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试开放
pchouse佚名 2010-6-22 15:14:41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日开始试开馆迎客,沉睡800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终于和观众见面。

  试开放期间,博物馆将对设备运营、人员服务、安保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检查调试,于12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地处广东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总体布局是背山面海,由北向南展开。馆长马洪藻介绍,耗资2亿多元打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为“南海一号”专设计建造,一大四小的五个椭圆形外观设计是以“关联舱体”的逻辑构建而成,优美的连续曲线造型给人以大海波涛起伏的美感,又给人船行无疆的想像,把中国古代的造船文化巧妙地融入现代建筑之中。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分为观众开放区和设备功能研究区两大功能区域。博物馆以中国海洋文明史和海上贸易史为主线,通过文献、图片和文物等方式立体呈现新中国水下考古作业的发展历程和考古成果。

  最大的椭圆是三号宫,即为“南海一号”存放地。三号宫主体是一个巨型12米水深玻璃缸体,其水质、温度及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环境一样,因而得名“水晶宫”。在水晶宫中,公众可以看到存放“南海一号”的钢制“沉井”。据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魏峻介绍,从9月份的试掘情况看,“南海一号”在沉箱中的位置居正,船体木质结构没有被碳化,保存完好。

  水晶宫特别建造了两条长60米、宽40米的水下观光走廊,走廊是模仿海底乐园的观光廊用亚克立胶建造,观众可以通过水下观光走廊看到“南海一号”的沉箱的水下剖面。博物馆将开放水下考古工作平,通过这个平台,观众能看到“南海一号”在海底的原始地貌、沉船状况和考古工作人员进行水下考古作业的情景。

  “南海一号”出土的文物存放于六号宫内,六号宫是完全模仿古代造船龙骨的骨搭建的展厅内部空间。置身其中,仿佛处在古船的核心舱位。“南海一号”的出土文物以瓷器为主,集中了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福建瓷灶窑、福建义窑、浙江龙泉窑等中国古代名窑的制品。

  出土文物皆经过脱盐处理,部分珍贵文物还以海水浸泡维持其出土环境。“南海一号”的文物大部分保存完整,做工精细。其中,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引人注目,青白釉又称影青瓷,是仿制定窑产生的新品种,它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的独特风格。

  除了瓷器之外,“南海一号”还出土了许多金银铜器、钱币、石雕等手工艺品,估计沉船中的文物共有上万件。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带有异域风情的物件,鸡冠花石砚台就是其中的代表。此砚台正看是鸡冠花,倒置后呈现高脚玻璃杯造型。据介绍,鸡冠花和高脚杯是当时阿拉伯世界国家的流行纹饰。

  据魏峻介绍,“南海一号”的再次开掘估计需要一年时间。“不管是整体打捞,还是在博物馆中的水下作业,在技术上世界上都没有先例,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分析论证。”为了保护文物,魏峻认为现在考古作业每一步都十分谨慎,要多方求证和试验,确保计划完善。

  在试开放期间,博物馆门票为40元,按正式开放的半价收取。目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争取把发掘过程常态化,让公众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考古发掘的结果,而是把过程展现在公众眼前。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