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像是后门的正门,一段纵深狭长的窄梯,苏丹家的昏暗,让初入的人有些不适应,出离了本该属于大空间的那份明澈预想。
客厅是暗的,餐厅是暗的,卧室是暗的……暗,覆盖的面积超出了我们惯常的接受度。苏丹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家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人得以休息,中国人的居住传统是讲究南北通透,那是因为我们古代房屋中的窗普遍很小,又以纸作为隔断,所以对光的渴求格外强烈。但如若让人处在一个极其通透的环境中,他会缺少安全感,并不构成理想的居住环境。”作为一个极其讲求环境心理的建筑设计师而言,苏丹更多关照的是如何居之所安,而非所谓风格的彰显。坐在半下沉的客厅的红色沙发中,几乎是以一种平视的角度看窗外花园中的草长莺飞,而身处暗处,便不会打扰蚂蚁搬家,蟋蟀恋爱,此刻人与自然如此平等贴近,这感觉令人内心满是温醇,这也正是属于家的气息。
暗,令人倍感舒适安全。但亮,还是在楼梯的转弯处不期而至。苏丹家的亮,不耀眼,不刺目,光到来的角度让它显得温煦而柔和。
三层的光来自天窗,二层的光穿过了7米的挑高空间才飘落在玻璃挑台上,而一层的光,来自一百立方土。大兴土木,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绝不是个夸张的词汇,但从家中挖掘出一百立方土,重新拓出一方新天地,应该还算是件“夸张”的事。站在起居室中,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只是土地,没有舒缓和煦的阳光,没有品茗欢谈的几座,那一幅寓意颇深的“苦梅”也不会傲立于墙。 苏丹用这向土地“要”出的天地,呼应着庭院中的瘦竹清莲,蛰伏在高高的院墙内,外在的喧嚣也一如尘埃般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