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要实现领导力,靠的是“知行合一”
2019年07月25日 16:33
(共计1页)
父母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些道理都是为你好。”
老师说:“等你们走上社会,就会感谢我讲的道理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父母和老师的长篇大论,不少人走上社会才发现,原来老板才是最爱高谈阔论的那位。
有的老板可以从时政新闻扯到国际形势,讲了半天却没说明白,到底怎么把外贸业务搞上去;有的老板最爱回忆“我刚创业那会儿一穷二白”,巴不得所有员工都和他当时一样,天天加班;还有的老板看了几篇企业管理的爆款网文,去知名企业走马观花一番,自己还没搞明白就急着好为人师。
员工不胜其烦却假意敷衍,老板费时费力却南辕北辙,最终的锅还得企业效益来背。但老板们也觉得很冤:企业的战略和决策要落地,不跟员工讲道理怎么行?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搞业务,除了讲话还有更高效的办法吗?
高明的老板做到了“知行合一”
当然有。员工都不是傻子,只有见到了前景,才会真正相信老板的话。所以老板必须把云里雾里的论述题,转换成实实在在的证明题。
有的老板也许会不服气: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独角兽企业那么多,哪一家的老板没给员工“画大饼”呢?但事实证明:这些成功的创业公司老板从不“忽悠”员工,他们描绘的企业前景是他们本人真正相信的,也是通过实际行动去证明的——他们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如今的很多老板都知道,提出“知行合一”的是王阳明;但他们并未读过王阳明的传记或原著,不知道这四个字的真正威力。在管理企业时,他们更多强调把自己的“知”灌输给员工,却很少带着员工一起“行”。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阳明的原话其实也不难懂,知与行,只是说法上有两分,本质上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码事。
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对“知行合一”的最佳注解。他本是一介书生,却能在短短43天内(1519年农历6月15到7月27日)集结起一支“杂牌军”,平定宁王朱宸濠精心筹划10年的叛乱,靠的就是“知行合一”。
朱宸濠在江西起兵,王阳明则作为南赣巡抚奉命前去福建平定兵变,完全可对此不加理会,以求自保。但王阳明对内心的“良知”践行到底,更以自身行动激发当地官民的良知,团结各方、共同平乱。比如,利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攻下朱宸濠的老巢南昌城后,他一边开仓赈粮安抚百姓,一边以雷霆手段整肃军纪,同时以既往不咎的宽容措施收编朱宸濠留在南昌的部队。几日内,南昌城内就迎来了军民齐心、秩序井然的大好局面,来自各地的“杂牌军”也逐渐有了统一的目标。朱宸濠却被端了老巢,慌不择路,溃不成军。
商场也如战场。老板的战略要“行”,就要在企业目标和员工需求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并据此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和进取心。
具体的“行”应该落在员工成长
员工需要什么?“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毕竟是天方夜谭,企业把员工舒舒服服地养起来,最终会害得员工被社会淘汰。在知识型员工的人数日益增加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员工需要的是不断成长;企业必须团结全员共同成长,以实现经营可持续。
有一家民营企业老板的做法近年来引起了各界关注,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均不断提升。“通过关爱感化、教育熏化、制度固化和专业强化,让我们的员工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事业生命双成长。”创业23年来,他很少空谈道理,而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团结员工把以上措施“行”在实处。
这位与众不同的老板就是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他经常对其他企业家谈起,关爱员工是第一位的,而关爱需要实实在在的成本。在方太,员工享有近50项关怀福利措施,涵盖日常生活、各项保险、文化娱乐、健康保健、情感心理等各方面。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些关爱措施最终指向员工的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成就感。
“关爱是为了教育。”茅忠群从孔子在卫国巡游的典故得到启发,国家对于人民要先“富之”,然后“教之”,企业对于员工也要先关爱再教育。这样一来,员工才会相信企业的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在方太,教育还被严格地和培训区分开来。因为茅忠群认为,前者是开发心灵和智慧的工程,后者是开发知识技能的工程。教育不需要开考卷、写心得,而是通过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员工也逐步做到“知行合一”,把理念转化为内心认同和实际行动。
在强调情感认同的关爱和教育基础上,茅忠群并没有忽视制度和培训的作用。通过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制度,以及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考试,督促员工见贤思齐、不断成长。
正是点点滴滴的幸福成长,让员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找到了个人价值,把个人奋斗团结在企业总体战略之下。方太集团的员工中不乏出身平凡却成功逆袭的榜样。
比如,水槽洗碗机打磨师傅刘永泉本来是鄱阳湖上的一位渔民。进入方太后,他在看似机械重复的打磨工作中寻找精益求精的窍门,将打磨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相当于两张A4纸的厚度。现在,他带着全家在宁波安居乐业,培养了许多徒弟,还被授予宁波市“港城工匠”等荣誉。“我取得了未曾想到的成就,赢得了未曾想到的尊重,收获了未曾想到的幸福”。刘永泉这样总结自己的幸福成长。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想了解方太集团干部员工“知行合一”的更多故事,欢迎点击图片购买以下书籍~
https://www.fotile.com/news/120.html
老师说:“等你们走上社会,就会感谢我讲的道理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父母和老师的长篇大论,不少人走上社会才发现,原来老板才是最爱高谈阔论的那位。
有的老板可以从时政新闻扯到国际形势,讲了半天却没说明白,到底怎么把外贸业务搞上去;有的老板最爱回忆“我刚创业那会儿一穷二白”,巴不得所有员工都和他当时一样,天天加班;还有的老板看了几篇企业管理的爆款网文,去知名企业走马观花一番,自己还没搞明白就急着好为人师。
员工不胜其烦却假意敷衍,老板费时费力却南辕北辙,最终的锅还得企业效益来背。但老板们也觉得很冤:企业的战略和决策要落地,不跟员工讲道理怎么行?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搞业务,除了讲话还有更高效的办法吗?
高明的老板做到了“知行合一”
当然有。员工都不是傻子,只有见到了前景,才会真正相信老板的话。所以老板必须把云里雾里的论述题,转换成实实在在的证明题。
有的老板也许会不服气: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独角兽企业那么多,哪一家的老板没给员工“画大饼”呢?但事实证明:这些成功的创业公司老板从不“忽悠”员工,他们描绘的企业前景是他们本人真正相信的,也是通过实际行动去证明的——他们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如今的很多老板都知道,提出“知行合一”的是王阳明;但他们并未读过王阳明的传记或原著,不知道这四个字的真正威力。在管理企业时,他们更多强调把自己的“知”灌输给员工,却很少带着员工一起“行”。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阳明的原话其实也不难懂,知与行,只是说法上有两分,本质上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码事。
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对“知行合一”的最佳注解。他本是一介书生,却能在短短43天内(1519年农历6月15到7月27日)集结起一支“杂牌军”,平定宁王朱宸濠精心筹划10年的叛乱,靠的就是“知行合一”。
朱宸濠在江西起兵,王阳明则作为南赣巡抚奉命前去福建平定兵变,完全可对此不加理会,以求自保。但王阳明对内心的“良知”践行到底,更以自身行动激发当地官民的良知,团结各方、共同平乱。比如,利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攻下朱宸濠的老巢南昌城后,他一边开仓赈粮安抚百姓,一边以雷霆手段整肃军纪,同时以既往不咎的宽容措施收编朱宸濠留在南昌的部队。几日内,南昌城内就迎来了军民齐心、秩序井然的大好局面,来自各地的“杂牌军”也逐渐有了统一的目标。朱宸濠却被端了老巢,慌不择路,溃不成军。
商场也如战场。老板的战略要“行”,就要在企业目标和员工需求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并据此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和进取心。
具体的“行”应该落在员工成长
员工需要什么?“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毕竟是天方夜谭,企业把员工舒舒服服地养起来,最终会害得员工被社会淘汰。在知识型员工的人数日益增加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员工需要的是不断成长;企业必须团结全员共同成长,以实现经营可持续。
有一家民营企业老板的做法近年来引起了各界关注,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均不断提升。“通过关爱感化、教育熏化、制度固化和专业强化,让我们的员工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事业生命双成长。”创业23年来,他很少空谈道理,而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团结员工把以上措施“行”在实处。
这位与众不同的老板就是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他经常对其他企业家谈起,关爱员工是第一位的,而关爱需要实实在在的成本。在方太,员工享有近50项关怀福利措施,涵盖日常生活、各项保险、文化娱乐、健康保健、情感心理等各方面。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些关爱措施最终指向员工的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成就感。
“关爱是为了教育。”茅忠群从孔子在卫国巡游的典故得到启发,国家对于人民要先“富之”,然后“教之”,企业对于员工也要先关爱再教育。这样一来,员工才会相信企业的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在方太,教育还被严格地和培训区分开来。因为茅忠群认为,前者是开发心灵和智慧的工程,后者是开发知识技能的工程。教育不需要开考卷、写心得,而是通过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员工也逐步做到“知行合一”,把理念转化为内心认同和实际行动。
在强调情感认同的关爱和教育基础上,茅忠群并没有忽视制度和培训的作用。通过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制度,以及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考试,督促员工见贤思齐、不断成长。
正是点点滴滴的幸福成长,让员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找到了个人价值,把个人奋斗团结在企业总体战略之下。方太集团的员工中不乏出身平凡却成功逆袭的榜样。
比如,水槽洗碗机打磨师傅刘永泉本来是鄱阳湖上的一位渔民。进入方太后,他在看似机械重复的打磨工作中寻找精益求精的窍门,将打磨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相当于两张A4纸的厚度。现在,他带着全家在宁波安居乐业,培养了许多徒弟,还被授予宁波市“港城工匠”等荣誉。“我取得了未曾想到的成就,赢得了未曾想到的尊重,收获了未曾想到的幸福”。刘永泉这样总结自己的幸福成长。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想了解方太集团干部员工“知行合一”的更多故事,欢迎点击图片购买以下书籍~
https://www.fotile.com/news/120.html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