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出喜庆年味来 元宵传统习俗逐个数
2013年02月06日 00:15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3页)
Part3:共庆佳节 少数民族也“闹”元宵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很多人以为只有汉族人过元宵节,其实不然,民俗专家指出,除了汉族以外,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至少有16个少数名族也过这一节日。

过元宵节的少数民族

  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其中与汉族一样也“闹”元宵的少数民族有16个,分别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不同民族在这一天的习俗可能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无一例外地追求欢乐、祥和、团圆和喜庆。

藏族:酥油花灯节


  藏族在藏历正月十五要过酥油花灯节。类似于“元宵节”亦称“花灯节”。十五晚上,满街搭起花架,上面用酥油堆塑成各种人物、花木、鸟兽等图案。精彩的图景、多姿的灯花吸引了万千观众。人们在塑花之下,狂欢歌舞,彻夜不眠。在青海涅中塔尔寺,摆花也是灯节的重要节俗活动。

纳西族:棒棒会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的纳西族的“棒棒会”,也叫“弥勒会”或者“米拉会”,据传最早在丽江玉皇阁举行,当地喇嘛教徒朝庙念经,村民进香祭拜弥勒佛,后来渐渐演变成农具交易会,其中以用作斧头把、锄头把、镰刀把、锤子把等的木头棒棒最多,所以简称为“棒棒会”。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则意味着年过完了,大家开始忙着准备春耕,需要添置一些新农具,这就是丽江棒棒会的由来。

景颇族:目脑纵歌节


  正月十五是云南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独有的舞蹈盛会。目脑纵歌的表演不受人数限制,少则几人,多时达上千人。目脑纵歌表演时,在被称为“脑双”的两位男子领舞人的带领下,男子双手握住长长的景颇刀随着音乐边挥边舞,衣着精美的妇女抖动彩帕或彩扇,体态轻盈地扭动着腰肢,满身的银饰像千万个小太阳随着舞步的晃动,发出海浪般有节奏的潮音。

苗族: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荣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彝族: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推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表演各种狞猎动作。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其他少数民族元宵习俗

少数民族元宵习俗
布依族
正月十五祭奠逝去的亲人,要在坟茔的四周点灯
黎族
元宵节是黎族的小年,晚上要杀鸡设家宴,全家大小齐集
达斡尔族
达斡尔人称为“卡钦”,这一天,嫁出的姑娘回到娘家,给父母长辈拜年。家里也要吃饺子,以示团聚,晚上吃饹饸面
鄂伦春族
正月十五这天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脸时要先叩头
朝鲜族
有在元宵节喝“耳明酒”,吃“五谷饭”的习俗,预祝风调雨顺、人泰年丰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自制新春美食 各地春节特色小吃搜罗
除夕大团圆 美味晚宴菜肴齐分享
炮制“糕富帅” 自制切糕好吃又不贵

下一页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3页)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