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于凡:
于凡,1966年生于青岛,1988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 获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硕士学位,现工作居住于北京。代表作有《刘胡兰的牺牲》、《哈啰》、《银鬃马》。
个展:
2000年《我住2208,你住哪儿?-于凡雕塑展》,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
1996年《里外之间-于凡雕塑作品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
联展:
1994年与2007年之间,作品曾在大陆、香港、台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和韩国等地的艺术联展中亮相。
公共收藏:
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中国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青岛雕塑博物馆等。
走进于凡的雕塑艺术天地:
工作室一隅,洁白、宽敞、明亮的空间令人心情愉悦和畅快,上方镶嵌的玻璃屋是于凡老师工作室中的书房,布局设计巧妙
在六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我们驱车来到京郊一个难觅的院落,去探寻雕塑艺术家于凡老师的独特世界。
这个用篱笆围起来的庭院里,密集的小树林、遍布的鹅卵石会让你转瞬脱离了城市的喧嚣,恍入一个亦真亦幻的世外桃源。走进L形层高过10米的工作室,不仅能体味雕塑艺术创作的真实与质朴,领略雕塑艺术品的深刻与魔力,更能感受于凡老师的会客与居家生活之道。
于凡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雕塑家,1966年生于青岛,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代表作有《刘胡兰的牺牲》、《哈啰》、《银鬃马》。作品被日本和国内很多美术馆与博物馆收藏。
也许是身为教授的缘故吧,与于凡老师接触时,他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位慈父和恩师,难觅大众印象中艺术家的古怪个性。
他性格随和,生活随性。对于创作和生活,他都顺其自然,不拖不赶。和他面对面,才能真正明白他在日记中所说的,“可以建立一个世界——在不知其中缘由的情况下”的真义。
他亲自带领我们逐个探访属于他的创作、休闲、会客与家居空间。徜徉在大师的世界里,你会分不清艺术与生活,辩不出虚幻与真实,但是一切却又是那么安逸与自然。
紧挨着展览大厅的是这件面积不算大的创作间,于凡老师偏爱素净的颜色,创作间的米色墙面、雪白石膏模型、白色盖布、简洁的家居令这里的一切显得纯净、淡雅。
拾阶而上,走进这个玲珑的书房,厚实的木地板、古色古香的家具和形态各异的艺术品使得书香也饱含了年代的韵味与艺术的气息。线条简洁的沙发、现代感的吸顶灯和不规则的落地窗令整个空间灵动和轻盈起来。
这个无比宽敞的空间中,驻足了于凡老师各个时期的雕塑作品。这些铜喷漆(早期作品为玻璃钢喷漆)的雕塑泛着特有的质感与光泽,这些平日那么熟悉的人和物,在这里却弥漫着迷离和梦幻。当你靠近时,发现它们离你那么遥远;当你远远驻足遥望时,又会觉察出它们是如此亲近。
于凡老师的会客厅,是一个东西方风格相互对话的空间。这一半的西式格调有太多于凡老师夫人的印记,不仅包括墙上她的观念艺术作品,西餐桌上还躺着她未完成的装置艺术作品。
纯净的颜色、极简的线条、巧妙的布局,简洁却不简单。洁白的露砖墙面、中式扇面画壁挂、线条感极强的扶栏、简洁的白色书柜,还有点睛般搁置的桌式足球。组合在一起调合出一种有独特味道的氛围。虽然,艺术与体育不常搭界,但是艺术家们却可能对一些体育项目情有独钟呢。你能想象出于凡老师休闲时,在这台桌式足球机上叱咤风云的神采么?
会客厅的这一半,静静地表达着于凡老师随性的生活态度。壁挂的山水画、古式的茶几呼应着于凡老师喜爱的烟斗与茶艺。
会客厅的整体布局井然有条,区域按功能划分,相互独立又互相融合。巨大的玻璃门外是一个四面通透的玻璃阳光房,独立于庭院但不突兀。
会客厅一角还有一个半开放式的厨房,纯洁的白色、有力的几何线条、随意摆放的艺术品等无不引人驻足。我们的厨房,能否也摆上几件艺术品呢?
选择合影地点的时候,于凡老师特意带我们来到他非常喜欢的这尊银鬃马雕塑作品前,和早期的银鬃马作品的骨感相比,这匹银鬃马圆润丰满,不变的是特有的质感和光泽。
问答于凡:
【太平洋家居网】中西方雕塑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于凡】我觉得西方雕塑这个概念已经非常宽泛,或者说是一个泛雕塑或者说是一个无雕塑的状态。希腊那一支雕塑,从希腊到文艺复兴,到后来十七、十八世纪学院派那种雕塑,也就是说当时我们老先生去学的这一派,现在在西方,我觉得已经很弱了,或者说已经不存在这个概念了。在中国呢,其实还是有学院学院的存在,所以现在也成为我们一个传统,成为我们要发扬的一个传统,反倒西方现在是弱了。
【太平洋家居网】您的雕塑属于哪一种?
【于凡】我觉得我的雕塑作品不能归为西方传统雕塑了。我早期学的是西方雕塑,后来转向了,对东方雕塑特别有兴趣。我觉得我现在的作品算是混合了两者的特征吧!
【太平洋家居网】您和您的雕塑作品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于凡】我觉得我和我的作品的关系是平等的,就是互相制造,我塑造了我的作品,我的作品也在过程里面塑造了我。
【太平洋家居网】您说做一件作品其实就是做一个魂,可以解释一下吗?
【于凡】我说我灵、做魂,这是一个两分法。因为我不想做现实层面的人。所以,你我看到的这些人物雕塑,就是外表、形体,我老想把一个现实的人和我这个雕塑区分开来。比如,我以前提到的,雕塑的功能就是做灵、做魂和做魔,你看我们雕塑题材在古代来说,基本就是做这三种题材,人们就觉得人是不可做的,人做出来是没意思的,或者是很难把握的。
编辑点评:
于凡老师曾在自己的日记里说:“可以建立一个世界——在不知其中缘由的情况下”,刚看到这句话时,十分不解其意,体味到的意思也是模棱两可。待到来到于凡老师位于市郊的工作室,与他面对面做下来安静地聊开,逐渐走进了他的艺术世界,才能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在我看来,于凡老师的世界充满随性、平和的态度印记,却一切尽在掌控之中,鲜见矛盾与冲突的踪影。身为中央美院的教授,在现实世界他怡然自得,他的世界却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