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游遍“全世界” 十大特色建筑风格
pchousequn 2010-9-14 18:26:19

  NO7、德式建筑风格

德式建筑风格

德式建筑风格

  德国现代建筑简朴明快,色彩庄重,重视质量和功能,在现代世界建筑上占有重要地位。去过德国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觉:整个城市建筑整齐、市容美观。市中心一带以楼房为主,鲜有美国式的摩天大楼。古迹名胜,特别是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内城。这正是德国特有的建筑风情,表现出高度的规划性、精确性和特有的工业美感。那些随处可见的清晰的转角、相对简洁的造型、精确的比例、功能的强调以及良好的施工品质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光洁而严谨。不对称的平面、粗重的花岗岩、高坡度的楼顶、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形的拱卷、轻盈剔透的飞扶壁、彩色玻璃镶嵌的修长花窗都是德国风情的建筑元素,还有造型柔和、运用曲线曲面、追求动态、喜好华丽的装饰和雕刻的建筑特点主要用于教堂和宫殿建筑。

  德式建筑简洁大气,对人的活动空间非常注重,无论是建筑物的外部,还是建筑的内部,都通过有层次的空间营造来满足人的需要,这些空间包括走廊、中庭、院落等。同时追求工业设计的工艺高度甚至是艺术高度,对精确、尺寸性的到位有极高的要求。

  较为纯正的德国建筑设计,具备几个基本特点:一是外形简练、现代、充满活力,色彩大胆而时尚,属于现代简约派;二是功能讲求实用,任何被认为是多余的装饰都几乎被摒弃;三是材料品质精良,采用德国原装进口的材料和新技术,关注环保于可持续性发展;四是注重细节设计。

  此外,德国人非常重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格十分精美精致。总体而言,德国现代建筑简朴明快,色彩庄重,重视质量和功能,在现代世界建筑上占有重要地位。德式建筑风格是最历久弥新的,即使经历百年,这种建筑风格也不会被历史所淘汰,反而会随这岁月的积累变得更加珍贵。

  NO8、法式建筑风格

法式建筑风格

法式建筑风格

  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呈现出浪漫典雅风格。法式建筑风格在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甚至更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式建筑风格随着欧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由南而北全面复苏,成为楼市的一大景观。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成了欧洲建筑发展的主流。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概括而言,法式建筑线条鲜明,凹凸有致,尤其是外观造型独特,大量采用斜坡面,颜色稳重大气,呈现出一种华贵。

  法式建筑讲究点缀在自然中,并不在乎占地面积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内在的联系,让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不过,有时也有意呈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因此,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

  法式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建筑的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法式建筑史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筛选和时光打磨留存下来的。法式建筑十分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它是一种基于对理想情景的考虑,追求建筑的诗意、诗境,力求在气质上给人深度的感染。风格偏于庄重大方,整个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恢宏的气势,豪华舒适的居住空间,屋顶多采用孟莎式,坡度有转折,上部平缓,下部陡直。屋顶上多有精致的老虎窗,且或圆或尖,造型各异。外墙多用石材或仿石材装饰,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考究。法式建筑呈现出浪漫典雅风格。

  NO9、现代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NO10、哥特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

   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哥特式风格在法国诞生了。从此之后,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各国建筑都向着高大的尖顶形式发展起来,并在13世纪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虽然我们熟知的哥特式教堂中的尖顶、拱肋、飞扶壁在以前已经出现了,但发展的似乎都不够完美,并且没有结合到一起使用。哥特式建筑则将这三种结构发挥到了极至。虽然哥特式建筑大都由一种结构模式形成,但它高高的垂直线条仿佛一直延伸到了天际,创造出一种神圣的感觉。而且哥特式教堂的内部也充满了宗教的气氛,当光线射入深深的内部空间时,从五彩的玻璃中印射下来的光线更给教堂渲染了宗教的气氛。这就是哥特式建筑给人的最深的印象。

  哥特式建筑在结构语言上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大显著的语言特点就是尖拱,哥特式教堂中使用侧推力较小的尖拱,减轻了结构的重量。由于尖拱不像圆拱,其半径一旦固定就不可改变,而是可以任意改变弧拱的高度,也使正厅与侧厅的高度更加协调。

  第二大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大的玻璃窗,这是由于使用了独立的飞券结构,把券脚落在侧廊之外的横向墙垛之上。侧廊因不必再承担中厅拱的侧推力而使的中厅的侧高窗得以开大,而外墙上也因此有可能大面积的开窗。在飞券和墙垛之间还可以建造各种功能的小房间,因而使教堂的横厅越来越短。从外面看教堂就是由细长的石头与巨大的玻璃组成,其组成类似于现代建筑的框式结构。

  第三大语言特点就是由于骨架券成为拱顶的主要结构,十字拱也成了框架式的,因此拱顶的结构性更强,就使得总体的厚度减小,整个拱顶的重量大大减轻,减小了对各部分施加的力度,也使得拱顶可以使用于各种平面。简单实用的拱顶技术的普及,也大大推动了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哥特式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雕刻、壁画、圆窗,以及宗教题材的玻璃彩画都是不可少的,也成为各个教堂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

  哥特式建筑侧面的墩柱、肋架券和飞扶壁结构:肋架券除了是最好的建筑结构外,其相互交叉的形式也是屋顶的最好装饰,许多哥特式建筑中都直接暴露着肋架券。飞扶壁有木质和石质之分,由于它的支撑墙壁上得以大面积开窗,而其自身也是重要的装饰部分,与墩柱上所建的小尖塔一样,成为哥特式教堂外部颇具观赏特色的结构。(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全新创造出来的建筑形式,顶部由肋架券结构支撑。墩柱仍旧在建筑中起支撑和抵消侧推力的作用。虽然哥特式肋架券的侧推力较穹顶要小的多,但仍需要一种有力的结构支撑。飞扶壁就是把拱顶和墩柱连为一体并传递重量于基座的结构。)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