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氏家具 | 藤编,给家不一样的清爽
2023年02月09日 17:32
(共计1页)
夏日,藤编是连通室内外场景最合适的元素。这种被时代欣赏传承的非遗技艺,与家具结合,散发出古拙质朴的感观,为空间达成静谧平和。精编的软屉家具,若不为人所伤,可与空间共存100年甚至200年。穿度世纪,它们仍然柔韧有余。
在潮湿闷热的中国南方,藤编家具每夏都陪人们解暑纳凉,炎热的日子转眼就在凉爽中变成回忆。
关于藤编家具的记忆,大部分人会是儿时乡下、露台、院里或外公外婆家的藤编摇椅。藤编家具自然不是老人家的专属,可它藏着的亲和、天然、文化气息,慰藉内心。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总是怀念编织工艺带来的这种舒适简朴。
传统文化之于我们,是不可复制的记忆,值得被珍视、被守护。藤编工艺,不仅是天然纤维在交织,还有一些被忽略的价值、情感、历史交织着。
史前至汉,中国人生活主要是席地而坐。筵和席是周代明文制定下的正统坐具,供古人坐卧。古人在地上设坐,并非随意坐在地上,设席往往不止一层。《周礼》郑玄注载:“铺陈曰筵,藉之曰席。”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字从“竹”,质料较结实,用以铺地;席,铺设在筵上为座,蓆字从“草”,最初应是一种柔软的蒲草制品。
“筵”“席”其实可以看做一回事,可“席”在如今的汉语里用得更为频繁,像“出席”“坐席”等等,而“筵席”现在已演变为一种宴饮仪式。
席是编织品,凉席是中国的夏季特色,家家户户都用,它和藤编家具一样,自带透气沁爽。藤编工艺与传统家具渊源已久,唐朝就有藤编与家具结合。宋时,中国传统家具用藤席作为床、榻、椅、凳的软屉更为普遍。到了明清,藤编工艺形成专门的手工业生产,黄花梨、紫檀家具上的藤编软屉工艺精细无比。
藤编软屉缓解了红木家具的冷硬,使其刚柔并济,更加舒适、素雅、轻盈。但由于藤编材料易得,有人觉得它不如全红木来得贵重、奢华,对软屉家具的接纳度也相对较小,现代高仿家具中也大体如此。反而在欧洲,任何家具皆可藤编,不少经典单品直到现在都因藤编的异国情调、乡村温暖受到赞赏。
手工编制藤艺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在中国,藤编工艺最传统的是苏工藤编。如今,藤编手艺人越来越少,传承不易,每件藤编家具都像一个文明记号。
古法藤编非常考验匠人的经验与耐心。一块席面需根据器形选择藤条,再设计编织纹样,至少一周才能编好一面。看似只用一锥一剪的“简易”工艺,有着近20万次重复的压、挑动作。
藤编制作十分精巧,具体可分为直编和对角编两种编法,经纬纵横中,每一根藤都要笔直,藤与藤的间隙还要分布均匀,才能编出又细又密的藤面,更进一步是达到平滑舒适和美观文雅。对头编织时,接头处最容易出现“鼓包”,如遇到还需要拆开重新再来。
1.在木框的内缘打眼。
2.用棕绳穿网目作底,这个步骤称为“棕绷”
3.用藤皮制作的细条编织,一般从一个角向对角逐步编织。
4.最后用四根带斜坡的木条(俗称“压边”),压盖木框上的透眼,再用木钉或竹钉钉牢。藤屉制作完成。
藤面的做法除了常见的棕绷穿藤以外,还有一种是木板做底,不绷棕绳,直接穿藤的做法,藤面和木板有一定间隙。
--区氏陈列馆软屉旧藏--
一张老的穿藤椅盘,鸡翅木玫瑰椅藤屉座面
明末清初(1563年——1735年),采集地:江苏
人们对软屉的疑虑有二,一担心承重,二担心耐用度。
软屉一般分为两层,席面(藤面)下层还有棕面(棕屉),主要靠棕绳承重,因此除了编藤技术的优劣,棕绳好坏也直接关系软屉的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根本不用担心会把软屉坐坏。即使坏了,也比独板硬屉更容易重新修补。北方干燥的冬季,在软屉背面刷些淡盐水,增加藤丝的湿度及韧性,就能延长藤面的使用寿命。藤编家具耐脏、耐磨还好打理,只要用抹布擦拭灰尘即可。
藤编是夏季最时髦的元素,也是现代家居装饰的热点。藤编工艺从传统中走来,自身的简约和精细特质,通过家具将现代的绿植、灯具、艺术品串联起来。随意摆在角落使用,阅读或喝茶,都是清闲享受。
明式家具和藤编最相宜,两者的结合也是中国传统家具最重要的原创特色之一。如今,将藤编工艺发挥至极致的家具品牌,风格上大都选择隽秀的明式家具或简约主义家具。素雅的藤编、沉稳的木色、流畅的结构线条融合,相映成趣。
在现代家居空间,明式家具与藤编也能创造有机的、富含艺术气息的氛围。搭配大白墙、深色墙,高级感满分。搭配棉麻、羊毛,也自然亲肤、舒服温暖。
藤编可以制作出各式不同的图案,如万字纹、喜字纹、福字纹等。精品的藤编软屉质地堪比锦缎,美观不亚刺绣。
既坚韧又具延展性,藤编家具的张力让夏日空气都静止住,散发出轻松写意的自然本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