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份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以及他的高管们去日本买了个马桶盖后,马桶盖这玩意就没有在笔者的朋友圈消停过。而在不久后,一位中国游客在春节期间疯狂扫货20万元,直接用小型集装箱搬回了一个新家更是把“爆买日本”的热潮推上高潮。
据媒体报道,这位任性的中国游客买了三台电视机、三台空调、若干套音响,还有冰箱和厨卫用具,也包括这最近热议的马桶圈和空气净化器。虽然用了20万元人民币,但这位游客依然觉得合算,因为最终的价格依然比在国内买的便宜,而且他认为在日本买的质量上有更好的保证。
其实,据笔者的观察得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走出国门看世界从过去的10年间已经见怪不怪,中国也已经成为全球游客数量增长最快国家。中国游客购买能力强,已经成为各国公认的事实,中国游客也被戏称为“会走路的钱包”。因此,最近才被国人关注的“日本爆买”现象其实早已存在。但值得反思的是,作为在这次“爆买”中首当其冲的日本家居业,又给国内的家居企业带来什么启示呢?
被“爆买”的日本家居业
新词“爆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在东京的,特指在东京疯狂购物的中国人。当然,赴日买家居家电用品的中国消费者并不是个案,即使是家居行业的从业者也不例外。笔者身边的一位从事家电业的好友也在春节期间携家带眷赴日采购,据她在朋友圈分享战利品,就有“两个电饭煲、三个马桶盖,以及两台空气净化机”。作为一名家居业内人士,她告诉笔者:“对比中国的家电卖场,日本的卖场可谓随处可见都是中国的游客,买东西下手很快,一些小家电一搬出来就被抢空了。”
笔者大多数去日本游玩的朋友,都会在朋友圈中晒“战绩”
日本马桶盖确系国产
不过,一轮“爆买”的背后,也许还是“中国制造”的出品。日前,据媒体报道,来自中国杭州的游客王先生打算在日本入手几个马桶盖,但王先生在商场里进行挑选时,发现一款松下的马桶盖的包装纸箱上印着很多中文字,还有生产地竟然还是杭州下沙。这让王先生很费解,“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那不是等于当了回人肉搬运工。”
据了解,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4年,位于杭州下沙,生产加工智能坐便器、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电产品。这是国内松下厂家生产出口日本的一个型号,在日本一些大型商场都有出售,专门提供给赴日本消费的中国顾客。这款马桶盖的生产标准完全依据日本的相关标准生产,从质量上来讲要优于国内的同品牌产品。
于是,这样的报道给正打算前往日本继续“爆买”的中国游客一盘冷水。不过,也正是中国人在日本的惊人消费能力,才让不少跨国企业打出了这张“曲线救国”的营销牌。
按说,在这样的报道出来后,如笔者这些没有去日本,也不考虑去购买日本货的国人可以幸灾乐祸一回了,但是笔者却幸灾乐祸不起来,相反,那些在日本的中国人也许明知道,这些商品就是中国制造,但他们乐意购买,也情愿购买。
在众多中国游客赴日扫货的背后,笔者不难猜测其原因就是“物美价廉”。同样的家电家居用品,在日本商场的售价比国内低超过三分之一,而且越是大件商品“越划算”。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货真价实,正如一位笔者一位在顺德从事家电生产和出口的朋友所言,“在日本扫货,想买‘假冒伪劣’很难!”
因此,日货吃香直接地暴露了“中国制造”面临的一个问题:产品主要靠价格优势取胜,却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够,只能靠“山寨”以及低成本来抢占市场,而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的不到位,令国人失去信心。
中国游客的“马桶效应”
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在日本销售家电的卖场里,同样是国内的一款燃气炉,外观在中日之间完全一样,只有型号后面的后缀有些不同。但在日本是绝对找不到外观已经出现了数个锈痕的燃气炉,该人士却认为,在出国前看到该公司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已经锈迹斑斑,却依旧在推销给顾客!
也许,这正如上文所说的,即使很多日本“爆买”客知道自己买的是“中国制造”他们也愿意,业内戏言这就是所谓的“马桶效应”:一个马桶的好坏,并不是由产地说了算,而是由“屁股”说了算。因为消费者知道,这些商品不仅仅是价格低,而且也是质量好,更重要的都是一流的商品,在国内根本购买不到,也不可能购买到,即使“中国制造”又如何?
而为什么会出现“马桶效应”呢?笔者总结了如下原因。
其一,这是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商品,也有不同的结果。据了解,在日本销售的众多家电产品是由国内厂家生产的,同品牌的家电,在日本、中国实行的是两个标准,出口到日本的电器“生产标准完全依据日本的相关标准生产,从质量上来讲要优于国内的同品牌产品”。这就是说,同样是中国制造,从日本购买回来的与在国内购买的质量相差万里,而且在国内也不可能购买到出口到日本的电器。
其二,国外对于商品质量和出口商品要求严格,共出口商品应该是100%合格产品,或者说是优质产品,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过不了关,而且还会让企业受到处罚,承担相应的责任。其实这不仅仅是出口日本的家电,即便是其他产品都如此。
其三,双重标准的出现,让商家或者生产厂家对国内和国外产品实行了不同的标准,更会有不同的要求,国外一个标准,国内一个标准,这样伤害了国人的消费需求,更是打击了国人购买中国制造的积极性。
上述几个原因不仅仅是一种提醒,不是“国外月亮比中国的圆”,更是对双重标准的一种痛斥,如果不取消双重标准,也许再好的中国制造,也得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产品的质量!
“中国制造”还需从自身找原因
与日本家居家电业的消费热相比,最近则有数据显示,国内今年来的家居消费显得不尽如人意。由此不难看出,“国人春节热衷境外消费”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反映出境内消费供求关系的扭曲,这对于在新常态下想方设法把巨大的消费潜力留在境内释放出来,既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鞭策。
除去家居家电产品不说,即便是抢购抢得原产地都不得不限购的奶粉,在技术上中国也绝不输于国外,更不用说不存在什么技术差别的大米了,这既不是什么崇洋媚外,也不完全是中国制造的问题,只能说有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市场选择。正如九牧卫浴副总裁张彬的观点:“单就马桶而言,日本的普及率是95%以上,而中国只有3%,剩下97%的中国市场的力量可想而知。”
而要想转变这种局面,“中国制造”就更需从自身找原因了。正如上文说的,日本的商家是不会把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推销给消费者,他们绝对保证自己的商品不会给客人带来任何不便,而这在中国则很难做到。在产品相同的情况下,两国服务质量的不同,也让中日两国消费者对质量有很不同的理解。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正如目前国内很多家居企业赴日本取经的方法一样,“中国制造”还应该从赴日扫货中警醒的学会“创新”,要把“制造”逐步转变为“创造”,不局限于“工厂”的思维。
从家居制造业的环境资源耗不起问题,到行业的转型问题,国内的家居行业在发展上更耽搁不起。可以预想的是,当“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包括中国市场在内世界所有中高端消费领域,无处不在的“China”标签,将吸引国外游客的“爆买”。如果真的这样,我们有何须担心中国众多游客又何至于一边为钓鱼岛主权问题呼吁“抵制日货”,一边又忙不迭的去赴日“爆买”呢?