定权交到了别人手中。

  牛气派:

  说涨就涨,品牌是底气

  代表言论:

  公司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是跟原材料成本一致的。客户接受就做,不接受就拉倒,不管他的,没钱赚谁做。

  ———东莞市百路业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太亮

  相对大量对涨价难以启齿的企业老板们而言,肖森林的态度潇洒得多。他从2003年开始经营自主品牌“哈一代”玩具,目前在东莞玩具界已经小有名气。今年以来,成本上涨超过10%,他还没有感觉过窘迫。“成本一涨我们就提价,涨幅也是同步的。”

  为什么肖森林有如此底气?“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肖森林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工厂目前绝大多数产品都是自己设计,贴自己的商标,大部分销往国内市场。回首创自主品牌的初期虽有百般艰难,但如今他却获得了洒脱。

  东莞市百路业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太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与肖森林不同的是,他还是做着大量的海外订单。但他的产品有很多独特的创意设计,到现在,他已经成了一个靠创意赚钱的商人。“公司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是跟原材料成本一致的。客户接受就做,不接受就拉倒,不管他的,没钱赚谁做。”刘太亮对自己的态度直言不讳。

  忍受派:

  不轻言涨,是珍视客户

  代表言论:

  降价容易,涨价难啊。打折打到骨折人家都高兴,一涨价人家就不干了。老板也一再强调说,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去抬价。

  ———台升家具董事长秘书邱敏哲

  对于东莞大量的加工企业而言,闷声不说是最无奈也是最好的选择。台升家具董事长秘书邱敏哲感叹,“唉,降价容易,涨价难啊。打折打到骨折人家都高兴,一涨价人家就不干了。老板也一再强调说,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去抬价。根据我们了解,目前家具行业的话,大家都不敢涨,也没有涨价的动作。”邱敏哲更期待各行各业都涨价,那么家具行业的涨价也就变得顺其自然了。

  凯邦化工总经理吴凯也在默默等待。“高端客户根本就不同意你涨,他知道利润空间比较大,虽然涨了但你还是有钱赚。但中端客户的产品利润不高,一下就被吃掉了,接的单越多亏得越多。”从今年2月份以来,吴凯将中端产品出厂价上调了5%,这远远低于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只能基本保证不亏本。“虽然没钱赚,但还是得硬着头皮做,主要是为了维持客户关系。目前原材料涨到历史最高峰,等到成本降下来就有钱赚了。如果现在不做,他去找别人,以后有利润的时候也就不会找你的。不敢轻易言涨,就是不敢轻易放弃客户。”

  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如松香、橡胶等,每年六七月份会有大批的新产品生产出来,价位相对会低廉一些。但吴凯认为,由于今年自然灾害非常厉害,产量会减少,所以预测降幅不会很大。成本上涨如果持续下去的话,涨价则是势在必行了。

  涨·声音

  采购商可能转向东南亚

  刘道松(东莞市乐凯安吉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在不断提高,优势会相对削弱,全世界享受中国低廉价格商品的日子可能要过去了。这是一个趋势。而要考虑的一个现实就是,对于大企业的采购来说,他们也可能会做出战略调整,或者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

  淘汰应对能力差的企业

  叶檀(著名财经评论人):我预计原材料会继续上涨。企业不敢言涨,这是中国出口企业普遍的问题,恶性竞争之下没有定价权,没有议价权,只是靠出口退税三五个点来赚取利润。这样的企业其实不应该生存下去。政府应该通过税费改革、货币改革来提升出口企业的层次,比如下调出口退税率,那些应对能力差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

  不改变方式会恶性循环

  林江(东莞市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只要财政资金不退出市场,造成货币的大量投放,国际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就还会继续。企业想慢慢提高出厂价格转移压力,这是比较难的。因为我们越是强调出口的重要性,我们就越不敢得罪那些外国进口商,毕竟是依赖他们的订单来生产。这样我们越是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越要靠出口,就越要遭受利润压缩。这样进入恶性循环,利润严重压缩甚至亏本,只能面临倒闭的命运。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